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終於在今天贏得移交後的首面奧運金牌,亦是香港男子項目的首面奧運金牌。花劍運動員張家朗,成為了大家整個晚上的熱話,在網絡媒體中亦也可以看到,不用香港偶像組合MIRROR和ERROR共聚一堂,各個地方已經有市民聚集在各大商場一起觀看賽事。在今日大家歡騰的這一天,在屯門市廣場被擠滿鏡粉錯粉擠滿的那一天,每一次香港的商場塞滿了香港人群,都是一場念想的凝聚。張家朗在決賽得到15分的一刻,齊聲歡呼,社交媒體的資訊大爆作,所有人都說一件事:「香港世界第一」,所有人都想大聲講出來的是:「We are Hong Kong」。而「香港人加油」這句話,在平日早已成為禁語,此刻因為運動盛事而被解封了(吧)。
因為沒有經濟價值,所以運動員要放棄學業去全程投入運動,是很困難的。香港地最喜歡的就是又會讀書又會有其他「才藝」的小朋友,如果讀不成書,就會淪為因為讀不好書才做其他「旁門左道」的工作。玩音樂做運動,下班後做就好了,打業餘就好了,你以為你真的可以成為世界第一?金牌導向,大概也是被祖國的風氣所影響。但與其說運動員沒有實力做到世界第一,倒不如說沒有一個有力的後援使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的培養實力,沒有比賽成績就沒有補助,一般人要兼顧養活自己和訓練的成果,一但打入奧運但打不出獎牌成績就會被批評為陪跑,然後一不小心就成為了一群對社會沒有建設的人,嗯就是那句「They have no stake in the society」。在香港,為了理想奮鬥,為自己爭取一個價值的定義,是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更何況,現在不但是香港市民穿黑衣服戴口罩會被截查,連在2021年的奧運作為運動員的伍家朗,因為沒有贊助而自行印製衣服,沒有被授權區旗而只印上了香港和運動員的名字,加上因為是黑衣服的緣故,都會被社會部分人懷疑是不尊重香港,或是不想代表香港出賽。
張家朗拿起獎牌,掛在自己的頸上,低頭再摸了摸金色的獎牌,輕輕的拿起來,左手拎著小捧花公仔,面對鏡頭笑著。那刻他是多麼的柔和,比賽兇險,社會洶湧,能等到這一刻的柔和,是多少汗水和淚水,還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沉著的內心。而當中又裝載了多少香港人的希望。今日,能夠我們在世界大聲的講出「We are Hong Kong」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能夠讓我們相擁喜極而泣的事情,也不多了。破爛的社會氛圍,一浪又一浪的人們離開,一個又一個的價值觀被打破,從2008年香港人為中國國家隊熱烈的歡呼,到2021年的今日大家只想為香港打氣,或許可惜,還有無疑的痛苦,但可能這樣才有更多的可能性長出來。我們都或多或少的知道奧運的生成是怎樣的討厭,影響那麼多人的生活,但又或者發現,現代的我們其實可能只能借助他去理解更多的「自己」是什麼,什麼才能真正的代表「自己」。在盛事的背後,我們可以一起思考和關注的,可能比過去都可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