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非營利組織該如何看待 facebook 經營?

facebook 在台灣發展已十多年,對於網路產業極大變化,從一開始以社群、分享、遊戲為經營目標,到近年來將業務重心放置在廣告效益,許多人都預言臉書早晚衰退, 數據也指出 facebook 的用戶成長數趨緩, 更說 facebook 已經老年化,但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免費的 facebook 在自媒體的功能仍是不可或缺,但經營角度已有著很大的差異。
目前 facebook 的粉絲數、追蹤數已不再是優勢,數萬的粉絲所帶來的差距並不會太大。以自然流量來看,一般貼文的粉絲觸及率約介於3%~11%之間,表示約有90%以上的粉絲不是首要觸及對象,原因可能包含系統限制、貼文不是受眾的主要關心議題、廣告更為優先、貼文品質需加強等等。facebook 提供每個人 30 個搶先看的額度,也就是說廣告、優先追蹤貼文、系統推播、朋友發文都在動態消息頁中競爭,而 facebook 更希望是廣告能有效觸及到受眾,我們能看到的自然貼文將會更少,而這趨勢並沒有減弱的跡象。
facebook 在 2012 年起陸續併購 Instagram、WhatsApp 後,成為廣告霸主的意圖更為明顯,廣告除了整合在各社群平台外,更進一步出現在 facebook store、 facebook messenger 等介面,觸及率更為廣泛。對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因應 facebook 演算法的改變,適時調整操作策略與適度的運用是必要的,這對於品牌建置與宣傳有很大幫助,它也是組織在資源不多的情況之下,可作為低成本、低支出的自媒體平台。但同時也別對 facebook 期望太高,別忘了它是一個商業平台,營利是它的主要目的,也因為掌握了大量的使用者行為資訊 facebook 進而成為了二十一世紀的四大商業科技巨頭之一。
我認為非營利組織優先需要做的是,定位組織在社群經營的目的,個人列出三點做為參考,但仍可依組織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策略:
  1. 品牌宣傳
  2. 與受眾溝通
  3. 成為自媒體平台
另外關於受眾對象設定:
  1. 對組織訊息興趣
  2. 對公益議題有興趣
  3. 年齡30-55歲間,女性
能夠做的工作重點:
  1. 專人主責:工作內容產生一致性
  2. 提升發文品質:參考其他案例,多多參與外部訓練課程
  3. 圖片、風格一致性:團隊討論出適合粉專的風格,並進一步調整
  4. 增加行動呼籲:設定符合專案的行動呼籲,立即捐款等
  5. 文案內容優化:對於文案內容做更符合潮流的調整與訓練
  6. 發文審核機制:透過部門小編會議進行發文審核
  7. 專責回覆人員:週末、下班時間以機器人回覆訊息,但若是捐款相關訊息則是即時回覆
  8. 帳號管理專責:由主責人與職務代理人保管帳號與權限,這很重要
雖然有人認為以活動的形式帶入的粉絲品質會有疑慮,但至於非營利組織來說,免費的增加互動形式仍是一個有效做法:
  1. 定期進行抽獎活動:由組織提供獎品,促進與粉絲的互動
  2. 設計活動促成分享行為:設計鼓勵分享活動,加強曝光
  3. 進行投票活動:運用投票等工具,加強互動
  4. 發起議題討論:連結時事與議題,進行討論
結論來說,facebook 粉絲專頁可以說是非營利組織在網路上的門面、頻道、形象,應儘可能排除非社群經營目的的元素,例如過度批評、無關分享,不能變成什麼都放的大雜燴或是文章農場,且因粉絲數量的效益影響已降低,建議以優化粉絲專頁品質與互動取代追求粉絲數,並應建立團隊審核機制,制定標準作業流程,與組織內其他部門的夥伴進行宣導與溝通粉絲專頁的營運策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