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交朋友的人可以在非營利組織工作嗎?當然可以,但最好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概是日落吧,很久沒看日出了

大概是日落吧,很久沒看日出了

「我是來工作,不是來交朋友的」在職場打滾過一段時間的你,可能聽過這句話。

聽起來有它的道理,若是聽在老闆的耳朵裡,可能還有幾分高興,這真是一個知分寸的傢伙。減少了沒有產值的社交活動,不會有小團體的鬥爭,心思應該都在工作上。這在營利事業或許是很好的肝,或許或許工作績效會提升,這裡用了二個或許,因為社交活動跟績效不見得是反向關係,但如果你是要來非營利組織,我會拜託你不要,至少不要是我的同事。

不知道有沒有人統計過,NPO 工作者對於社交行為是不是有比較高的連結,或是人與人的關係更為親近,我想這和一般企業沒有多大區別,但我可以確定的是,NPO 的同事一定關心這個人與他的家庭。

NPO 服務的對象是人,是社會中相對弱勢的人,不是商業行為的消費者,二者的理念起點並不一樣,組織關心的是人的發展,是“人”過得好不好,也可以說是提供人的問題解決方案,所以助人的執行者不能過的太慘,在進行服務時會出問題。關心工作者在組織中的發展,累積了多少能量,與相關網絡建立了怎麼樣的連結,所以,同事過的好不好就很重要。

非營利組織在意的是人的發展,不只是需要職位對應的專業,更期待工作者受到照顧進而照顧他人,唯有認同組織價值,才能自我激勵,我希望我的同事都能在組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的未來的目標,並且照顧好身邊的人,若是害怕這種關係的建立,我們要怎麼好好共事?那我就要好好想想該怎麼面對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狗貝兒的沙龍
10會員
8內容數
金狗貝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01
在碎片化資訊時代的挑戰,必須注意到使用者的注意力與喜好,並適時地提供有用的資訊。本文提供其非營利組織寄送電子報的建議,包括募款訊息的策略、提供正確的公益資訊與技巧,以及以捐款為訴求的目標設定。
Thumbnail
2024/03/01
在碎片化資訊時代的挑戰,必須注意到使用者的注意力與喜好,並適時地提供有用的資訊。本文提供其非營利組織寄送電子報的建議,包括募款訊息的策略、提供正確的公益資訊與技巧,以及以捐款為訴求的目標設定。
Thumbnail
2024/01/07
基於 LINE 在資源整合的優勢以及看好未來發展,非營利組織現階段使用 LINE OA 有流量紅利,應該積極經營佈局
Thumbnail
2024/01/07
基於 LINE 在資源整合的優勢以及看好未來發展,非營利組織現階段使用 LINE OA 有流量紅利,應該積極經營佈局
Thumbnail
2024/01/02
基於捐款人關係維護直銷角度來看,非營利組織使用電子報是再行銷的最佳方案,進一步更可以達到分眾行銷的目的
Thumbnail
2024/01/02
基於捐款人關係維護直銷角度來看,非營利組織使用電子報是再行銷的最佳方案,進一步更可以達到分眾行銷的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初步分析 假裝友好並落井下石的行為可能源於人們的自我保護本能和心理機制。交互動往往涉及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動態,人們可能會感到壓力和競爭,因此他們可能採取不同的策略以保護自己或取得優勢。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表現友好和和善,因為這樣能夠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比如好的關係、社交支持或更高的地位。然而,當
Thumbnail
初步分析 假裝友好並落井下石的行為可能源於人們的自我保護本能和心理機制。交互動往往涉及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動態,人們可能會感到壓力和競爭,因此他們可能採取不同的策略以保護自己或取得優勢。 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表現友好和和善,因為這樣能夠獲得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比如好的關係、社交支持或更高的地位。然而,當
Thumbnail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很冷漠,但這可能是職場中最好的交友狀態了。但是不是只能上班的時候看起來很好,下班之後就不能聯絡了? 經過了幾年職場的歷練之後,我終於看懂了這句話的意思。在職場中,不能把交友當作前提來看,但為什麼我們會想在職場裡面找朋友呢?難道職場上不能有真的朋友嗎?在問這
Thumbnail
「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這句話聽起來真的很冷漠,但這可能是職場中最好的交友狀態了。但是不是只能上班的時候看起來很好,下班之後就不能聯絡了? 經過了幾年職場的歷練之後,我終於看懂了這句話的意思。在職場中,不能把交友當作前提來看,但為什麼我們會想在職場裡面找朋友呢?難道職場上不能有真的朋友嗎?在問這
Thumbnail
人類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友情就像「幹話」一樣:聽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沒意義;說出來很輕易,但根本沒人在意。職場本就不是拿來「談感情」的,實實在在、平平靜靜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才是重點,因為這才叫做「同事」。 工時外交際不必太認真,一起吃頓飯不代表什麼 工時內照著自己的節奏,沒有誰應該幫誰
Thumbnail
人類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友情就像「幹話」一樣:聽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沒意義;說出來很輕易,但根本沒人在意。職場本就不是拿來「談感情」的,實實在在、平平靜靜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才是重點,因為這才叫做「同事」。 工時外交際不必太認真,一起吃頓飯不代表什麼 工時內照著自己的節奏,沒有誰應該幫誰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彼此的頻率合不合,應該不少人會認同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至於怎麼樣才是頻率合,很難定義,或許是共同的話題與興趣,可能是個性上的互補或相似,也許彼此就是相見如故莫名親近。但,同樣地,我們跟某些人就是合不來,沒有共同的話題,彼此的價值觀也不同,甚至還會莫名的討厭對方。
Thumbnail
在職場上本來就要認清楚,很多工作上「必須應酬的朋友」,根本不是「真朋友」。 這些只不過是因工作產生的關連,一旦工作性質改變,或離開了工作場域, 友誼可能立即「歸零」。
Thumbnail
在職場上本來就要認清楚,很多工作上「必須應酬的朋友」,根本不是「真朋友」。 這些只不過是因工作產生的關連,一旦工作性質改變,或離開了工作場域, 友誼可能立即「歸零」。
Thumbnail
每一段的努力都少不了身旁的夥伴,這是職場上最珍貴的回憶與經歷,尤其剛出社會,或是仍在基層奮鬥的階段,是最容易累積這樣的特殊情誼。 當年資越深、職位越高時,責任重了、競爭目標更明確了,每一個決定帶來的利益也越來越多,所有的人際交流上都會蒙上一層面紗,讓人霧裡看花,不僅保護自己,也盡量不讓人看穿底牌。
Thumbnail
每一段的努力都少不了身旁的夥伴,這是職場上最珍貴的回憶與經歷,尤其剛出社會,或是仍在基層奮鬥的階段,是最容易累積這樣的特殊情誼。 當年資越深、職位越高時,責任重了、競爭目標更明確了,每一個決定帶來的利益也越來越多,所有的人際交流上都會蒙上一層面紗,讓人霧裡看花,不僅保護自己,也盡量不讓人看穿底牌。
Thumbnail
「我是來工作,不是來交朋友的」在職場打滾過一段時間的你,可能聽過這句話。 聽起來有它的道理,若是聽在老闆的耳朵裡,可能還有幾分高興,這真是一個知分寸的傢伙。減少了沒有產值的社交活動,不會有小團體的鬥爭,心思應該都在工作上。這在營利事業或許是很好的肝,或許或許工作績效會提
Thumbnail
「我是來工作,不是來交朋友的」在職場打滾過一段時間的你,可能聽過這句話。 聽起來有它的道理,若是聽在老闆的耳朵裡,可能還有幾分高興,這真是一個知分寸的傢伙。減少了沒有產值的社交活動,不會有小團體的鬥爭,心思應該都在工作上。這在營利事業或許是很好的肝,或許或許工作績效會提
Thumbnail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Thumbnail
我們一生當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深處在職場中,除了繁雜的工作,還要應對許多難搞的人際關係。 前陣子去參與了一個輕年城市的論壇,邀請多位知名企業家分享行業趨勢及職涯相關議題,我覺得隨著時空轉變,火紅的產業也可能成為夕陽產業。但不變的是在職場中的淺規則,無論是職場老鳥或是新人都需要去學習的。 如果大家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