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虛擬實境提供藝展空間,那展品呢?

上次提到虛擬實境的科技,有機會彌補傳統線上藝廊扁平化的作品呈現,以及縮短藝術品與觀展者之間的距離。這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虛擬實境應呈現出藝術品的立體感。所謂的立體感,包括作品材質、作品表面與光的互動。因此,真正值得付費觀賞的除了高畫質是必須的素質之外,且完美復刻人眼視差,讓進入虛擬空間的觀展者如實認知作品的尺寸,甚至能360度在作品四週遊走查看。
就如同我們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觀賞印度浮屠石雕或埃及古墓石雕,不僅可以各個角度觀賞雕塑客體的型態,以及雕塑媒材的材質,更可以欣賞從天花板打在作品上的明暗,甚至投射到地板上的影子。我很喜歡在國外美術館遇見Giacometti的雕塑作品,因為我每次看到他們,除了欣賞那很特殊的修長身型之外,我一定還會多退幾步看著修長人形的影子,以及在靜謐產廳中,這孤獨人形與他的影子,和牆上其他畫作之間的空間關係。在一些地方型的博物館,很容易可以找到這樣的安靜機會,跟所有展品一起呆呆地待在空間裡讓時間流逝。
虛擬實境的藝展最核心的突破點,就是要能夠再製這種沉浸式體驗。目前看來應該並不困難。
這也是最近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釋出一系列經典作品的NFT產品,背後隱含的意義。對NFT有興趣的人,一但深入其基本概念,很快就能理解所謂NFT不過就是一份數位的認證證明。A藝術家做出的一份A001號數位作品,以NFT方式以天價賣出給B藏家,B藏家就擁有了A藝術家的A001號數位作品,而NFT則是一份用來證明B是擁有這個作品的真正藏家。在複製如此發達的年代裡,作為藝術愛好者的我們,我們無須擁有著個天價作品,就可以觀賞到A001號數位作品,甚至可以轉傳給親朋好友看,不花一絲成本。B藏家花了大筆費用購入那個NFT證明簡直是個潘子。
但若把思考放到策劃虛擬展的脈絡中,就會發現,這NFT還是有其價值在的。例如,在外流傳的A001作品的影像都只是被壓縮過看不出細節的影像檔。畫面上某些重要細節必須在超高畫質下,或是在展場空間前後移動你才會感受到的視覺魔力。當有人要策展展出A001作品時,就需要跟B藏家借展。他手上擁有正版最佳品質的A001數位作品,地位就猶如擁有某些實體藝品的藏家。若這展出有收費,策展者或許還可分權利金給B藏家。
回到俄國冬宮博物館,準備拍賣的高畫質數位畫作都做出兩份NFT,一份出售,一份博物館自存。我相信那一份自存的NFT,也是為未來收費性展覽在做準備。試想,台灣故宮每年都會跟海外大博物館合作借展,未來這些博物館就不需要浩浩蕩蕩冒著國寶在空中旅行過程中消失的風險,就可直接線上舉辦虛擬實境展,甚至收費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