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術館變成打卡點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

關於藝術,我是個門外漢,沒有任何美術、設計相關的訓練或教育背景,但我很喜歡逛美術館、看展覽。知道我有這種興趣的朋友會問我:「為什麼?」鮮少踏入美術館的同行友人會問我:「這些作品到底想表達什麼?你看得懂嗎?」


誰是失格的觀眾

身為觀眾的我,站在藝術作品面前卻無法理解、掌握作品本身或創作者試圖透過作品傳達的理念時,我是否成了一個失格的觀眾?

與其在意「看懂了什麼」,藉由近距離接觸作品而從中「獲得了什麼」,似乎更適合用來描述我個人的觀展經驗。有時我透過作品,研究畫中的服裝造型、道具、場景,對應其歷史時空背景,然後恍然:「那時候的行李箱真的是長這樣呢!和電視劇中演的一樣。」;有時我專心研究油畫作品的筆觸或實驗影像紀錄,想像藝術家在創作過程的身心狀態與堅持;有時我會在作品中尋找廣告文宣的靈感;更常的是在展間獲得的沈澱、平靜與充實感。

這些是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在美術館、在展間所獲得的。至於「看懂」的工作,我想還是交給專家吧。


來去美術館打卡

藝術是門專業,有其門檻與高度,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藝術工作者。除了創作、研究、典藏之外,藝術也包含教育推廣的面向,當這些作品進入美術館這個場域,藝術就不是特權,不是專屬於特定族群的愛好與活動,而是走向全民的。

然而,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

假日常可見結伴同行的觀眾,站到作品前方側身回眸或嘟嘴吐舌,輪流幫彼此拍下幾張滿意的照片後,就移動到下一個作品,繼續輪流拍照,偌大的展間至少三、四十坪,他們卻只停留個三、五分鐘。在作品前駐足的時間,認真拍照,主角是觀眾,作品、展間成了背景。我好奇扣除掉拍照的時間後,他們的目光停留在作品上多久?離開美術館後,他們記得剛才自己看了什麼嗎?他們在那裡,獲得了什麼呢?



全民美術館還是全民瘋打卡?

愈來愈多地方美術館以「全民美術館」為目標,不論策展、公關行銷或教育推廣,加以網路與媒體力量,讓美術館不再那麼有距離感,成為普羅大眾在假日休閒時的活動選擇之一。原先的美意是讓藝術走進生活,但是當走進美術館變成一種戰利品或踩點式的宣告,是否反倒成為一種附庸風雅的行為?

一窩蜂地跟著搶某個熱門特展的票,但其實連展出的主題是什麼都不太清楚。跟著人潮走進展間,以作品、展間為背景拍幾張照,再挑選幾張滿意的照片,找幾則網路媒體或官方貼文複製貼上再改寫一下,發一則動態並且不忘打卡或標註美術館官方帳號。打開社群媒體,可以看到好多篇內容大同小異的打卡貼文。

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騷人絮語|Fragments by S.
2會員
16內容數
不是你想的那種騷。
2024/07/01
前陣子一則引發網路熱烈討論的新聞報導,台大醫學系未來招生的採計科目將捨棄英文科、改採社會科,為的是要培養具備人文關懷精神的醫師。其實,篩選門檻是一回事,培育養成是另一回事,職場運用及生命實踐又是另一回事。為什麼需要具備人文關懷的醫師呢?具備人文關懷的醫師又是指什麼?
Thumbnail
2024/07/01
前陣子一則引發網路熱烈討論的新聞報導,台大醫學系未來招生的採計科目將捨棄英文科、改採社會科,為的是要培養具備人文關懷精神的醫師。其實,篩選門檻是一回事,培育養成是另一回事,職場運用及生命實踐又是另一回事。為什麼需要具備人文關懷的醫師呢?具備人文關懷的醫師又是指什麼?
Thumbnail
2024/06/15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2024/06/15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2024/06/09
前幾天在社群媒體上討論度有點高的一張照片,是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在工作時的自拍照,沒有濾鏡、無修圖。媒體以那張照片做了篇報導,標題是安海瑟薇的「狀態全變」、「現老態」。
Thumbnail
2024/06/09
前幾天在社群媒體上討論度有點高的一張照片,是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在工作時的自拍照,沒有濾鏡、無修圖。媒體以那張照片做了篇報導,標題是安海瑟薇的「狀態全變」、「現老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美術館不會是「不知道要去哪所以去一下」的地方,但經驗體感上,30元的成人票價、不限時、交通方便,鄰近的圓山和民權西路也有不少餐廳,天氣沒有太熱還能逛逛花博公園(也常常有週末戶外擺攤可以逛),幾次安排體驗都非常好!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參觀博物館、美術館的體驗,和透過螢幕跟紙本看圖片不同...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臺南藝術展覽提供了精緻的美術作品,讓人深刻體會到畫作、畫框各有各的美,與自己的認真與定位,成長的認知。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這場真的是期待很久且去過以後除了抱怨人太多外都一致好評的展覽。 身為藝術門外漢的我也一度懷疑這些畫真的有這麼好看嗎?卻沒想到去過以後,有非常多的想法跟感動想要記錄下來。
Thumbnail
逛美術館一直都不是我們這一輩出遊的首要目的,不過最近這幾年,吹起一陣行政機關親民風,南美館不僅打者成為全民的美術館的頭號,更在2019年新建了二館,白色透明的建築物吸引了更多人去朝聖,現在參觀門票一張兩館通用,裡面不只有上千件藝術品可參觀,還有兒童藝術中心,參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無聊!
Thumbnail
逛美術館一直都不是我們這一輩出遊的首要目的,不過最近這幾年,吹起一陣行政機關親民風,南美館不僅打者成為全民的美術館的頭號,更在2019年新建了二館,白色透明的建築物吸引了更多人去朝聖,現在參觀門票一張兩館通用,裡面不只有上千件藝術品可參觀,還有兒童藝術中心,參觀藝術其實一點都不無聊!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Thumbnail
你逛美術館嗎?上一次走進美術館,是什麼時候?看了哪一個展?是為了什麼而走進那座美術館呢?隨著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在美術館或特定作品前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帳號的群眾,變成美術館的另一種風景。藝術的公關操作很成功,全民美術館的目標是否也成功了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