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個比利》多重人格的真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典人格分裂案例,是真病患還是騙過醫生的戲精
電影原名:Monsters Inside: The 24 Faces of Billy Milligan (2021)
肺炎疫情肆虐,在如今突變種和全球疫苗的賽跑,帶來人類對於疾病和全球醫學的改寫。有些病痛可能伴隨我們一生,但許多慢性病可控制且慢慢的不致命,20世紀末的絕症愛滋病就是如此,現在愛滋病患只要接受治療就不具傳染性也能擁有性生活。但通常生理疾病有解,心理疾病卻還是一個難解之謎。
《24個比利》是一部美國探討一位20世紀受到眾多關注的多重人格罪犯比利密里根的紀錄片,其傳記小說《24個比利》、《比利戰爭》因為是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作家丹尼爾凱斯寫作而被世人認為有真實性,而紀錄片《24個比利》則是從另外一個面向看待多重人格患者比利,試圖來回客觀角度,他是一名病患但也是罪犯,甚至探討他是否真的有多重人格的幕後真相。
現代人因為社會壓力而造成的生心靈的疲憊,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工作因素或是家庭問題,心理疾病變成了一種現代廣泛的文明病,探討心理學與人類精神的醫學項目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同性戀從精神病中移除、跨性別者不再是性別認同障礙,在人類的精神領域上有更多知識去了解過去不可解的大腦運動。
但也有許多心靈疾病在探討多年雖然有著治癒案利卻始終抓不到病症,憂鬱症、躁鬱症、過動症等等患者每人發生情況都有所不同,這也增加醫治的困難度,其中被泛成為多重人格症的「解離性身分症」在醫學中依舊有所爭議。
美國紀錄片《24個比利》是以歷史上相當經典並有著各種研究論文、書籍訪談、電視娛樂跟醫學紀錄的解離性身分症狀患者比利密里根,被診斷有24個人格在他身體內。
他因為強姦婦女而在住家被警方逮捕,透過醫生評估逐漸發現他似乎有著不同習慣動作和不固定口音和性格,被當時心裡學權威醫生認為是多重人格患者,並開始對其展開研究和治療過程。紀錄片完整的探討比利童年到老年死亡整個完整人生,是心理疾病所苦的病患還是狡詐的聰明罪犯的演技,目前仍未定讞。
這部紀錄片以當時的紀錄影像、訪談人物、和戲劇拍攝還原過程三者交錯,讓比利的故事可以完整讓觀眾所知,其細節非常多包涵他童年母親改嫁多次關係複雜、指控受繼父暴力與性虐待、還有成年後犯罪而開始接受心理諮商治療等,講述一個複雜的故事。
很可惜這部電影在節奏上與影像資料整合沒有處理妥當,使得整體呈現的影片混亂且讓人不耐煩,並且講述太多不是觀眾想看的細節部分,例如24個人格究竟都是什麼樣的人?專家為何會就此判定?比利本身又是怎麼看待?電影中的表現手法著實讓人失望。
但這部《24個比利》紀錄片卻給了觀眾不錯另一種視角的看法,當時心理學家普遍對於比利的病例分成兩派:一、擁有多重人格的病患。二、聰明狡詐的反社會罪犯。
電影前半部有著許多當時富有盛名的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生的看法,他們認為比利因為人格分裂不知道自己犯罪,也就是在你眼前的比利不是比利是另外一個比利,上秒說英國腔下一秒說美國地方口音、會寫阿拉伯文卻又突然不懂怎麼寫、心智檢測每一刻都不同從幼童到老人都有,這也加深當年代一些醫生認為的多重人格特質。
但有些記者與心理學家認為這其實不是多出一個人格,而是病患討好型人格作祟。比利只是呈現出這些支持多重人格的醫師想要的樣子,一步步接受引導而演出一個角色,這種情況有點像是催眠,並且比利有著童年受虐的紀錄,為了自己討好周遭人的說法能支撐這個論點。
在加上許多司法人員和媒體民眾認為有多重人格症狀和比利犯罪是兩件事情,因為24個人格而蓋過被比利傷害的受害者,合理化他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而就連比利的家人之一也支持這個說法,他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許多人了解的比利密里根多半是透過傳記小說《24個比利》,但好幾十年下來我們看到的是當時一群專家們的說法,電影的《24個比利》則給了大家另外一群專業人士們的看法。
目前醫學上認為要如何判定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缺乏多樣本的臨床經驗,並且透過娛樂媒體的渲染轉變成一種很酷的流行病,並給以自戀型罪犯、反社會人士的一種自我開脫的罪名。究竟比利密里根一連串脫序行為是24個人格導致或單純演很大?一切也隨死亡成為20世紀謎團其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8會員
772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陸坡 (LUP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本動畫《歌劇少女!!》是改編同名作品《歌劇少女!!》,故事以歷史悠久「紅華歌劇團」創辦入取率極低的紅華歌劇音樂學校裡的少女在歌舞劇努力奮鬥的青春,以崇拜《凡爾賽玫瑰》奧斯卡的渡邊更紗等一百期的女生徒所引發的友情與競爭的歌舞之路。
同志紀錄片《禱正:反同運動的醒與慟》是一部拍攝過去支持或主推「同志轉換療法」甚至「同志可以導正」的相關人士在離開「走出埃及」機構後真實做自己的訪談。他們曾經都覺得性取向可以治療修正,但直到現在他們做回了自己,並接受他們曾經傷害他人的事實。
電影《女畫家與偷畫賊》是一部紀錄片,導演在偶然的情況下開始拍攝一位在畫廊展覽中有兩幅巨型圖畫被偷走的女畫家芭芭拉,因為有密錄攝影機的關係很快就抓到偷化的竊賊,芭芭拉出席了審判她問竊賊為何偷走她的畫?偷畫賊說:「因為我覺得它太美了。」這段對話勾起女畫家與偷畫賊之間的連繫。
《超越無限兩分鐘》是一部日本低成本手機電影,但卻被選為池袋東寶電影院開幕的首映作品、並在金馬影展打敗《異變者》以日片拿下觀眾票選第三。故事以京都一間咖啡廳中的店長無意間發現自己家中的螢幕可以跟未來兩分鐘咖啡店的螢幕有所連結。自己可以跟兩分鐘後的自己透過螢幕互動,而引發一連串非日常經驗。
以《歡樂畫室》在短短半小時內快速畫出漂亮自然的油畫作品聞名的美國畫家鮑伯羅斯,轟動於美國整個80年代、並在之後國際上迅速打響他的名號,但節目中看似愉快享受繪畫的鮑伯其實正在面臨著一場與畫無關的戰役。《鮑伯羅斯》紀錄片中將透過鮑伯羅斯的兒子史帝夫來敘述自己畫家父親與那轟動世界的電視秀。
《超Q特攻隊》是一部以同志族群為導向的十八禁特務英雄動畫片,故事講述美國情報局第一名畢業的特務史蒂夫瑪莉,由於公開出櫃而被派遣到西好萊塢冷凍十年,但不甘於被冷凍的瑪莉忍耐了十年決定戴著他的LGBTQ+小隊擅自出擊任務打出成績,卻意外的發現一項國際犯罪的大秘密。
日本動畫《歌劇少女!!》是改編同名作品《歌劇少女!!》,故事以歷史悠久「紅華歌劇團」創辦入取率極低的紅華歌劇音樂學校裡的少女在歌舞劇努力奮鬥的青春,以崇拜《凡爾賽玫瑰》奧斯卡的渡邊更紗等一百期的女生徒所引發的友情與競爭的歌舞之路。
同志紀錄片《禱正:反同運動的醒與慟》是一部拍攝過去支持或主推「同志轉換療法」甚至「同志可以導正」的相關人士在離開「走出埃及」機構後真實做自己的訪談。他們曾經都覺得性取向可以治療修正,但直到現在他們做回了自己,並接受他們曾經傷害他人的事實。
電影《女畫家與偷畫賊》是一部紀錄片,導演在偶然的情況下開始拍攝一位在畫廊展覽中有兩幅巨型圖畫被偷走的女畫家芭芭拉,因為有密錄攝影機的關係很快就抓到偷化的竊賊,芭芭拉出席了審判她問竊賊為何偷走她的畫?偷畫賊說:「因為我覺得它太美了。」這段對話勾起女畫家與偷畫賊之間的連繫。
《超越無限兩分鐘》是一部日本低成本手機電影,但卻被選為池袋東寶電影院開幕的首映作品、並在金馬影展打敗《異變者》以日片拿下觀眾票選第三。故事以京都一間咖啡廳中的店長無意間發現自己家中的螢幕可以跟未來兩分鐘咖啡店的螢幕有所連結。自己可以跟兩分鐘後的自己透過螢幕互動,而引發一連串非日常經驗。
以《歡樂畫室》在短短半小時內快速畫出漂亮自然的油畫作品聞名的美國畫家鮑伯羅斯,轟動於美國整個80年代、並在之後國際上迅速打響他的名號,但節目中看似愉快享受繪畫的鮑伯其實正在面臨著一場與畫無關的戰役。《鮑伯羅斯》紀錄片中將透過鮑伯羅斯的兒子史帝夫來敘述自己畫家父親與那轟動世界的電視秀。
《超Q特攻隊》是一部以同志族群為導向的十八禁特務英雄動畫片,故事講述美國情報局第一名畢業的特務史蒂夫瑪莉,由於公開出櫃而被派遣到西好萊塢冷凍十年,但不甘於被冷凍的瑪莉忍耐了十年決定戴著他的LGBTQ+小隊擅自出擊任務打出成績,卻意外的發現一項國際犯罪的大秘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上映於1998,4K數位修復版終於在2024重新回歸。「你是誰?」作為本片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便是因為這句話看似正常了卻有多個答案,且有趣的是難以分辨不同答案的區別,就算是同個時間問了多次的「你是誰?」都難以定論到底問的對象是誰。非常推薦大家一起來看這部電影。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畢比模型的八維功能,並以四個真實案例說明人格分析的影響力。透過職場和家庭情況,解釋了人格分析對人生的影響。
Thumbnail
人格到底是什麼? 心測結果準是巴納姆效應? 這期跟大家分享MBTI簡單判別,也介紹一部關於情緒影響人格、人際關係發展的電影 人格構成:「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潛意識;「自我」是有意識,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 MB
02/28/2010 24個比利 這次出差,有個很大的收穫 和朋友聊天聊到了早上四點 講到我的人格傾向. 每個人多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24個比利了 一個人的人格可以分裂成24個 當然我沒有所謂的人格分裂 只是隨著工作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面向 至少 我認為一般人
Thumbnail
當我們聽到「病態人格」時會想到的是電影裡喪心病狂的殺人魔,抑或是面對警方訊問時泰然自若的冷酷模樣? 事實上,根據《病態人格》這本書中的描述,以上兩者皆是病態人格的特徵,而且還擁有許多看似值得讚許的特質,比如具有高度積極性,而且還深具魅力又特別引人注目,厲害的是還能輕易贏得他人的信任,以至於
Thumbnail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Thumbnail
在一齣美劇《Pose》中,認識這位歌手演員,Billy Poter。 還是要推一下這齣劇,《Pose》講述1980年代後期,美國紐約地下俱樂部,由一群同志、變性人(還是變裝癖)所帶起的一波俱樂部文化。當時的社會氛圍,加上愛滋病開始肆虐蔓延,很多人把這個病與同性戀畫上等號,所以將這群邊緣人視為洪水猛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上映於1998,4K數位修復版終於在2024重新回歸。「你是誰?」作為本片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便是因為這句話看似正常了卻有多個答案,且有趣的是難以分辨不同答案的區別,就算是同個時間問了多次的「你是誰?」都難以定論到底問的對象是誰。非常推薦大家一起來看這部電影。
Thumbnail
《心靈捕手》劇情豐富,涉及心理學、精神疾病和人性觀察,故事的改編接近現實,值得推薦。威爾的內心掙扎和成長讓人深思,薩提爾模式的解析為整個故事提供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文章中對心理學和溝通姿態的分析豐富而深刻。
Thumbnail
擷取自維基百科: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個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稱為「並存意識」(co-consciousness)。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畢比模型的八維功能,並以四個真實案例說明人格分析的影響力。透過職場和家庭情況,解釋了人格分析對人生的影響。
Thumbnail
人格到底是什麼? 心測結果準是巴納姆效應? 這期跟大家分享MBTI簡單判別,也介紹一部關於情緒影響人格、人際關係發展的電影 人格構成:「本我」是與生俱來的人格,潛意識;「自我」是有意識,個人的生物慾望和社會規範之間相互協調折衷;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道德原則支配,想要完美。 MB
02/28/2010 24個比利 這次出差,有個很大的收穫 和朋友聊天聊到了早上四點 講到我的人格傾向. 每個人多少都有人格分裂的傾向 最有名的當然就是24個比利了 一個人的人格可以分裂成24個 當然我沒有所謂的人格分裂 只是隨著工作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面向 至少 我認為一般人
Thumbnail
當我們聽到「病態人格」時會想到的是電影裡喪心病狂的殺人魔,抑或是面對警方訊問時泰然自若的冷酷模樣? 事實上,根據《病態人格》這本書中的描述,以上兩者皆是病態人格的特徵,而且還擁有許多看似值得讚許的特質,比如具有高度積極性,而且還深具魅力又特別引人注目,厲害的是還能輕易贏得他人的信任,以至於
Thumbnail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Thumbnail
在一齣美劇《Pose》中,認識這位歌手演員,Billy Poter。 還是要推一下這齣劇,《Pose》講述1980年代後期,美國紐約地下俱樂部,由一群同志、變性人(還是變裝癖)所帶起的一波俱樂部文化。當時的社會氛圍,加上愛滋病開始肆虐蔓延,很多人把這個病與同性戀畫上等號,所以將這群邊緣人視為洪水猛
Thumbnail
A:不一定 解離症算是個類別統稱,在解離症底下還有許多子診斷。多重人格疾患(MPD)已改名為解離性認同疾患(DID, 也可稱解離性身份疾患),DID只是解離症子診斷中的其中之一。 子診斷有時為了方便會簡稱為解離症,但這並不等於解離症就是單指某個子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