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原名:Monsters Inside: The 24 Faces of Billy Milligan (2021)
肺炎疫情肆虐,在如今突變種和全球疫苗的賽跑,帶來人類對於疾病和全球醫學的改寫。有些病痛可能伴隨我們一生,但許多慢性病可控制且慢慢的不致命,20世紀末的絕症愛滋病就是如此,現在愛滋病患只要接受治療就不具傳染性也能擁有性生活。但通常生理疾病有解,心理疾病卻還是一個難解之謎。
《24個比利》是一部美國探討一位20世紀受到眾多關注的多重人格罪犯比利密里根的紀錄片,其傳記小說《24個比利》、《比利戰爭》因為是擁有心理學背景的作家丹尼爾凱斯寫作而被世人認為有真實性,而紀錄片《24個比利》則是從另外一個面向看待多重人格患者比利,試圖來回客觀角度,他是一名病患但也是罪犯,甚至探討他是否真的有多重人格的幕後真相。
現代人因為社會壓力而造成的生心靈的疲憊,不管是人際關係還是工作因素或是家庭問題,心理疾病變成了一種現代廣泛的文明病,探討心理學與人類精神的醫學項目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例如同性戀從精神病中移除、跨性別者不再是性別認同障礙,在人類的精神領域上有更多知識去了解過去不可解的大腦運動。
但也有許多心靈疾病在探討多年雖然有著治癒案利卻始終抓不到病症,憂鬱症、躁鬱症、過動症等等患者每人發生情況都有所不同,這也增加醫治的困難度,其中被泛成為多重人格症的「解離性身分症」在醫學中依舊有所爭議。
美國紀錄片《24個比利》是以歷史上相當經典並有著各種研究論文、書籍訪談、電視娛樂跟醫學紀錄的解離性身分症狀患者比利密里根,被診斷有24個人格在他身體內。
他因為強姦婦女而在住家被警方逮捕,透過醫生評估逐漸發現他似乎有著不同習慣動作和不固定口音和性格,被當時心裡學權威醫生認為是多重人格患者,並開始對其展開研究和治療過程。紀錄片完整的探討比利童年到老年死亡整個完整人生,是心理疾病所苦的病患還是狡詐的聰明罪犯的演技,目前仍未定讞。
這部紀錄片以當時的紀錄影像、訪談人物、和戲劇拍攝還原過程三者交錯,讓比利的故事可以完整讓觀眾所知,其細節非常多包涵他童年母親改嫁多次關係複雜、指控受繼父暴力與性虐待、還有成年後犯罪而開始接受心理諮商治療等,講述一個複雜的故事。
很可惜這部電影在節奏上與影像資料整合沒有處理妥當,使得整體呈現的影片混亂且讓人不耐煩,並且講述太多不是觀眾想看的細節部分,例如24個人格究竟都是什麼樣的人?專家為何會就此判定?比利本身又是怎麼看待?電影中的表現手法著實讓人失望。
但這部《24個比利》紀錄片卻給了觀眾不錯另一種視角的看法,當時心理學家普遍對於比利的病例分成兩派:一、擁有多重人格的病患。二、聰明狡詐的反社會罪犯。
電影前半部有著許多當時富有盛名的心理學教授、精神科醫生的看法,他們認為比利因為人格分裂不知道自己犯罪,也就是在你眼前的比利不是比利是另外一個比利,上秒說英國腔下一秒說美國地方口音、會寫阿拉伯文卻又突然不懂怎麼寫、心智檢測每一刻都不同從幼童到老人都有,這也加深當年代一些醫生認為的多重人格特質。
但有些記者與心理學家認為這其實不是多出一個人格,而是病患討好型人格作祟。比利只是呈現出這些支持多重人格的醫師想要的樣子,一步步接受引導而演出一個角色,這種情況有點像是催眠,並且比利有著童年受虐的紀錄,為了自己討好周遭人的說法能支撐這個論點。
在加上許多司法人員和媒體民眾認為有多重人格症狀和比利犯罪是兩件事情,因為24個人格而蓋過被比利傷害的受害者,合理化他的行為是不正確的。而就連比利的家人之一也支持這個說法,他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許多人了解的比利密里根多半是透過傳記小說《24個比利》,但好幾十年下來我們看到的是當時一群專家們的說法,電影的《24個比利》則給了大家另外一群專業人士們的看法。
目前醫學上認為要如何判定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缺乏多樣本的臨床經驗,並且透過娛樂媒體的渲染轉變成一種很酷的流行病,並給以自戀型罪犯、反社會人士的一種自我開脫的罪名。究竟比利密里根一連串脫序行為是24個人格導致或單純演很大?一切也隨死亡成為20世紀謎團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