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疫情快速升溫,不過台灣媒體很少提及瑞士…現在瑞士的日常生活長什麼樣呢?疫情嚴重嗎?
2020年可以說是巨變的代名詞。三月才經歷大規模封鎖的歐洲,很快地走向第二波疫情,甚至有過之而不及地將疫情推至歷史高峰。原本預期第二波疫情只會小小爆發的我,曾天真地以為眾人會在災難式的封鎖後覺醒自制,而使疫情逐漸消弭。十一月的我想起八月的我,簡直笑掉大牙。八月的我,還太嫩了 😏。
荒腔走板的防疫政策
出發前,我常常關注瑞士的防疫政策和狀況。三月的第一波疫情讓我對瑞士政府(當然對其他歐洲政府也是)有了全新的認識,因為他們至始至終,僅,有症狀才請確診者自行向醫院聯絡;與確診病例接觸者起初好像被要求,現在則僅被「強烈建議」在家工作、避免與他人不必要的會面等等。這下可好,這些人到處趴趴走之後,防疫當然潰敗…往後的故事大家都曉得,歐洲大多數國家經歷了一陣子的封鎖,大部分的商店關門、學校關閉等等。
汲取教訓?
五月之後,封鎖見效,瑞士每日病例數都大概在幾十例的這個範圍內。(為您插播一則最新消息:我正在打這篇文章時,外頭傳來我室友陣陣咳嗽聲 😶我現在整個杯弓蛇影啊…)沒有徹底消滅的狀況下,注定要有第二波疫情的。我當時暗自禱告,這天趕快到來,因為第二波疫情越早開始,就會越早結束,我九月出發的時候就說不定可以避開疫情了。現在證明,這句話是歪理,因為在疫苗出現以前,只會不斷地出現第二波、第三波疫情…
七月初,瑞士政府頒布,規定所有人都必須要在大眾運輸上戴口罩。是的你沒聽錯,是七月,是疫情蔓延歐洲四個月後的七月!我當時看到都不太知道該高興還是難過。有趣的是,如同許多其他歐洲國家的規定,小於12歲的孩童並不在規範之中!千萬別認為大家會自主管理,大眾可不覺得小孩須要配戴口罩:我待在蘇黎世的前兩個月,只看過兩位小朋友戴口罩。對此提出解釋,
「小孩不太會得到新冠肺炎」。
我就不予置評了。
除了口罩政策,瑞士政府同時宣布7月6日起,14天累計確診數達到每十萬人60例以上的國家將被列入高風險地區。從這些地方入境瑞士,,違反者可處最高一萬瑞郎(折合新台幣約32萬)的罰款。這是瑞士自疫情爆發以來,首度對入境旅客實施隔離政策。另外有項但書:對於瑞士經濟有莫大影響的鄰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奧地利,政府採取較寬鬆的認定,或是以邦、省或大區的感染率來界定,以降低隔離政策對於瑞士經濟的影響。值得鼓勵的是,無論是否有陰性報告,瑞士都要求這些入境者居家檢疫。
出發前,看了看疫情曲線,不妙,是線性成長!原本我以為從六月底稍稍增加的病例數,會在經歷一兩個月的增長後得到控制而減緩下降。我的想像是,他們第一波疫情時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因此這次一定會上緊發條地來面對潛在的第二波爆發。左思右想,以我自己的生涯規劃,我還是傾向接續就讀,而不選擇延後一年就讀。只要我備齊口罩酒精、回復到防疫舊生活模式,應該不需要擔心什麼。9月4日出發日那天,一日病例數405,心裡倒是不會害怕,只單純覺得每天還要注意各種衛生清潔實在很麻煩。
高風險活動:長途飛行之口水滿天飛
台北沒有任何直飛蘇黎世的航班,當時大致上就只有三個選項:台北經法蘭克福、伊斯坦堡或杜拜轉機,再飛抵蘇黎世,航空公司分別是華航、土航和阿聯酋。然而,飛行是疫情期間高風險的活動之一,因為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被迫待在狹小的空間裡十幾個小時。因此,就算後兩者的票價實在超級便宜(大概華航的四折價吧…),我很怕死的還是選擇搭乘華航前往德國法蘭克福,再轉搭漢莎航空一小時的飛機抵達蘇黎世,目的就是極小化第二段飛行的時間。
在華航飛機上,由於都是台灣出發的旅客,且所有旅客間隔劃位,我非常的安心。一到法蘭克福機場,我就先到漢莎航空櫃台取機票。環顧四週,清晨的法蘭克福機場也不少人在排隊,但我赫然發現隊伍中幾個穿著隔離衣、戴著護目鏡的人,那身裝備真是看起來特別顯眼。再仔細一瞧,啊,這就是剛才同機的台灣學生啊。準則:機場內看到有人穿防護衣,百分之兩百是台灣人啦!
第二段飛機我決定不喝水、不吃東西,一路直到抵達蘇黎世住處為止。由於是短程飛機,座位是2-2排列,也不會有什麼間隔坐這種好事了。當時飛機開放登機時,我就先上去了,座位是靠窗。看著旅客一個個入座,一直穿脫口罩東摸西摸,我都快暈了。很幸運的,當整班飛機幾乎全部塞滿時,我隔壁正好是那少數空下的座位!飛機起飛後,聽到前排兩個互不認識的美國人,滿心歡喜地相互認親:
「你是美國來的呀?啊呀呀哪一州呀…唉唷辛苦啦…對呀對呀(雙雙脫下口罩)…我知道我知道!…來這唸書呀?…」
一邊聊起家鄉事,一邊脫下口罩又是喝水、吃東西,幾乎整段航程都沒戴口罩還嘰哩瓜啦一直ㄆㄣ講ㄎㄡˇ話ㄕㄨㄟˇ,真是夠了… 😒
好不容易逃下飛機,那麼疫情下的蘇黎世長什麼樣呢?
口罩學問大 😷
在機場內或大眾運輸工具上,每個人都被強制佩戴口罩,因此看上去還不覺得有什麼違和感。當我出了火車走到街上,我這就知道什麼叫做歐洲人很討厭戴口罩了。法律規定的,他們會遵守;但是,也僅僅如此。一下公車電車,至少半數的人會一致地將臉上惱人的口罩扒下來,揉成一團塞到口袋或包包裡面。相同地,上車的時候也是一樣,從這些地方翻找出皺巴巴的口罩,不慌不忙地貼在臉上,一邊找著耳帶想掛上耳朵。偶爾很糗的是,其中一邊的耳帶斷了,那人只好用手壓住口罩,直到下車。
在學校餐廳,學生很謹守本分地戴著口罩直到坐下吃飯。我看著那位同學脫下口罩,接著他將口罩的內層向下蓋到他的錢包上(哦不…)。為了避免口罩飛走,他下意識地用手壓了壓口罩的外層(大姊不要... 😂),確保口罩緊貼錢包,他才安心的開始吃飯。
關於口罩,有趣的當然不只如此。許多人把口罩揉成一團塞好之後,順勢地用手抹抹臉,清爽一下。(哦不不不!)還有帶著嬰兒的爸媽,下車摘下口罩後,捏捏小孩的臉、幫孩子整整衣著,把小孩逗的樂極了。這就是蘇黎世每日的光景,與病毒共存共榮的每一天。
尋找疫情生活的樂趣:你確診了嗎?
你以為每日生活只有這樣嗎?不不不,這樣就太無趣了,不讓人開懷大笑一下怎麼可以呢?九月初的某天晚上,我剛下公車,正準備走路回住處。人行道上迎面而來的是兩位嘻嘻哈哈的年輕人。不用問我他們有沒有戴口罩,有的話我會專文表揚(X)。
「咳咳咳…」年輕人A一陣猛咳,雖然他頭有撇向邊邊,但是離他們僅有兩公尺的我還是下意識地閃開。
「吼!Corona!(新冠肺炎)」年輕人B指著正在咳嗽的A譏笑著。
A一邊咳嗽,一邊對著B扮了鬼臉、裝腔作勢了一番,兩人互相假(可能不假?)咳了幾聲,逐漸走遠。
真佩服這種笑話呢 👏。挺好笑的。呵。
雙手萬能,與病毒的親密接觸 生活樂趣之外,作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食物當然也無可避免地接受疫情的挑戰。第一次到超市買麵包時,我真的被眼前的景象給嚇著了:我看著好幾個人徒手將麵包拿起來,放進袋子裡;這還不打緊,有人捏起一個麵包,後悔了,又擺回去…各位大大,夾子就在眼前,為什麼不拿起來用?就算是非疫情期間,我都無法接受了,更何況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超市麵包架。麵包超好吃!(離題XD)就在我拍照的當下,一位男士走過去,用手拿起了可頌。 讓我們再把場景從室內的超市移動到室外的公車站。每當我在等公車,都會看看四周的人們在做些什麼。我意外地發現「雙手萬能」的事實:很多人會直接從包包拿出一顆蘋果開始啃,從頭到尾沒有盒子或袋子這種玩意兒;還有很多人邊等公車,邊用手吃起裝在紙袋裡的零嘴。為什麼!為什麼!承平時期,手就夠髒了;現在門把、扶手、錢包到處摸,是在品嚐病毒的一百種滋味嗎…雖然沒有研究可以證明,到底瑞士的傳播途徑是否跟這件事有關,但我只能說以接觸傳染的角度,雙手拜託不要再萬能啦... 平衡報導:街頭的防疫典範 雖然日常生活中看到太多令人詫異的畫面,但還是偶有鼓舞人心的正面防疫案例!時間一樣在九月初,幾位在蘇黎世最高樓Prime Tower工作的上班族開完會後,戴著口罩在大樓下的廣場準備道別。他們擊肘不握手!我的天啊!室外公共空間戴口罩外加不握手,簡直高規格防疫啊!當新聞不斷播送極端反口罩、反防疫人士的舉動,我同時提醒自己別忘記這些認真防疫,卻不會登上新聞的歐洲人! 可愛的瑞士人,為何慌忙逃出店外? 還好,正面案例不只一樁。這天,我在某家賣土耳其捲餅的小店等待我的外帶晚餐。兩個瑞士人開心地躍上台階,準備點餐。當時是尖峰時間,無論是客人和店員,都沒有注意到他們。突然,其中一個瑞士人臉色大變,整張臉扭曲到讓我以為我看到《吶喊》這幅畫 😱。接著他慌忙地用雙手(是的,又是雙手)遮住自己的嘴巴,連轉身都來不及,直接倒退嚕把同行的朋友一起擠到店門外。「怎麼啦?」那位莫名其妙被推下階梯的朋友一頭霧水。「我忘了戴口罩…」雙手還摀著嘴巴可愛的瑞士人咕噥道。「幫我從包包裡面拿口罩…」一片皺巴巴的口罩從包包裡被硬生生地抽了出來,他趕緊把口罩戴上,才安心地走進店裡。雖然並非正確防疫示範,但是態度值得嘉許。 對了,現在人人戴口罩有個優點,就是不須要忍笑 😆 商店防疫與物資供給 兩大超市之一Migros販售的中國製口罩及各式防疫商品。九月初Migros曾經販售德國製口罩,價格相仿,但我找不到當時的照片…總之十一月的今天,在兩大超市都還找不到德國製口罩。 兩大超市之一Coop販售的中國製口罩。 剛剛提到超市和小吃店的趣事,那這裡的商店是如何防疫的呢?大部分的超市、商店都有提供手部清潔液和貼上社交距離的標誌,超市架上也一直都有販售口罩,絕對不會出現像台灣掃貨的情形,例如兩大超市Migros和Coop的50片裝口罩,售價大約9.9至19.9瑞郎(折合新台幣約310至630元;可能因為促銷活動而有如此大的價差),其實不算太貴,但很可惜的都是中國製。初期整體而論,防疫資源是充足的。問題是在於,酒精放在那裡,有多少人會用?口罩買了,有多少人會正確使用?商店內遵守了社交距離,卻又有多少人平日三不五時與他人近距離脫下口罩聊天?這些問題,終究引爆了第二波疫情海嘯… 續集預告! 第二波疫情大爆發 十月中的瑞士,劇情急轉直下,感染率不是超英趕美,而是完勝美英法西。此時的蘇黎世如何回應疫情挑戰? 直擊校園防疫 校園內的防疫措施完善嗎?與台灣的校園差別在哪呢? 與瑞士人、學生們的實地訪談 瑞士人、歐洲人和來自各國的ETH學生,如何看待疫情和防疫政策呢?到底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集體防疫疲勞,還是防疫宣導不利,導致防疫觀念極度不足?聊天過程中意外發現:台灣防疫成果,其實無人知曉? 留學生觀點 在防疫責任與認識同學、體驗文化的初衷之間取捨,留學生該如何自處?大多數瑞士人守規矩,那到底問題出在哪?瑞士防疫政策又該何去何從? 抗疫作戰系列下一篇:抗疫大作戰 (二):第二波疫情大爆發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提問回饋及指正補充唷!😃
謝謝大家,我們下次見!Danke vielmals und bis bald! 麻糬看瑞士系列|麻糬的異鄉日記所有文章 探路客留言 元小科:本來看到最高峰才1千多人確診覺得沒什麼,想想不對勁,應該查一下瑞士有多少人口,嗯嗯,800萬人! 是有點嚴重‼️🤣
麻糬:沒錯,用人口換算下來,確診率比起當時台灣媒體常報導的國家都還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