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柏林圍牆與倒塌後新德國的深度歷史景點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很認同「了解景點的歷史與文化可以提升旅遊的層次」,這篇文章規劃以當年建立柏林圍牆與倒塌後新德國的歷史景點為主題,讓未來有去德國旅行的朋友們在走訪這些景點時,更能了解其歷史與文化背景。

▪️ 可恥的牆:柏林圍牆

1961年修築中的柏林圍牆,由 Bundesarchiv, Bild 183-88574-0004 / Stöhr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431798
擷自壹讀,19歲的東德警官康拉德·舒曼跳入西德
在1961/08/13清晨,東德當局全面封鎖東柏林往西柏林的所有道路,在邊界上以柏林圍牆將西柏林團團圍住,全長167.8km,最初以鐵絲網和磚石為材料,後期增加嘹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ref. 2),目的是要阻止東德人民逃往自由的孤島,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與共黨威權統治的象徵。
在柏林圍牆修建消息的第三天,19歲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邊防軍士兵康拉德·舒曼跳躍過了當時低矮的鐵絲網邊境,進入西柏林,這畫面被西方媒體記者拍到,這張照片被稱為「跳入自由」,後來成為了冷戰期間西方用來宣傳的樣本(ref. 2)。
在柏林圍牆存在的這幾十年期間,有數百名東柏林人利用離西柏林最近的伯瑙爾街進行逃亡,按作者於書中表述,有許多人試圖從樓上的窗戶跳到屬於西柏林的人行道,這兩棟公寓門口至今都能看到刻有姓名和死亡日的紀念碑:「獻給可恥的牆的犧牲者」(西柏林官方當時都稱柏林圍牆為可恥的牆)。

▪️ 伯瑙爾街的地道五十七

擷自壹讀,地道57
地道57被拍成電影<通往自由的通道>,擷自友量娛樂科技
伯瑙爾街位於東柏林與西柏林的邊界上,因此在東側公寓的大門和窗戶都被磚塊和水泥封死,居民都只能從後院進出。
為了將住在東德的親朋好友接到西柏林,兩側居民共挖了約70條地道,但大多數被東德特務攔下,只剩20幾條地道能逃往西柏林,最著名的是「地道五十七」,在1964年富克斯和同伴們在伯瑙爾街一家廢棄的麵包店的地下室挖出約150米的地下道,這條地下道幫助57位東德人逃亡,因此命名為「57號地道」。

▪️ 被東德炸毀的紅磚教堂

和解教堂,由 Immanuel Giel - 自己的作品,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123795
和解教堂外的銅像,英國考文垂市贈送給和解小教堂的禮物,和解讓人們從失望中看到了希望,由 Mark Ahsmann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5647120
於19世紀建的紅磚教堂,因為位置緊貼柏林圍牆,於1980年代被東德當局下令炸毀,兩德統一之後,在原址開始了重建教堂的計劃,竣工於2000年,名為「和解教堂」(ref. 3)。
有別於一般教堂在祭壇都是擺放聖經,紅磚教堂的祭壇是擺放厚厚的本子,記載了柏林圍牆的數百位犧牲者,每天中午12點會有人朗讀其中一位犧牲者的生平作為悼念。

▪️ 柏林圍牆紀念園區:史達林的草地

擷自想想副刊-【東德轉型正義系列報導四】體驗撕裂最具臨場感的所在:伯瑙爾街的柏林圍牆紀念園區,由本書作者林育立拍攝
東德當局沿著柏林圍牆,在地上鋪設了約三萬八千個「史達林的草地」,以上百根拇指針粗的鐵針焊接在地上的鐵網上,每一根至少有10公分高,東德當局鋪設的目的是即便東德人成功翻越柏林圍牆,也可以讓他們縱身躍下時受重傷。

▪️ 東邊畫廊

Fraternal Kiss是柏林圍牆最經典的畫作,由 Bundesarchiv, B 145 Bild-F088809-0038 / Thurn, Joachim F. / CC-BY-SA 3.0,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
各國畫家以冷戰和衝破鐵幕為主題,在高牆上彩繪上百幅的壁畫。東邊畫廊位於施普雷河畔,全長1.3公里,代表流行的自由象徵和紀念地,該段柏林圍牆因靠近東柏林市區分界線,亦被稱作「腹地牆」(ref.4),是訪客必去的景點。

▪️ 重獲自由的象徵:布蘭登堡門

德國重要的地標「布蘭登堡門」,由 AlterVista (討論· 貢獻) - 自行拍攝Transferred from de.wikipedia to Commons.,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7
世足盃的布蘭登堡門,擷自2006年國際足總世界盃- Wikiwand
布蘭登堡門曾走過冷戰,遊客若想了解德國的身世,可從這座雄偉的城門得到很好的解答。因為布蘭登堡門的興衰史等於是見證了德意志民族的興衰史,從歷史意義上說,這座門堪稱是「德意志第一門」和「德國凱旋門」(ref. 5)。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柏林亦劃分為東柏林和西柏林,分屬東德和西德管轄,布蘭登堡門位於東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線上,也是冷戰時期華沙公約組織國家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之間的分界線,因此布蘭登堡門曾經是德國分裂、歐洲分裂和冷戰的象徵。而在1990年兩德統一後,布蘭登堡門又成為了德國重新統一、歐洲重新統一的象徵(ref. 5)。
按作者於書中的表述,德國統一後的第二年,國會決定將首都遷回柏林,而在布蘭登堡門經歷過的幾個重大事件,也見證德國想改頭換面的決心與意志。作者特別提到,由德國主辦的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德國政府在布蘭登堡門的八線道路上架設了8座大型螢幕讓民眾可觀賞直播賽事,只要德國出賽,就會湧入成千上萬的球迷揮舞國旗為德國加油喝采。這是德國統一以來,德國人首次拋開戰敗一甲子以來,以身為德國人自豪。
【參考資料】
1. 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作者:林育立)
2. 維基百科:柏林圍牆
3. 維基百科:和解教堂
4. 維基百科:東邊畫廊
5. 維基百科:布蘭登堡門
🎵凱樂蒂出沒之處【MediumMatters方格子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您在LikeCoin的拍手👏或是追蹤我🍀、按讚👍️、留言💬,就是給予我繼續創作的鼓勵,謝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閱讀純粹的文字,感受自己的思維~~立志當一輩子的讀書人,讓自己暢遊與體驗每位作者的精彩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德國對於二戰後的難民是張開手臂表示歡迎,曾在新聞上看到記者採訪表示歡迎的德國民眾,是因為想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的暴行贖罪。這幾天偶然看到陳文茜老師的這部影片,讓我更想藉由這本書的讀後筆記與心得來分享德國為何願意接納難民。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下一分為二,東、西德隔著柏林圍牆各自發展;直到一九八九年,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柏林圍牆倒塌,一九九〇年,兩德正式統一。然而慶祝的氛圍尚未退去,在國內,德國要面對東、西德整併問題;國際上,因二戰時的種種罪行,德國仍需反省與尋求和解。統一後的德國會怎麼走
德國對於二戰後的難民是張開手臂表示歡迎,曾在新聞上看到記者採訪表示歡迎的德國民眾,是因為想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的暴行贖罪。這幾天偶然看到陳文茜老師的這部影片,讓我更想藉由這本書的讀後筆記與心得來分享德國為何願意接納難民。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下一分為二,東、西德隔著柏林圍牆各自發展;直到一九八九年,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柏林圍牆倒塌,一九九〇年,兩德正式統一。然而慶祝的氛圍尚未退去,在國內,德國要面對東、西德整併問題;國際上,因二戰時的種種罪行,德國仍需反省與尋求和解。統一後的德國會怎麼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柏林圍牆於 1961 年修築,象徵著冷戰期間東西德的分隔。1989 年圍牆的倒塌不僅是東德人民的勝利,更是象徵自由的重生。東邊畫廊作為圍牆保存最完整的段落,展示了多位藝術家的創作,最著名的作品「兄弟之吻」,象徵著統一後的希望與和平。
Thumbnail
布蘭登堡門是位於柏林的歷史地標,建於十八世紀末,是普魯士王國的象徵,見證了城市的興衰與重生。在戰火的摧殘以及冷戰的分裂中,布蘭登堡門始終屹立不搖。現在,它不再是王族專用通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穿行,象徵著柏林的團結與和平。無論歷史多麼波濤洶湧,今日依然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捕捉這座城市的美麗。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柏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貌,包括獨立書店的祕密書庫、自由開放的性觀念、以及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讀完讓人對柏林有了更深的瞭解和嚮往。
Thumbnail
淚之女王第六集中,柏林的景點、文化和歷史為劇情提供了重要背景。文章中探討了柏林的自由氛圍和真相揭露的特質,並討論了外國人在柏林的生活經驗。此外,柏林被形容為一個能讓人想再回去的「黑洞」城市。總體而言,文章介紹了柏林作為劇集外景地的適合性,同時也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
Thumbnail
  《帝國毀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戰役─柏林戰役(1945/4/16~5/2),從蘇聯攻進柏林,到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於4月30日自殺、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於5月8日簽署投降書,從此宣告納粹政權瓦解。而這短短的17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10/26/2015 科隆大教堂   科隆教堂的雄偉,是當時人類偉大的證明。 想要拍張合照,在廣場前都要退到退無可退仍然無法拍到全景。 我在巴士停車處的街角,就先提醒大家,要在這裏拍,走到廣場前就拍不出了。 Google map上將餐廳位置給標錯了,我找對了地方但却找不到餐廳。 地點沒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曾经遭受过多少次的轰炸?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战期间,对柏林发起的第一次轰炸来自于英国皇家空军,时间是1940年8月25日夜间。随后的几个月,英国空军又对柏林发动了几次空袭。对柏林的空袭行动,第一阶段
Thumbnail
1943年1月14日,蘇軍開始炮擊斯大林格勒皮託姆尼克機場。伴隨著德軍即將失敗的局面,德國空軍開始撤離機場,並運走部分醫護人員和物資。這一撤離過程暴露出德軍物資超出需求,送了很多非必需品的情況。最終,蘇軍成功打贏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局面。
Thumbnail
「洪教授柏林步道」---從【西柏林】選帝侯購物街到【東柏林】菩提樹下大道,終於亞歷山大廣場,全長10公里,約跨越8個捷運站,絕少(台灣)人這樣刻意走過全程,它讓我發現城市旅遊的新模式。 在一個大都會旅行,不能只駐留(玩)一個點。一個(景)點再怎樣輝煌、熱門,都不能代表一個大都會,我走的這趟10公里路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
Thumbnail
柏林圍牆於 1961 年修築,象徵著冷戰期間東西德的分隔。1989 年圍牆的倒塌不僅是東德人民的勝利,更是象徵自由的重生。東邊畫廊作為圍牆保存最完整的段落,展示了多位藝術家的創作,最著名的作品「兄弟之吻」,象徵著統一後的希望與和平。
Thumbnail
布蘭登堡門是位於柏林的歷史地標,建於十八世紀末,是普魯士王國的象徵,見證了城市的興衰與重生。在戰火的摧殘以及冷戰的分裂中,布蘭登堡門始終屹立不搖。現在,它不再是王族專用通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穿行,象徵著柏林的團結與和平。無論歷史多麼波濤洶湧,今日依然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捕捉這座城市的美麗。
Thumbnail
這本書介紹了柏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貌,包括獨立書店的祕密書庫、自由開放的性觀念、以及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讀完讓人對柏林有了更深的瞭解和嚮往。
Thumbnail
淚之女王第六集中,柏林的景點、文化和歷史為劇情提供了重要背景。文章中探討了柏林的自由氛圍和真相揭露的特質,並討論了外國人在柏林的生活經驗。此外,柏林被形容為一個能讓人想再回去的「黑洞」城市。總體而言,文章介紹了柏林作為劇集外景地的適合性,同時也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
Thumbnail
  《帝國毀滅》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最後一場戰役─柏林戰役(1945/4/16~5/2),從蘇聯攻進柏林,到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於4月30日自殺、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於5月8日簽署投降書,從此宣告納粹政權瓦解。而這短短的17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10/26/2015 科隆大教堂   科隆教堂的雄偉,是當時人類偉大的證明。 想要拍張合照,在廣場前都要退到退無可退仍然無法拍到全景。 我在巴士停車處的街角,就先提醒大家,要在這裏拍,走到廣場前就拍不出了。 Google map上將餐廳位置給標錯了,我找對了地方但却找不到餐廳。 地點沒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曾经遭受过多少次的轰炸?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战期间,对柏林发起的第一次轰炸来自于英国皇家空军,时间是1940年8月25日夜间。随后的几个月,英国空军又对柏林发动了几次空袭。对柏林的空袭行动,第一阶段
Thumbnail
1943年1月14日,蘇軍開始炮擊斯大林格勒皮託姆尼克機場。伴隨著德軍即將失敗的局面,德國空軍開始撤離機場,並運走部分醫護人員和物資。這一撤離過程暴露出德軍物資超出需求,送了很多非必需品的情況。最終,蘇軍成功打贏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局面。
Thumbnail
「洪教授柏林步道」---從【西柏林】選帝侯購物街到【東柏林】菩提樹下大道,終於亞歷山大廣場,全長10公里,約跨越8個捷運站,絕少(台灣)人這樣刻意走過全程,它讓我發現城市旅遊的新模式。 在一個大都會旅行,不能只駐留(玩)一個點。一個(景)點再怎樣輝煌、熱門,都不能代表一個大都會,我走的這趟10公里路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二战时期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俘的命运。之前我有谈过德军战俘在美国战俘营逃跑的故事,但是并非所有的战俘的命运都像那位可以逃跑的那样。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945年1月1日这一天,德国军队开始从比利时和边境地区的阿登森林撤军。与此同时,美军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