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梅克爾的堅持和遠見,讓德國重返國際舞台

2021/11/08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內容簡介】
二戰結束,戰敗的德國在美蘇兩大陣營的角力下一分為二,東、西德隔著柏林圍牆各自發展;直到一九八九年,受東歐民主化浪潮影響,柏林圍牆倒塌,一九九〇年,兩德正式統一。然而慶祝的氛圍尚未退去,在國內,德國要面對東、西德整併問題;國際上,因二戰時的種種罪行,德國仍需反省與尋求和解。統一後的德國會怎麼走,全世界都在看。
二十多年過去,繼受過往傲人文化與罪愆的德國,奮力擁抱改變、面對轉型:人口組成變得繽紛多元;原本破敗的前東德區成為最受歡迎的居住地點;率全球之先推動能源轉型,讓世界看見非核家園的實踐可能;直面過往之不義,認真處理納粹與東德時期對於人權的迫害……統一後的德國再次變得強大,不過不再以軍國主義的姿態,而是以自身的政治經濟實力、科技與產業創新以及人道關懷重返世界舞臺,成為驅使歐盟持續向前的心臟。
本書由駐德資深記者林育立歷經多年採訪而成,以冷靜而熱情的視角,講述的是一個遭遇各種極端困境卻始終勇於面對的國家,從廢墟中重建,重返榮耀的故事。
【作者簡介】
林育立,自由記者,旅居柏林,曾在駐德代表處擔任新聞編譯,當過六年的中央社駐德記者,不定期為臺灣和德國媒體撰稿,並從事中德文口譯。相信記者這行離不開現場,正努力寫出能和臺灣社會對話的國際新聞。
【閱讀動機】
繼上一篇分享《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後,我一直想更深入認識德國,如同德國總統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說的「這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可以從戰爭走向和平、從分裂走向和解、從民族主義和意識型態的狂熱回到理性的政治。我們德國人能將這些經驗貢獻給這個變得動盪不安的世界。
這本書從政治、能源政策與轉型正義三大面向來介紹德國自柏林圍牆倒塌後,如何克服重重障礙,這本書說的就是🔍️德國社會在對「自由、法治、對話、人性尊嚴」這個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如何擁抱改變,成為歐洲的心臟!!
我先坦承我自覺我的寫作能力撐不起這整本書的總體精華,故將以三篇文章來與大家分享這本書的閱讀共筆,這一篇先介紹從政治面切入的「重返國際舞台的歐陸強國」

▪️ 柏林:從廢墟中重建的德國首都

擷自pexels,按作者於書中的表述「建於18世紀末的布蘭登堡門,見證近代德國和歐洲的歷史轉類點,本身也是歷史建物雲集的菩提樹大道的起點」
國會大廈重建完成後,聯邦政府各部會陸續從波昂還都柏林,20世紀接連2次獨裁再加上國土分裂,德國總算擁有一個屬於全國人民的聯邦議會了!!! 因此,在國會大廈屋頂的半玻璃球體一開放參觀,馬上成為中歐新國家最有力的象徵,因為人人都可以踩在代議士的頭上、一覽首都柏林的360度無死角的全景,足見德國人民亟欲擺脫威權,嚮往公開透明、由人民做主的民主。
擷自pexels,德國國會大廈
而左派執政也成功翻轉支配戰後德國數十年的教會倫理和政商結構,例如:同志伴侶自此可以去戶政事務所登記、超市突然出現大量有機商品的認證標章、核電廠被迫除役、屋頂新裝的太陽能板優先得到補貼,可以感受到柏林亟欲打破陳規的實驗精神,媒體也開始用「柏林共和國」來描述統一後重生的德國。
波茲坦廣場的高樓群在千禧年後成為全城的新指標,舊首都打掉後重來,服裝、手機軟體設計、戲劇、舞蹈、音樂和文學等創意人才之高是戰後德國前所未見,像是在威尼斯雙年參展的藝術家至少有一半在柏林有落腳之處、歐洲最前衛最敢衝的藝術家也全都搬來柏林。
德國每年移入的人口僅次於德國,綠能和汽車供不應求,貿易順差也超越中國和日本,當全球局勢走向對立,德國柏林卻反其道而行、只想做全人類的知識和文明對話的平台,若想知道德國未來走向,可以看看菩提樹大道尾端又出現的工地就能明白一二。

▪️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梅克爾的堅持和遠見

現任德國總理 梅克爾,由 © Raimond Spekking / 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6378820
梅克爾是我總統任內最重要的夥伴之一,她的人特特質對德國、歐洲和全世界都有幫助。她誠實、強悍、準備周詳、知道問題所在、有自己的堅持…..她是可靠的象徵,願意為價值而奮鬥…假如我是德國人的話我就會選她。———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柏林告別之旅,2016.11.17

▪️ 柏林圍牆倒塌改變命運

梅克爾的故鄉是德國東北部人口僅一萬人的貧脊小鎮,出身牧師家庭,從小成績名列前茅,憑天賦和努力成為終職的物理學家,於1989.11.9推倒柏林圍牆的那日起,梅克爾的政治天分才展露頭角。最特別的一點是在圍牆倒塌後的3個月後,科學院院長在學院貼了一張聲明「是的,我們支持改革,可是改革必須依法行政」(院長是藉此警告同仁不要輕舉妄動),隔天梅克爾在院長聲明旁貼了一張公開信👉️「不過,法律能修改,也必須被修改」。(有guts~~)
柏林圍牆,由 Noir,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02275
35歲的梅克爾因無法滿足於平靜的學術生活,因此在工作之餘加入了民運人士成立的新黨,從準備講稿和海報等基層政治宣傳工作做起。而在柏林圍牆倒後不到一年,東西德完成統一,梅克爾於第一次全國性大選中,在自己的選區拿下近五成的高票,獲得總理柯爾的拔擢擔任公職,自此踏上從政之路。
參政不到一年,才36歲的梅克爾就先後擔任過婦女部長和環境部部長。根據昔日老同事的觀察,梅克爾以過往絕佳的邏輯思維與曾擔任過學者的學術訓練,有效幫助她在分析政策時專注於本質,不受表象迷惑,因此學者從政是可以加分的!!!

▪️ 把對手擊沉

但是在政壇上,梅克爾還算是孤立無援,她曾向德國攝影記者克爾伯坦承「自己沒有安全感、政壇椅子也還沒坐穩」。雖然剛入閣,一切事務繁忙,但梅克爾從政的意志相當堅定,她明白🔍️「政治的高壓會人麻木,所以必須發展一套策略,才能讓自己存活下來」。也因為看透政治的殘酷本質,梅克爾知道自己沒有退路,所以唯有對權力高度自覺和犯下最好錯誤的人,才能脫穎而出
對梅克爾而言「貫徹自己的意志,有點像是把對手的船擊沉,每次正中目標,我都感到很痛快」。

▪️ 沉著應變當上總理

在面對對手-施若德,梅克爾依舊維持一貫的冷靜自持。
在全國民眾選情之夜必看的談話節目上,施若德不斷對梅克爾開炮(被媒體描述為「男性賀爾蒙爆炸」),例如「真有人以為在目前情勢下,我領導的黨會和梅克爾女士談判,讓她當總理?不要太過分了」而鏡頭轉到坐在他對面的梅克爾只是抿著嘴唇,不為所動。施若德因為頻頻失言,反觀梅克爾在逆境中力圖鎮定,而施若德也因此丟了總理寶座。
曾在德國政府擔任顧問的穆克勒分析,梅克爾在國際政壇竄起的速度如此之快,與她縱橫政壇的秘訣有相當大的關係「保持沉默、諱莫如深、順應時勢、勇於大轉彎」。

▪️ 過著平民的生活

當上總理後,堅持不願搬進總理專屬官邸,而是和先生繼續住在戰前蓋的老公寓。仍上同一間美髮院,洗頭寧願坐在其他客人中間,不願接受特殊待遇。每周固定到超市買菜,也是要掏出錢包付帳。(不過這也歸功於德國媒體對公眾人物的隱私很尊重,因為民眾關心的是政策,對政治人物的感情世界不感興趣,所以能讓梅克爾過的如此平民、過得如此低調)。
最為人佩服的是梅克爾的工作紀律與體力,每早為先生準備早餐後,八點整就準時出現在辦公室聽幕僚簡報,一整天的會議行程下來,梅克爾的思路依舊清晰、用字依舊精準!!!
作者提到,梅克爾的勤奮與勤勞感,顯然跟基督新教的家庭背景有關,所以從小刻苦耐勞、物質欲不高。當上總理後,梅克爾曾說過,最大的奢侈不是買名牌,而是「睡飽飽和把手機關掉」。

▪️ 領導人的遠見

梅克爾鮮少高調表態,常被批評為過度被動,但她對特定議題的立場從沒變過,談判時步步為營,表現國家領導人的遠見。以對抗地球暖化的案例來說,在2007年梅克爾領導歐盟訂出具體的減碳和再生能源目標,同年6月說服原本拒絕減碳的美國小布總統簽署「認真考慮本世紀中前減少一半碳排量」。
2015年底聯合國在巴黎召開的第21次氣候峰會終於達成「全球均溫升幅不超過攝氏兩度」的歷史共識,而在這20多年以來,德國的綠能產業在政策的引導上也日益茁壯,也比其他國家更早投入綠能節能的開發,足見梅克爾的遠見一班。

▪️ 讓人放心的老媽

梅克爾與她的經典菱形手勢,由 Armin Linnartz, CC BY-SA 3.0 d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103982
梅克爾的國際聲望如日中天,歸功於她的危機處理能力。例如:歐債危機爆發後,梅克爾捍衛歐元的決心堅定,靠削減公共支出提升競爭力、堅持從財政體質著手,雖然引起各界的抨擊,但卻在歐洲景氣低迷中逆勢成長,不僅穩住歐元區的經濟,穩居歐洲龍頭地位,也連續3年實現零舉債的目標。
在2013年大選,基民盟以梅克爾招牌的手勢「菱形手勢」來做為主要意徵,並搭配簡短的文字德國的未來,掌握在值得信賴的手中,也就是因為德國人民歷經國土分裂與金融暴動等等,人民渴望安定,所以作者解讀這句競選廣告非常直接簡單,就是👉️「就算外頭風雨交加,你們還是可以放心把一切交給老媽」。(作者表示,德國人對梅克爾的暱稱:老媽)

▪️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圖: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提供,按作者於書中的表述「梅克爾的聲望雖因受難民危機雸受挫,但依然決定於2017年秋天第四度角逐總理大位」
在2009年柏林圍牆倒塌20年周年的前夕,梅克爾應邀在美國參眾兩院廳聯席會發表演講中,她前後提了20幾次的「自由」,🔍️希臘哲人伯里克里斯在<伯羅奔尼撒戰記>的一句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自此成為梅克爾的座右銘:自由從來就不是理所當然,隨時都可能不保,必要時得站出來爭取和捍衛。
梅克爾被外界稱為「鐵娘子」,而在2017年秋天她第四度參選總理的動機最令我感動與欽佩,如下~
這是歐洲歷史上非常重要的階段,我深信我走的路是正確的,如果歐洲能守住核心價值,克服歷史性的難民考驗,我希望德國人能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To be continued〰️〰️下一篇文章將分享🔜德國接納難民
🎵凱樂蒂出沒之處【MediumMatters方格子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您在LikeCoin的拍手👏或是追蹤我🍀、按讚👍️、留言💬,就是給予我繼續創作的鼓勵,謝謝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Caridee | 凱樂蒂的研究日誌
Caridee | 凱樂蒂的研究日誌
🌴從電影白日夢冒險王得到體悟,that keeps reminding me to keep my faith🌴熱衷有趣學習,因為才能打造有靈魂的人生🌴以研究者角度來分享閱讀的神奇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