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影評 - 《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偽影評 - 《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去有不少電影都由小說改編而成,但甚少是由網上的小說變成電影。著名的本土網絡作家向西村上春樹的作品成就了香港難得的由網上變實體的電影,還要有三部之多,分別是2012年的《一路向西》、2017年的《西謊極落:太爆・太子・太空艙》,以及2019年的《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

人們喜愛謊言,不僅因為害怕查明真相的艱難困苦,而且因為他們對謊言本身具有一種自然卻腐朽的愛好。 - 弗蘭西斯·培根 《培根經典語錄》

《作家的謊言:筆忠誘罪》相信是一套令人有窒息感覺的電影,不單是張建聲和與松岡李那些情色動作給觀眾的視覺福利,還包括了巧妙的布局和峰迴路轉,導演的伏筆手法相當精彩,令人有一個很大的懸疑果效。

raw-image

《作》片故事講述男主角徐哲(張建聲飾)是一名小有名氣的治癒系作家,人長得帥氣之餘,繼承了父親豐厚的身家,受到萬千女性粉絲的追捧。他本跟妻子琦琦(何佩瑜飾)與兒子過着幸福的生活,直至遵從太太的囑咐把樓上的房子租出去,最後年輕而膚白貌美的租客Elaine(松岡李那飾)的出現,令徐帶來很大的轉變,最後Elaine突然被發現伏屍在屋苑的平台,究竟誰才是真兇?

可是最令我最深回憶的,並不是視覺福利和緊張情節,反而是由陳浩民飾演的警探與吳岱融扮演的精神科醫生的那一幕,故事講述了陳浩民找吳岱融查間女角何佩瑜的精神病紀錄,當初吳嚴詞不透露半句,可是陳浩民卻利用了一些踩界的方法令吳岱融說出了何的病情。

raw-image

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日常我的工作都要接觸不少青少年,當然也包括警察,很常見的警察口吻就是「佢咩事嚟搵你啫? 大家傾吓計,都係想幫個嚫仔啫!」「呢度講、嗰度散,我唔會落簿嘅!」甚至有些自稱好克制的警員會話「你唔講,我告你阻差扮工噃!」其實,每人都有各自的職責,你有你想破案,但我也有我的專業守則,在不違反法例下也要維護服務使用者的最大利益。

還記得某年在一所服務單位內,有一名目測已經看得出是有特殊需要的年輕人,被人欺凌時用了一件美工用品傷害了對方,當然我得承認任何人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警員在活動室內查問了資料後,擬把傷人者帶至警署受查,我們當時問了帶隊的警長是否正式拘捕這初中青年,在確認不是拘捕後,步行百多米至大堂時忽然又向青年人指出他已經被捕。在陪同他於警署等待期間,警員要求他接受搜身調查,當我向年輕人解說多一次後,警員卻表示在警車上已經搜了,我心想「天! 難道有時差,剛剛話搜,但原來老早已搜了」更甚的是有督察更狂嘯地叫「巴閉啦! 有人照,如果唔係丟你落臭格,等你老母嚟都搵唔到你!」老實說,這小子無可否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幹嗎要這樣無法無禮地對待他,當時我想若最後落案,我定必指控警員沒有將涉嫌罪行告知被捕人、也沒有在錄取口供時警誡他。

我們的日常工作,經常都會和警員有交接,雖然我相信不良動機的人不多,但是上述事例又卻常常經歷,究竟是什麼原因,實在天曉得! 不過戲中的點滴,卻與日常很相似,有時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比在電影中看到的更曲折離奇,甚或更荒謬。

raw-image

有時,我們在怪責別人不尊重你時,也要撫心自問,為何找回那「樽鹽」是這麼難的唷!


(本文原在2019年撰寫,並在2021年作修改後重新刊登)

avatar-img
便俄尼的沙龍
10會員
43內容數
一個在地球一角的小公民,放眼世界的時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便俄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焚城》作為香港首部以核輻射危機為主題的災難電影,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展示了本地電影工業的突破,更以深刻的社會描摹帶出對政策、政治及團結精神的反思。由劉德華、莫文蔚、謝君豪等演員主演,這部電影以輻射洩漏的危機為背景,勾勒出政府的應變、前線消防員的英勇事蹟,以及市民面對災難時的各種抉擇。《焚城》不僅是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近年香港有不少改篇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上映,其中由劉青雲和谷祖琳主演的《爸爸》是改編自2010年香港的一宗倫常慘劇,導演翁子光以沉重的筆觸刻畫了劉青雲飾演的父親阮永年在家庭悲劇後的心理狀態與情感掙扎。這部電影並非傳統的奇案片,而是一部以情感為核心的作品,通過非線性敘事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家庭的愛與傷痛
《焚城》作為香港首部以核輻射危機為主題的災難電影,不僅在技術層面上展示了本地電影工業的突破,更以深刻的社會描摹帶出對政策、政治及團結精神的反思。由劉德華、莫文蔚、謝君豪等演員主演,這部電影以輻射洩漏的危機為背景,勾勒出政府的應變、前線消防員的英勇事蹟,以及市民面對災難時的各種抉擇。《焚城》不僅是
韓國電影《12.12:首爾之春》(서울의봄) 以1979年12月12日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為核心,展現了韓國軍人干政的歷史陰影。然而,隨著2024年12月韓國戒嚴事件的爆發,這部電影不僅是對過去政治動盪的回溯,更成為了對當代韓國政治現狀的一面鏡子。兩者之間的對比,揭示了歷史的迴圈與民主化進程的脆弱
近年香港有不少改篇自真實故事的電影上映,其中由劉青雲和谷祖琳主演的《爸爸》是改編自2010年香港的一宗倫常慘劇,導演翁子光以沉重的筆觸刻畫了劉青雲飾演的父親阮永年在家庭悲劇後的心理狀態與情感掙扎。這部電影並非傳統的奇案片,而是一部以情感為核心的作品,通過非線性敘事方式,帶領觀眾深入探索家庭的愛與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