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現在的寫作環境,再想想早年寫作人對〝想當年〞的描述,我想…說的人心中的感慨一定比我這個聽的人要深刻!
我佩服那些言之有物的人,我羨慕語文有邏輯的人,我更加佩服對作文喜愛到義無反顧的人!他們總是抱著——我覺得——大無畏的精神,不留餘地的將一腔熱情,澆灌在名為創作的土地上;我曾經以為,他們都是有愛(對創作)飲水飽之輩,也曾以為愛(對創作)能扛過一切,畢竟那是他們所擇之愛(創作),不都說〝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嘛(笑)。
可是,現實對我說「傻瓜也要吃飯啊」
(要不要加標點符號自己決定 哈~ 不要說我講的XD)
然後,某一天就發現,一些名作家的故事被搬上螢光幕(別管螢幕大小啦,總之都搬上去了),讓原本需靠讀者自行想像的人物、情節,一下子具象化,讓人更有實質感、更加的令人驚豔!「作家」這一行當瞬間暴紅,也很快讓人把當紅作家與娛樂圈掛上勾——我就奇怪了…當年張曼娟那個「海水正藍」、蘇偉貞的「期待你長大」怎麼就沒造成這樣的效應呢?呵呵~ 果然是此一時彼一時嗎?(也是啊,前述那兩本畢竟都是民國70幾年的老經典,加之那時的經濟才剛起飛嘛)——人們發現一棵——很大一棵搖錢樹!
於是可想而知,後來就演變成大家一窩蜂的朝作家這一行前仆後繼的衝!
那勢頭…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挺心驚的……。
再在後來的日子裡,作家們開始對那些才想奮起,奔入創作懷抱的熱血青年大聲疾呼「想清楚」(這個我太有印象了!因為那時很多社會新鮮人,一頭栽進寫作裡沒多久,就後悔不迭,還引起社會大眾的反感——大概覺得受騙吧);「想清楚」三個字像記耳光,響亮的搧醒了一些盲目者,同時也讓很多以虛榮為目的的人止住腳步;這種情形多麼像現在的小年輕們,以為娛樂圈光鮮亮麗,以為演藝圈日進斗金,以為只要上舞台唱兩句、在攝影機前搔首弄姿一番就是表演,娛樂圈就是個事業捷徑;是,每個行業都有其光鮮的一面,可是,它同樣也有鮮為人知的辛苦,只是創作者習慣性、願意展現在人前的都是成果而非過程——事實上,又有幾人有那個心,願意去傾聽別人的辛苦呢?
在早年那樣的環境下,沒有人看好藝術家、創作者,這些名頭聽起來有點虛無縹緲,是人們眼中毫無根基作為說服力的職業,基本上是得不到家人跟世人的支持;熟不知眼下大家耳熟能詳,所謂能賺錢的行當,一開始也一樣沒人看好啊!
作家陳雪就曾言說,自己當年投入心力入行的艱辛——揹負罪惡感和背井離鄉啊——那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大決心(個人看法);現在讓我看陳雪述說的那些點滴,都不得不說一句:
若非有當年的義無反顧,就沒有今日的陳雪!
要知道,那些個如今有知名度的作家,在我們豔羨其知名度時,哪一個不是一路辛苦顛簸而來呢?
許多年過去,作家們從提筆伏案疾書,到現在的伏案電腦前來碼字(從筆到筆電?),不管是那一種形式,創作之路依舊長途漫漫;只是現在鮮少再有人斬釘截鐵的阻止別人(尤其是新新人類)做寫手啦,頂多就拋來一記懷疑的眼光〝你行不?〞罷了。
是說啊…
寫作的市場好像不知不覺被分作兩派啦(實體書和網文),你好哪一口?(ꆤꈊꆤ)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