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上映的電影《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 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Steven Spielberg) 的經典作品。故事敘述一個小男孩艾略特 (Elliot) 在自家後院發現了和家人失散的外星人 ET,在家人朋友通力合作下瞞著 (邪惡?) 政府官員協助 ET 返回自己星球的故事;故事線雖然簡單,但童星們超齡的演出、孩童真誠的友誼,和栩栩如生的可愛外星人讓該片成為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當年第一次看《E.T.外星人》時我也是個小小孩,很自然地把自己套入 10 歲的 Elliot 和他 7 歲的妹妹 Gertie 角色之中陪著 ET 一起冒險;隨著情節發展擔心 ET 會不會被大人發現、在騎單車飛起來的一剎那驚呼連連、ET 生病全身發白時跟著落淚,到最後 ET 找到家人要上飛行船時好想說我跟你走!
多年過去,《E.T.外星人》成了我每看必掉淚的電影,也始終是我的最愛。明年這部作品就要滿 40 歲了,讓我借本文分享幾個關於 ET 的小秘密,還有我跟他之間點點滴滴的牽絆。
E.T. 的 5 個小秘密
小秘密之一:ET 的真實身份
猜猜 ET 當年什麼會來地球?
ET 站起來跟男主角 Elliot 差不多高,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又愛吃 Reese's Pieces 的糖果 (是巧克力商 Hershey's 旗下的一款花生巧克力糖果,不是五顏六色的 M&M's 喔),所以我小時候一直以為 ET 是個跟媽媽走散的小男孩,沒想到長大後看了 20週年發行的電影特別版才知道 ET 原來是來自外太空綠色星球 (Green Planet) 的植物學家!片頭一開始他在森林裡就是為了採集植物樣本而跟同伴走散,片尾妹妹 Gertie 送了 ET 一盆花,應該有讓 ET 達到拜訪我們這個藍色星球的目標吧。
下方影片中即使是 10 歲的小男孩 Elliot 也知道好吃的花生巧克力可以打動外星人!
小秘密之二:ET 和星際大戰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ET 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和星際大戰 (Star Wars) 電影系列的原創者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一直是相知相惜的電影人,所以兩部作品間有不少互相致敬的有趣畫面。
我在之前一篇介紹萬聖節電影的文章 "Hocus Pocus! 5 Classic Halloween Movies That Will Make You "中曾提到這樣一個橋段:在萬聖節這天 Elliot 要把 ET 偷偷帶去森林,好讓他可以藉著自製衛星訊號發射器跟同伴聯絡,於是 ET 被打扮成一隻鬼的樣子,大搖大擺地上街去,沒想到才離開家不久,ET 突然手舞足蹈地朝著一個小孩暴衝,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那個小孩扮演的是星際大戰裡面的絕地大師尤達 (Yoda) 呀! 看來他們可能是老相識呢。
下方影片是萬聖節大出逃的這天, ET 看到老朋友尤達大師 (Master Yoda) 高興地撲上去,大概想問他怎麼回家比較快!
17 年後大導演喬治·盧卡斯在自己的電影《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延用了這個梗,在議會的一場戲中眼尖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來自 Brodo Asogi 星球 (又稱綠色星球) 的代表就是 ET 的族人呀!
很巧的是史匹柏當年找了凱斯琳·甘迺迪 (Kathleen Kennedy) 作為 ET 電影的製作人,當時是她第一次擔任製作人的重擔。若干年後她又被盧卡斯找去做自己電影公司盧卡斯影業 (Lucasfilm) 的主席,公司賣給迪士尼後她又在 2015 年催生了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 Episode VII - The Force Awakens) 開啟了新的星戰宇宙。
其他軼事還包括片中當 Elliott 在跟 ET 介紹自己玩具時,說出"And this is Boba Fett (這就是波巴·費特)",這句話意外地幫波巴·費特這位來自曼達洛的戰士正名了,因為其實他在 1980 年的星戰電影《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首次亮相時一直沒有名字,因為 ET 反而讓他正式出道。
當年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為了尋找心中完美的 ET 傷透腦筋,要知道他雖然在少年時就因為父母離異而想出 ET 這個外星朋友的點子,但具體 ET 的樣子卻是模糊的,多年後他找上了義大利特效大師 Carlo Rambaldi,唯一要求是 ET 的外型要讓觀眾可以 "sympathize with (感到同情跟認同)",Rambaldi 不愧是大師,水汪汪大眼睛的 ET 讓第一次見面的小男孩 Elliot 馬上決定要把他帶回家。
Rambaldi 在加入 ET 製作團隊前就頗具盛名,他在 1977 和 1980 年就分別因《金剛》(King Kong) 和《異形》(Alien) 兩部電影拿到奧斯卡特效獎。答應史匹柏的委託後,Rambaldi 決定從自己年輕時的畫作 Donne del Delta (三角洲的女人) 出發,創造出有纖細手臂跟長脖子的生物,而 ET 大眼睛的靈感來源,則是結合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大作家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美國著名詩人桑德堡 (Carl Sandburg) 的智慧之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導演史匹柏在拍攝 ET 時考量到兒童觀眾異常用心,如全片大部分鏡頭都從孩童的視角拍攝,所以有大人出現的畫面常常只看得到半身。
而 ET 在片中的治癒能力,也是史匹柏詢問現場兒童演員最想要哪種超能力後拍板的設定。我猜可能小朋友們都很常因為跑跑跳跳不小心受傷,所以覺得如果能有碰一下就「痛痛飛走了」的能力就太棒了呀!
另外,為講求逼真,拍攝 ET 時不大尋常地跟著表定的故事順序去拍攝,以便兒童演員可以更融入劇情。當時年僅 7 歲的小演員茱兒·芭莉摩 (Drew Barrymore) 就真心地認為 ET 是真實存在的生物,後來拍到令人心碎 ET 死掉的那一幕時,她也以為 ET 真的死掉了而號啕大哭,淚灑影棚 (也不排除是因爲在片場被找來拯救 ET 的醫療團隊其實是真的醫生,搶救得太逼真很嚇人)。
小秘密之五:ET 的衍生作品成了都市傳說
ET 電影在 1982 年 6 月 11 日上映,當年打敗蟬聯榜首 6 年的星際大戰首部曲 (Star Wars: Episode IV - A New Hope),全球票房達到影史最高,直到 10 年後才被史匹伯自己的侏儸紀公園 (Jurassic Park) 紀錄打破。
在電影如此受歡迎的情況下,製片公司環球影業 (Universal Studios) 自然不想放過賺錢的好機會,他們找上剛推出《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同名遊戲大成功的遊戲公司 Atari (雅達利),並要求遊戲工程師霍華德·斯科特·華沙 (Howard Scott Warshaw) 在短短 5 個星期設計出一款 ET 遊戲,搭上當年聖誕節的銷售檔期。
最後來點輕鬆的,是關於我從美國加州好萊塢環球影城 (Universal Studios Hollywood) 帶回的一隻 ET 玩偶。
還記得當時架上有三款不同姿勢的 ET 玩偶,我考慮再三,左看看右看看無法決定要帶哪一個走;還是牙一咬三個都買回家?我心想。半小時過去了,一個小朋友經過,隨意地拿起一個 ET 把玩了一番,我赫然發現,原來 ET 的手跟頭都是可以動的呀!那我剛剛還浪費了半小時!說歸說,我還是把 ET 玩偶帶回來了,看看他的藍色大眼,是不是有股呆萌感讓人很想保護?
後話
《E.T.外星人》雖然是在我出生前的電影,但每每重溫仍讓我淚眼盈眶。或許是飾演 Elliot 的演員 Henry Thomas 實在是演技太好,每次演到 ET 和他在隔離病房相望,因為心連心的友誼而生病時我就好難過,也可能因為這樣所以我對於小動物和非生物(如我在星際大戰的最愛是機器人 R2D2) 很容易有 empathy (同理心)。這樣看來每個家長都應該讓小孩看這部片呀,教育意義絕對不輸玩具總隊員 (Toy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