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
吃過早餐往蘭陽博物館, 將到達之前的路口, 從窗戶看見遊艇造型的星巴克。
領隊先帶大家統一進入館內, 受限於停留時間, 我們只參觀常設展。 搭電扶梯直上四樓, 透過窗戶看見遠方的龜山島, 正是蘭陽博物館的建築外觀依據之意象, 一邊陡峭而另一邊緩斜的「單面山」造型。
四樓「山之層」介紹山林, 宜蘭的多雨氣候和山勢, 形成「迷霧森林」, 孕育了多樣性的生物, 影響了漢人地開墾發展。 三樓「平原層」最吸引人, 呈現居民生活的樣貌很生動。
二樓「海之層」一艘鏢旗漁船最吸睛, 這艘船是真正服役過的, 在主體工程二樓地板水泥完成時, 就大費周章先吊掛放置定位, 且在其外面建構堅固的鐵皮保護建築, 以免日後工程施工時傷及漁船。 這措施也讓船體躲過之後颱風的破壞。
一樓「時光廊」兩側的牆上, 老照片與影像紀錄陳述宜蘭的歷史與故事。 蘭陽博物館扮演認識宜蘭的「窗口」, 到宜蘭觀光旅遊不要錯過。
今天只能走馬看花, 博物館除常設展還有特展和主題展, 可放在造訪宜蘭氣候不佳時的備案。 博物館周圍保留濕地的自然生態, 外牆以岩石紋理搭配深色玻璃排列組合, 隨著四季與天色的光影變化, 而有不同的色調。 四周開始蓋起大樓, 目前還能技巧性避開拍照。
三貂角燈塔
沿著濱海公路來到新北市三貂角燈塔, 幾年前自己開車可以停在燈塔附近, 這次搭遊覽車從公車站附近走步道, 步道旁的芒花隨風搖曳, 狂風也吹亂我的髪呀!
一路向上的階梯有點累又不會太累, 適時休息看看階梯上的燈塔介紹。 先上極東觀景台看台灣極東點, 台灣極東點竟然不是在花東而是在新北。 位在東海與太平洋兩大海域的交界, 東經122度00分27.97秒, 北緯25度00分29.83秒。 只能看是因為它在海岸礁岩上。
極東之地可早見到全台最早的第一道曙光。 觀景台上有「讚」形手勢石雕, 讚嘆此處可見之美景, 也正好形似此處地貌外觀。 觀景台視野良好, 可瞭望公路、海景 及馬崗漁港等海岸風光。 遠眺北方的鼻頭角 與南邊的龜山島。 馬崗漁村是聰嫂很想去的地方, 保留著東北角傳統就地取材, 堆砌而成的石頭屋。 最近很夯的「華燈初上」, 光酒店裡的「花子」老家所在。
往下走回燈塔區, 這區是拍照聖地, 很多新人會來此拍婚紗照, 好天氣的藍天白雲, 白色建築物和周邊造景, 充滿浪漫情懷和異國風情。 三貂角源於西班牙語「聖地牙哥」, 沿岸佈滿巨石, 浪花拍打岬岸的壯觀,加上一片湛藍天空, 行經拜訪的西班牙船艦, 驚艷大喊「Santiago」, 經過台語的音譯, 如今稱此處為「三貂角」。
三貂角燈塔又被稱為「台灣的眼睛」, 為典型頂層外有環繞陽台之燈塔造型, 臺灣最東邊之燈塔。 燈塔旁的民航局航路雷達台, 最上方好像頂著一顆足球。 「三貂角教堂」原是燈塔燃油的堆放倉庫, 由於燈塔已不燒煤油了, 以教堂型的圓拱、彩繪玻璃, 改造成類似歐式教堂風格的建築。 因為防疫都僅能在外面拍照, 狂風加上強光拍不出美美的照片。
暖東峽谷
到福隆吃過午餐,
往最後一個景點「暖東峽谷」。
遊覽車停在停車場,
旁邊就有乾淨的公廁。
集合整隊出發,
經過公車亭,
走過平靜橋,
可以看到潺潺流水,
那就是東勢坑溪。
之所以稱做「暖東峽谷」,
是因位在暖暖區,
由東勢溪流經切割形成的峽谷。
領隊先在路線圖前解說,
步道分為三級:
藍線步道屬一般大眾路線,
沿途多鋪設水泥路面,
有部分階梯,
是我們今天要走的路線。
黃色步道屬健腳級,
高度有些落差,
以石塊砌成有古樸的風味。
紅線步道為原始山徑屬挑戰級。
途經活動廣場有幾根片型石柱,
我們先沿峭壁而行往峽谷,
人工鋪設的階梯穩而寬,
旁邊還設有護欄。
應該已經連續下了幾天雨,
加上林蔭遮蔽,
步道有些潮濕。
十幾分鐘就看到峽谷。
有種豁然開朗的壯闊氣勢。
更令人讚嘆的是:
岩石間、溪流兩岸生意盎然的植物。
岩石崩落因河流沖刷時間不同,
有些切面還看得見鋒利的線條,
有些則顯得圓潤許多。
再過去是原始路徑,
路徑的積水嘩啦而下,
想當年先民走的都是那樣的路徑。
暖東峽谷步道會接到暖東舊道,
屬於淡蘭中路的一部分,
淡蘭中路稱作民道,
是先民為生存、 耕山開闢的生活民道。
我們折返活動廣場,
往另一條沿溪而行的滑瀑步道,
「滑瀑」氣勢磅礴, 順著傾斜的岩壁往下流, 所以稱為「滑瀑」。 滑瀑兩端有繩索, 枯水期是可以穿越的。
基隆市暖暖地區是過往商落腳處, 山產如茶葉、煤礦、藍靛在此集散, 沿途經過的暖東峽谷, 為淡蘭古道暖東舊道路程必經景點。 今日初探頗感驚艷。 希望有機會再探淡蘭中段其他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