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08 角色不崩法?

《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108 角色不崩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在看小說,甚至是寫小說的各位應該都知道,角色可以說是故事之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只要角色寫得好,其他的技能不要落差太大,例如文筆慘到讓人看不下去或看不懂之類的,那麼這部作品基本上就已經成功了大半。

可是角色怎麼寫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特別是對新人來說更是如此。

相信大家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怎麼看這個角色一開始是某種個性,然後劇情中沒有交代太多事情,這個善良的角色在下次出場,居然就變成了腹黑,還想說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錯過之類的回頭看,但一回去看,比對過往的個性更顯得突兀,甚至懷疑這角色是不是作者記錯名字。

其實這樣的問題,我早期也曾經犯過幾次,雖然這種情形比較會出現在不太重要的小角色身上,但回頭修稿的時候發現這個,還真是冒出一身冷汗,還好基本上戲份不多,改得很快。

有的時候,也因為角色的設定不夠明確,就會發生寫著寫著,總覺得他好像哪裡不對勁的那種感覺,不是缺了點什麼就是多了些什麼,但通常只要多修稿幾次,就可以修正了,比較麻煩的是就連「主要角色」都發生的狀況。

因為主要角色就意味著很常出現,甚至會大大影響劇情,如過他出了問題,那之後的寫稿或修稿可想而知會很麻煩,光是想像就胃痛Orz

那來聊聊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吧,首先角色為何會寫著寫著變了個性呢?這就是因為一開始的設定不夠明確,連身為作者的你都還不確定他是怎樣的個性,那這角色個性會變來變去是理所當然的,除非他人設有多重人格(x

raw-image

為了避免這個問題,那就是得多花點時間,好好地確認角色的設定了,先讓角色活在你的腦海裡,就彷彿是你一位很熟識的朋友,喜愛什麼、討厭什麼,有某種特別突出的個性之類的,這樣的話,應該能改善這個問題。

我也聽過,有人在寫一篇故事之前,會先琢磨所有的場景、人物以及各類設定,例如寫角色背景故事,就是把這角色背後發生的故事,以及個性轉變的原因等等,或者喜惡,星座血型之類的通通鉅細靡遺地寫下去,幫助你讓角色的形象更加明確。

這個方法相信應該很受用,但我是個很懶的人,所以比較傾向在腦內練功,久了之後似乎也習慣了,也就省了那一步。

當然每個人適合的方法不太一樣,可能還是要多寫、多修稿才能夠慢慢地找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這邊提供這些概念給需要的人,希望多少能有點幫助。


----------

《出版社選稿較討喜公式》影片

歡迎訂閱,別錯過啦~


avatar-img
鬱兔的金幣窩
130會員
287內容數
商業實體出版近40冊的小說家鬱兔,以幽默的筆法,記錄自己在業界的所見所聞與心得,希望能給予同行或心人一些想法與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鬱兔的金幣窩 的其他內容
「人文瑰寶」、「文化資產」,等字句常常被拿來形容文學在社會上的貢獻,雖然從以前就聽過了,但從沒真正去理解這些話的涵義。 直到前陣子,為了寫故事,我開始蒐集資料去翻看歷史相關資料。 各種困惑湧了上來。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蜂擁而至,導致我難以下筆。 文學作品,何止是文化瑰寶,也是一台歷久不衰的時光機呢。
今天是2021最後一年,來回顧一下今年都幹了什麼好事 1.《封筆之作》獲得文化部獎助 取材讀書採訪樣樣來,真的不容易 不過我才剛寫不到兩萬字就有出版社來找 而且是一直嚮往的那間! 努力是值得的 2.開始經營直播(Twitch為主) 第一次被斗內,覺得神奇又開心w 也因為開台,變得比較敢說話和自信
  其實我也不太擅長宣傳,以往都是貼了文章就跑了,反正不管又沒有人回響我都會貼文,也不太會到其他地方串門子,但若真的碰到有趣的文章也是會留言的,不過,基本上不會為了「互相洗人氣」為目的而交流。   啊,不過這是題外話,先把話題拉回來。 是說開始陸續錄製商業小說相關攻略(?) 每週四晚上八點會更新
很少有角色名字是我一開始就有想法的,所以我習慣先給角色取代號,例如「OOO」、「XXX」之類的,後來想到符合的名字的時候,才用Word內建的「取代」功能,把代號改掉。 後來我就搜尋網路上的名字做為參考,網路上有很多名字相關的資源,甚至連列表都有,當然除了乍看之下好看之外,也要注意一下諧音。
  如題,這是最近陷入修稿地獄中的我的心情。   寫完一部作品,並不代表就完成了,接下來還要放置一段時間,等記憶變得比較模糊之後再來修稿,如此一來,才能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抓出文中的BUG和錯字。   近期是兩部重要的稿子要修,大概都是十萬字左右,也許是因為進度緩慢,所以最近常常在看BL調劑身心
  這是之前直播的時候,和觀眾討論到的問題。   好像提到小說家,大家都會認為國文程度一定很好,大概是隨便走幾步就可以成詩,不然就哪天打開窗戶,看著幾隻麻雀從灰溜溜的天空飛過都能隨便感慨出詩來。   呃,雖然我們很會做白日夢沒有錯,但並沒有那麼厲害,這是不是被古代詩人的印象影響了啊?我們真的不會
「人文瑰寶」、「文化資產」,等字句常常被拿來形容文學在社會上的貢獻,雖然從以前就聽過了,但從沒真正去理解這些話的涵義。 直到前陣子,為了寫故事,我開始蒐集資料去翻看歷史相關資料。 各種困惑湧了上來。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蜂擁而至,導致我難以下筆。 文學作品,何止是文化瑰寶,也是一台歷久不衰的時光機呢。
今天是2021最後一年,來回顧一下今年都幹了什麼好事 1.《封筆之作》獲得文化部獎助 取材讀書採訪樣樣來,真的不容易 不過我才剛寫不到兩萬字就有出版社來找 而且是一直嚮往的那間! 努力是值得的 2.開始經營直播(Twitch為主) 第一次被斗內,覺得神奇又開心w 也因為開台,變得比較敢說話和自信
  其實我也不太擅長宣傳,以往都是貼了文章就跑了,反正不管又沒有人回響我都會貼文,也不太會到其他地方串門子,但若真的碰到有趣的文章也是會留言的,不過,基本上不會為了「互相洗人氣」為目的而交流。   啊,不過這是題外話,先把話題拉回來。 是說開始陸續錄製商業小說相關攻略(?) 每週四晚上八點會更新
很少有角色名字是我一開始就有想法的,所以我習慣先給角色取代號,例如「OOO」、「XXX」之類的,後來想到符合的名字的時候,才用Word內建的「取代」功能,把代號改掉。 後來我就搜尋網路上的名字做為參考,網路上有很多名字相關的資源,甚至連列表都有,當然除了乍看之下好看之外,也要注意一下諧音。
  如題,這是最近陷入修稿地獄中的我的心情。   寫完一部作品,並不代表就完成了,接下來還要放置一段時間,等記憶變得比較模糊之後再來修稿,如此一來,才能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抓出文中的BUG和錯字。   近期是兩部重要的稿子要修,大概都是十萬字左右,也許是因為進度緩慢,所以最近常常在看BL調劑身心
  這是之前直播的時候,和觀眾討論到的問題。   好像提到小說家,大家都會認為國文程度一定很好,大概是隨便走幾步就可以成詩,不然就哪天打開窗戶,看著幾隻麻雀從灰溜溜的天空飛過都能隨便感慨出詩來。   呃,雖然我們很會做白日夢沒有錯,但並沒有那麼厲害,這是不是被古代詩人的印象影響了啊?我們真的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