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爭議,陳述經驗之前先亮個背景。
小說寫齡(?) 21 年,非相關科系畢業,也無正式商業出版背景。過去曾與同好一起經營原創小說社團
「Note.」,並以月刊形式發表同名之小說合輯,運營時間約兩年多,由於生涯規劃因素而告休止。自 2012 年起至今,個人共發表 12 本原創或二創的小說同人誌,與他人合作之作品 5 本,並另外策畫
公益圖文合誌 5 本。
總之就是看起來一副沒什麼說服力的樣子,以上提供給各位做信效度參考。
因為只是筆記以及單純的經驗分享,沒有什麼理論可言,所以想到什麼寫什麼。
關於空行,我的區分方式:
- 空一行-劇情內同一事件轉場、(純)轉視角
- 空兩行-劇情內同一事件跳轉場景或一小段時間
- 空三行-劇情內別的事件、時間和場景
實際發表時需依平台版面而定,但排版我是以這個(↖)為標準。
標準小說格式
- 和作文一樣,句子前要空兩格
- 標點符號需使用全形,且注意使用方式正確
實際創作基礎
至於實際開寫,我會建議初心者從第三人稱開始,練習保持上帝視角,讓自己習慣有距離的去描寫角色;然後再嘗試第一人稱,習慣視野受到限制,卻能更深入主要敘事角色的內心;最後才是第二人稱,既能部分擁有上帝視角,也能有限制地展開內心探索。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是因為先從第一人稱開始的話,後來轉向去寫第三人稱,很有可能會因為寫作習慣而缺乏深度,而從第二人稱開始,很容易把握不好另外兩種人稱的使用之外,也可能無法適應第二人稱的限制,而影響發揮。
第二人稱適合一些情節特殊的敘事表現,但這也表示若是情節不夠特殊,其實沒有主動受限的必要,第二人稱的優勢並不那麼好呈現。
- 完成是基本-一開始練習寫作,平鋪直敘即可,暫時不用嘗試太多技巧,首要是要把故事寫完整,當你可以完成一個易讀、有趣的故事,再來考慮上技巧和磨練個人風格不遲。否則容易在過程中被各種技巧迷惑,卻沒有把基礎夯實。
- 誤字與贅詞-文字和詞彙的應用盡量以商業書或教科書為標準,如果你真的很想使用一些看起來很酷但你沒學過的詞彙,請先使用教育部辭典查詢,確認詞意跟詞性是否符合需求、是不是需要改動字詞順序,而若是外來語,則更需視背景、場合以及角色身分,大膽假設,小心使用。
- 不省略主詞-習慣性省略主詞是常見的問題之一。這寫著寫著看起來很有一種「你知道我在說誰」的心領神會,但實際上讀者就是可能會看不懂,或是需要花時間釐清文中指涉對象,不僅容易造成誤讀,還打斷閱讀節奏。(受詞也)
- 適時給提示-故事中的伏筆,或角色交談間心照不宣當中的含義,請務必適當地「打燈(highlight)」,至少兩次(燈光強弱可視情況調整),讓讀者能看見你所想要表達的事情。千萬不要吝惜曝光,或以為藏著比較好,讀者會自行發現並感到驚喜,事實上是行不通的,因為看起來跟其他不重要的東西沒兩樣。
- 貴精不貴多-這裡指的是形容詞的運用,「精準」遠比「大量擦邊球」要好,我同意在一個大長篇裡變著方式和詞彙去形容人事物,但要注意的是,美則美矣,「過度的」繁複很有可能會使故事看起來相對貧乏,反過來可以說,劇情簡單的故事負擔不了複雜的詞彙群。
- 要圍繞主軸-無論是角色自己,又或者整個故事,其目的/核心應該反覆地被陳述,以對話、敘事或劇情表現來塑造,和第 4 點一樣。只要故事的篇幅一長,最初的目的就容易被忘記,這麼做可以有效地替讀者回憶前面的劇情。
- 試著去分析-前人說要「多讀書」有其原因,「欣賞」和「分析」缺一不可,前者滋潤你的感性,後者則是能將語感、技巧和結構內化的好東西。分析文本需要訓練,會分析的人不一定寫得好,但不會分析的人即便寫得好也有限,因為憑本能寫作有其極限,最終還是必須仰賴學習進步。
我自己以前最常犯的就是三跟四,尤其是三,那真的是個很大的Bug,之前曾經在一篇
簡評中提到:「……該用名詞或代名詞的時候就要用,讓讀者可以第一時間就明確認知作者所指涉、或角色所指涉的對象是誰,
無論是怎樣的同人作品,撇除印刷失誤和劇情效果,如果無法合理地被識讀,那作者本人應當要負起最大的責任……」
個人風格的形成
這方面無法給出什麼前瞻(。)意見,就簡單說說我自己的寫作風格如何形成。
- 第一個較長的作品,其方向和類型對自己的詞彙庫產生影響。
- 「野心」和「喜好」很重要,寫作時的企圖(想要營造怎樣的感覺)會如實反映在文字上。而「野心」也可以來自某本書的啟發,像是:我也想要像這樣。
- 閱讀時看到喜歡的詞彙就筆記下來,說不定有機會可以用用看。(也可以算是屬於野心的部分)
總之,個人認為最簡單、表面的風格形塑方式就是詞彙,其次是句式、技巧等,最後才是意識(例:宮部美幸、伊坂幸太郎)。我基本上還在第二關游泳。
再說下去就有點像碎念了,大概先到這。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幫我登入並按❤,或是按底下的拍手符號按鈕5下,就可以免費贊助我。感謝你,我們下次見!(∩^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