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不被承認的道統:後趙】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東漢末年分三國,西晉司馬為一統。
緊接而來的八王之亂,掀起了再一次的群雄割據時代。

以漢為名的匈奴,消滅了西晉。
西晉最後的左右丞相,分別在神州大陸的東西兩側,建立了新的晉國。

而看似勝利的匈奴漢國,也隨即在內部叛亂下分裂成兩個。
大家不再使用「漢」的名稱,而是改為兩個趙國。

以趙為名,要攏絡的就不是單純的「漢人」,而是連「南匈奴人」都包括進去了。
這「南」字不可少。

正牌匈奴是大草原居民,南匈奴才是「趙國人」。

漢人的國名,南匈奴人的居住地。
兩趙的君主,劉曜與石勒的基本國策,是很確定的。

但雙方的發展方向,卻大有不同。
廢話,一個往東一個朝西嘛。

沒有錯但是可以看深一層。
早在漢國時期,劉曜就是親匈奴派,石勒則是親漢系。

特別石勒長年與河北山東晉軍對戰,靠的不是什麼草原血統,騎射高明。
打仗不是玩光榮三國志,主將有騎射技能,徵召來的士兵就會全部變成騎射高手。

用肚臍眼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五胡亂華跟蒙古入侵不一樣,除了鮮卑,這些五胡全部都是華夏居民,沒有準備好數十萬狂野騎兵部隊從大草原殺進來。
內亂靠的不是千千萬萬大草原勇士,更多要「就地取材」,讓這些華頭華腦的農夫們參與戰鬥。

簡單說,石勒的戰場,華人多而胡人少。
更要命的是,石勒必須跟鮮卑鐵騎正面交鋒。

而石勒軍的表現,向來就是打華人摧枯拉朽,撞鮮卑就變成自己又枯又朽。

打不贏鮮卑的原因,正如上所述。
可進來的鮮卑,這時還是少數人。

部分戰役的失敗,不足以動搖石勒龐大的勢力。

石勒一個蠻夷,為什麼能夠吸收大量的華人,在河北建立起不怕鮮卑,無懼匈奴的國度?
這就是我們的標題了:石勒軍的「漢學程度」非常高。

此前長達四百年的時間,這個地方叫漢,這個地方的人們叫漢人。
隨著大漢覆亡,人們的國族認知開始出現混亂。

而中華的概念,也在晉朝統治下逐漸茁壯起來。
正所謂「菜得要命」。

西元300年前後,這個地區的人們,越發的想念「漢」。
以漢為名的革命,遍地開花。

石勒是羯人,但他代表著「漢國」(匈奴的),行漢制,做漢事,興漢學,錄漢士。
跟大單于還是皇帝傻傻分不清,一個首領要娶四個老婆的漢國朝廷不同。

石勒軍,是真正的「漢軍」。
老百姓根本看不見石勒有沒有翹鼻子大眼睛褐頭髮,他們只知道,大漢回來了。

這就是石勒為什麼有能力有本錢,在晉軍最密集最強大的地方,屹立不搖。
笑死,你知道跟著晉軍旗幟底下在打仗的,幾乎都是鮮卑鐵騎嗎?

兩晉之交的幽冀大戰,就是這麼荒謬絕倫又詭異。

以東晉為道統的史料,一邊要批評北方的偽帝們。
一邊又不得不詳實的記下,這些人因為承載著漢文化制度,所以被人民認可。

石勒成為當時最大勝利者。
遼東慕容鮮卑次之。

唯一能作的精神勝利,就是說胡人仰慕我大中華文化,遭到併吞吸收。
鮮卑慕容(燕),鮮卑拓跋(北魏)或許是。

但石勒絕對不是。
他是土生土長的并州人。

就像屏東的排灣族人一樣。
只有奧運拿金牌為國爭光時,才被承認是同一國人。

但石勒舉著大漢之旗,打著晉軍的屁股。
甚至石勒還回過頭檢討匈奴不夠漢,說真的,沒毛病啊。

可惜,在曹操與司馬懿之後,必須連帶子孫的行為,才能夠評價一個人。

石勒就像劉淵,有心為漢。
但底下究竟是八國聯軍。

論政治,講安民,漢人頂呱呱。
說打仗,評戰功,仍是胡人掛帥。

石勒手下的頭號大將,是他羯族的晚輩。
在漢化底下,改名石虎。

就像匈奴漢國分兩派,石勒後趙本身,同樣有胡漢雜處問題。
石虎是胡派的第一人,官拜「單于元輔」,戰功更是彪炳。

這個時代的戰功彪炳,跟三國時代不是同一個概念。

中國歷史上有多次亂世,群雄割據,諸國並立。
春秋戰國,楚漢相爭,新莽大亂,東漢三國。

前四次最可怕的,其實是新莽大亂。
因為當時「國」的概念崩解了。

雖然新朝跟秦朝差不多長,但是從漢武帝開始,就已經在解除漢朝底下的「國」。
而戰國被秦始皇解散掉的時間,要短得多。

「國」,最重要的概念在於土地與人民。
握有土地與人民的主權,是國主。
國主同時肩負保護土地與人民的義務。

這三者的集合,是維持和平最重要的概念。

說得更明白一點:統一是戰亂的根源,分裂是和平的基礎。
哲學上叫做陰生陽,陽生陰。

實務上來說,當一個大國逐漸解除掉地方人民跟地方政府之間的連繫,將會使地方單位失去應變災害的能力。

淹大水了,市長要大家趕快來堆沙包。
但是市民說,我們不能聽你的啊,我們要上班,行政院沒有宣布要放颱風假,不去上班我會餓死啊。

那有沒有市長或者根本不是官員的人,具有強大的魅力或口才,甚至口袋很有錢,本來就是地方老大,說服市民動起來的?
當然有,這種人就會成為「割據群雄」。

新莽大亂跟五胡亂華的時候,成為割據群雄的就是這類型英雄。
秦末一開始也是,但是項梁很快制定了規矩,分封了諸侯,以至於楚漢相爭是諸侯戰,不是大型民亂。

同樣的,黃巾是民亂,可是東漢也馬上給予地方更多的自治權力,讓董卓入京之後直接演變成無爵諸侯戰。

諸侯戰講規矩的,因為大家都有要保護的東西,要爭取的利益。
可民亂沒有,幹就是搶。老子爛命一條不然你拿去。

從一開始就五胡亂華的石勒,他身邊的精兵悍將,就是這樣殺起來的。
就像劉秀一臉聖君,他身邊的第一大將吳漢,也是個燒殺擄掠大隊長。

石虎這個人,是沒有什麼人性的。

即使進入到諸侯戰時期,石虎的對手大多數時間都是鮮卑鐵騎。
就是你死我活。

這邊還是可以論一下草原民族跟農耕民族的人命價值。
農耕民族的主要財富:土地與作物。
草原民族的主要財富:牛羊等經濟動物。

土地你沒辦法帶著走,耕種土地收成作物需要大量人力,在機械文明到來之前,動物取代的勞動力有限。
同時你更需要有大量的人力來保護土地與作物與勞動力。

牛羊馬可以帶著走。
你只需要少量的斥侯,牧羊人,就可以保護相對大量的財產安全。

雙方的人命價值觀落差極大,這是很正常的。
但也從這個時代之後,變化開始加劇。

以原本的民族性來說,草原居民人口少群聚,慾望跟需求也相對低。
好劫掠那是人家要打獵啊,不然大草原上都跪鹿求乳逆?

即使跟漢人混居,其實像石勒他們羯族也還是很簡單的生活。

真正的爆發點就在戰亂。
進入了中國的戰爭模式,你勢必需要一些中式的玩法來驅動。

天不幸,你大中華也不是只有禮義廉恥四維八德。
坑殺士兵,焦土戰術,堅壁清野,這些經典戰例也沒少過。

石虎,或許只是選擇了自己合適的方式,在這個胡漢混合戰場上發光發亮。

戰術不如項羽白起,兇殘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描寫,讓石虎繼劉聰之後,成為了五胡亂華的代言人。
也就此卸去了石勒承自劉淵,繼自劉備的大漢光環。

是的,非常巧合的。
石虎之於後趙,一如劉聰之於前漢。

他們都以親胡派的身分,除去了正統的繼承人,自立為帝,並為新的國家披上了純胡的色彩。

是春秋筆法的抹黑?還是時代的衝擊?
道統都是虛假,強者方能為王。

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只能得出跟一千七百年前的人一樣的答案?
因為,那就是自然界的真理?

那麼,人類與動物何異?

後三國時代的人們,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全新道標?
在南北朝展開之前,讓我們再多認識一下戰亂吧。

「統一是戰亂的根源,分裂是和平的基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5會員
9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在小東倉河中伏後,趙軍才知道自己與誰打仗,王齕早已不是主帥,現在指揮秦軍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屠」白起。沿石長城堅守的趙軍立刻斷了與本部的聯繫,此時趙括帶領主力逃至韓王山,等待馳援。 白起又派輕騎做出假象,迷惑屯於故關的趙軍,要將趙軍總指揮逼入死地。趙括來到韓王山,卻發現秦軍旗幟飄揚山頭,連綿的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91年十二月,東漢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和戊校尉、己校尉,將班超任命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 班超受降龜茲後廢掉了匈奴傀儡的原國王打包發回洛陽養老,改立漢朝的龜茲侍子白霸為新國王。 班超的西域都護府隨後設在龜茲的它乾城,徐幹則駐紮西面咽喉疏勒。 此時只有焉耆、危須、尉犁三國,因十多年前曾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過後,匈奴人最終讓出了塞北草原的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遙遠的西域上演了大漢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巔峰。 開篇,還是要最後夸劉秀一次。 這位大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東漢的血槽頂到了頭。 他不僅僅是給那個時代兜底的,還給整個東漢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
  距離劉騰穿越到修仙界的兩千年前。   此時修仙界的格局與後世大致相同:世俗層面有南夏、北燕、西河與東石這四大王朝相互制衡。修仙宗門和世家,則是以三大聖地為標竿,與世俗的四大王朝保持良好關係。   而在東石王朝與南夏王朝的交界處,有個名滿天下的東方世家,代代家主都至少是金丹巔峰的實力;當代家主
Thumbnail
不少讀者可能聽說過,戰國時代,趙國的君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戰力大增,成為戰國七雄中可與秦國匹敵的大國。 草原遊牧民族靈活的馬術、奔馳中仍可發箭的箭術,的確為不少定居國家稱羨。實際上不只趙國,許多帝國都曾經試圖模仿遊牧民族的騎射功夫。包含在西方的拜占庭帝國。 從最知名的匈人阿提拉開始,拜占庭
在小東倉河中伏後,趙軍才知道自己與誰打仗,王齕早已不是主帥,現在指揮秦軍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屠」白起。沿石長城堅守的趙軍立刻斷了與本部的聯繫,此時趙括帶領主力逃至韓王山,等待馳援。 白起又派輕騎做出假象,迷惑屯於故關的趙軍,要將趙軍總指揮逼入死地。趙括來到韓王山,卻發現秦軍旗幟飄揚山頭,連綿的
Thumbnail
元朝是外族統治的統一政權,雖是客觀描述,卻是重要的歷史標記。蒙古不是第一個在中原建立的外族政權。魏晉南北朝近三百年,外族先後在中原建立了多個政權,都只限於北方。氐族前秦苻堅採取統一南方的軍事行動,卻在淝水之戰受挫。鮮卑族北魏孝文帝期望推動改革,為統一南方打好基礎,但事與願違。蒙古族吞金滅宋,成為第一
前情摘要: 公元前288年,秦向齊致帝之前,秦,趙,宋三國聯合,秦扶持趙攻齊,而齊為了緩解壓力,又用封地收買趙國,許給奉陽君蒙邑作為封地。趙國因此刻意放緩了對齊國的進攻,秦國看到趙國進攻緩慢不力,誤判局勢以為齊國力強盛,便改為致帝於齊,並重新與齊湣王結盟共稱東西兩帝,改變策略與齊國共同攻伐趙國。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91年十二月,東漢朝廷重新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和戊校尉、己校尉,將班超任命為西域都護,徐幹為長史。 班超受降龜茲後廢掉了匈奴傀儡的原國王打包發回洛陽養老,改立漢朝的龜茲侍子白霸為新國王。 班超的西域都護府隨後設在龜茲的它乾城,徐幹則駐紮西面咽喉疏勒。 此時只有焉耆、危須、尉犁三國,因十多年前曾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今天這篇文章過後,匈奴人最終讓出了塞北草原的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遙遠的西域上演了大漢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巔峰。 開篇,還是要最後夸劉秀一次。 這位大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把東漢的血槽頂到了頭。 他不僅僅是給那個時代兜底的,還給整個東漢
Thumbnail
不分古今中外,談到遊牧民族,「野蠻」應該可以說是第一個從腦中冒出的形容詞,而這個刻版印象的來源,應該是來自於十三世紀征服歐亞的蒙古帝國,這個同時打敗中國與歐亞諸國的大帝國,不但讓西方人聞之色變(甚至以「黃禍」來形容它),連中國人也是以「異族」「韃子」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