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研究顯示,石虎,是中國地區第一種被人類馴化的貓科動物。
用「貓」的角度來敘述,意思就是石虎是中國人最早的貓主子。 中國貓的三皇是也。 然而,隨著炎黃大戰的展開,中國人的貓主子,也逐漸的轉變成原生於外地的「非洲野貓」種。 後趙的第三個國主,名字也叫石虎。
由於李世民的阿公叫李虎,所以唐代所著的《晉書》為了避諱,只稱他為石季龍。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石虎是一個暴虐無道的胡蠻。
石虎加劉聰,大概就囊括了五胡亂華期間60%的胡人罪行。 那是戰爭。 不是要說戰爭的罪惡不算罪惡,而是離開戰場之後,石虎做為北方第一大國的君主,十五年的執政期間,自然也有另一番風貌。 其中最關鍵的《晉書》評語,就是「季龍雖昏虐無道,而頗慕經學」。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光景呢? 卻說,後趙建立者石勒終其一生,只以趙王身分自居,等待著合適的真命天子出現。
石虎雖是篡位得立,黨羽們也紛紛要他登上皇帝寶座,他還是退了一步。 「朕聞道合乾坤者稱皇,德協人神者稱帝,皇帝之號非所敢聞,且可稱居攝趙天王。」 用戲劇性一點的方式來說,就是石虎雖然奪了大位,但也落入了石勒的算計當中。
石虎,被制約了。 石勒更留下讖文:「天子當從東北來」。
這讓石虎不能不防備隨時可能出現的真天子。 石虎自稱趙天王時,東晉的第三位皇帝:晉成帝也正在進行元服典禮。
時為西元335年,李蜀的雄哥也剛好過世,子姪們同樣發起了奪權大戰。 一切都是這麼樣的巧。
而石虎最早安頓反應過來。 其實,換一個方式詮釋就可以了。
對於中原、東晉各國來說,石虎就是「從東北來」。 正義的北伐。
統一的南征。 趙天王欲為天子,只有南征一途。 南征江東的路線很多,目前最成功的有兩種。
西晉的長江沿線全掌握,從三峽出發順流而下。 可西蜀有李氏王朝,石虎對於荊州的掌握也有限。
後趙所持有的,主要是汝南地區。 祖逖已經死了好多年,他北伐所奪回的小小領地也早已散失。 是以,石虎選擇了小霸王下江東路線:歷陽。
東晉這邊,則以三朝宰相王導為指揮官,領兵迎擊。 要比起征戰經驗,十個王導也比不上石虎。
東晉根本沒料到,石虎的招數是「將軍抽車」。 當東晉集結兵團來防衛南京建康的同時,石虎轉頭襲擊了荊州。 這一手絕妙好棋,下錯了。
因為東晉不是一個國家--荊州屬於另一個軍閥「陶侃」所掌控。 啊這樣講大中華派會生氣,我們換個角度。
叫做「朝廷有朝廷的兵」,「荊州有荊州的兵」。 石虎自以為「將軍抽車」,其實兩個都是「車」。 兩個多月的進攻,最終仍是無功而返。
事實上,石虎也沒搞什麼親征,他都在北方玩耍,把政務交給兒子。 據說,只有刑罰仍是石虎自己在掌控。 然而,石勒的詛咒還沒被解除。
南征不成,石虎就需要其他的手段來證明自己是天子。 負責製作王府器具的學者解飛也很給力,居然做出了「司南車」。
軒轅黃帝的發明。 司南車的成功,讓石虎決定投入更多的資源與經費來打造「天子規格」。
……所以說錢到底是石虎在管還是他兒子在管? 應該是沒人在管。 石虎大張旗鼓的興兵作戰,賞賜臣民,建造天子器具與建築。
全部都是增加忠誠度,向心力,讓國家更強大的措施無誤。 可是經費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但如果真的能這樣玩,那就表示當時已經有類似銀行的機制存在了。 又要得罪經濟學系,不好。
換個角度:北方出現新的世族商人與政府關係。 晉商是中國源遠流長,具有歷史的大商人系列。
在南北朝的終點時,他們已經具有足以動搖天下的財力,並且推動了李唐的天下一統。 晉就是并州。
并州就是石勒的出身地。 石勒少年的兩大恩人,也都是經商世族。
再加上石勒一開始起家,做的是搶奪官馬販賣的生意。 慢慢才發展出二十八騎的石勒團隊,找中間人販賣,比自己去找軍閥的可能性更大。 當然這是全推測的。
我在說的是,後趙是一個由商人支撐起來的國度。
跟過去主要武力跟封爵來迫使地方豪族提供資源不同,石勒很可能跟豪族所建立的,一開始就是一種交易關係。 在兩漢的邊疆史料中,遊牧民族跟漢人的和平相處,本身也是透過這樣的交易關係來成立。 反觀李蜀或者匈奴漢國、東晉,仍是以傳統的世族提供資金,同時掌握著國家軍政大權的形式在經營。 這造成什麼不同呢?
不同的地方在於,抽銀根不一定要政變了。 後趙的國境內,米糧的價格開始狂飆。
石虎只好要求地方單位自己去捕魚採果打獵……很正常的游獵民族解決糧食問題思維。 但豪族們仍是出來,強調土地與產物所有權。
他們不是要讓後趙百姓都餓死,事實上,富人們也開倉賑災,但一應由世族進行管理。 政變沒有發生,但地方治權正在轉移。 石虎只能繼續求助於學者。
於是,稱帝。 這叫做儒學者協助蠻族政府,對抗奸商。 大家對儒學應該都略懂略懂。
第一步,稱帝亮招牌,百鳥朝凰,天下歸心。
當然失效,飯都沒得吃了,皇帝算個鳥蛋? 那第二步是什麼?檢討朝政,清君側,除奸相。
奸相是誰?是石虎的兒子石邃,稱帝的時候還加封了太子。 於是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石邃荒酒淫色,驕恣無道,強姦殺人,亦食人肉,大逆不道,欲學冒頓。 石虎表示,殺了。
同黨一並抄了。 按儒學思想,大奸臣已死,朝政要翻轉啦!
還是沒轉。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了,問題不是單純在朝廷。
而是地方失控。 只好出第三招:征服四夷。
目標:遼西鮮卑段氏。 這個石虎專門科的,想盡辦法弄了三萬兵,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大勝仗。
慕容鮮卑看這個局勢,自請加入趙軍聯盟。 石虎覺得爽,覺得這一招要生效了。 但實際作戰時,慕容氏卻未來參與。
儒家自然認為,宣揚天子威能,必須嚴懲慕容。 佛圖澄反對,觀天象的太史令也反對。
就這麼兩句,《晉書》告訴我們,宗教政爭要展開了。 石虎?選擇打。 隨著征討遼西有功,錢進來了糧進來了。
攻城掠地拓土,是收益。
比起那些弄虛作假的政治遊戲,商人更願意投資。 你說中土戰爭他們幹嘛不繼續支持?
就沒有成果只是燒錢啊。 石虎越打越開心,更指向高句麗的時候,段遼與慕容氏展開了反擊。
儒教此時在後趙占了絕對優勢之下,建議石虎不應關注鮮卑跳樑小丑。 天子威名的最後一哩路,始終應該是「消滅東晉」。
石虎遂加封慕容氏為征北大將軍,平息北亂,開始南征計畫。 你知道,銀行在你經營不善的時候,才會抽銀根。
在你成功創造新的收益,股價飆漲的時候,人家就會想要接管你的經營權了。 後趙的豪族,開始尋找崛起的管道。 雖然後趙南征收穫了重大的戰果,但卻因為內部問題,無法進一步消滅東晉。
加上慕容氏持續在北方騷亂,石虎只能再次回頭抵禦。 主戰場落在遼西與江東,也讓後趙的交通運輸方式起了變革。
跟南船北馬說掰掰吧。
沿著黃河流域壯大的後趙,需要更快速大量的西資東運。 河運,逐漸開始成為北方王朝的關注重點。
事實上,長年征戰,又沒能從大草原鮮卑那裡取得馬匹,讓後趙的「馬力」相當稀缺。 國內禁蓄私馬,但有王公侯爵撐腰的商人,則大發馬財。 五胡之亂對於北中國的改變,正在一點一滴的呈現出來。
不需要等到北魏孝文帝。 我們今天用了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胡人的「仰慕中華文化」。
亂世用儒。 但漢儒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陰陽學的因果。 簡單說,漢儒認為天降災,平息的方式就是盡力的服侍上天。
行聖君之道,平討不服,令天下來朝,讓上天認同你的天子身分,是唯一解也是最終解。 平討不服,石虎是專門科。
可聖君之道是什麼?我們不用一一找出石虎的事蹟,也會知道當時的儒學者不可能認同石虎是一個聖君。 終於,在尚書朱軌天雨不修道路,又訕謗朝政的情況下,石虎斷絕了儒皇之路。
石虎宣布開放申訴專線,以後就算你的身分低下,也可以申訴你的主子。 當然不是指以後所有的臣子都可以上書來申訴天王石虎哪裡做得不好。
剛好反過來,石虎的意思是,你們這些漢學者喜歡在下面靠北我,說我遭天譴。 那就讓你們嚐嚐被靠北之後,老子賞你們的天譴吧。 這條律令一出,人人自危,更衍生出最重要的影響:「吉凶之問,自此而絕」。
中國傳統的算命方式,遭到了封鎖。 畢竟儒家算易那一套萬變不離天,一切都是高官皇帝的錯拿出來,在石虎這條「偶語之律」下,根本找死。 但人們的迷惑仍然需要出口。
漢儒之學被封住,西域的宗教在這方面,卻更有神祕的說服力。 那是連石勒,石虎都尊之重之,信之不疑的「佛教因果論」。
石虎傳的上半場,儒皇之路就此終結。 取而代之的,是佛帝之道。
這就不能不提佛圖澄了。 在《晉書》中,對於佛圖澄的記載很多也很少。
多在他的因果預言,少在他的個人描述。 當年,石勒還在打仗的時候,覺得手下有個將軍,人也不特別聰明,又缺少知名的謀主,但卻總能趨吉避凶,很是詭異。
一問之下,才知道將軍養了一批「沙門」,其領袖妙通玄術,又能役使鬼神。 石勒就召見此人,一試之下果然有些門道。
不是別人,正是來自天竺的佛圖澄。 後來石勒就讓佛圖澄待在身邊當軍師,稱王之時,就封了佛圖澄為大和尚。 而在石虎的支持下,即使儒家大臣學者貴族紛紛反對,佛教也以佛圖澄為首,在北中國擴散開來。
必須聲明的是,這並不是封儒之後才開始的。
石虎原本就有「兩線並行」之心。 但在封儒之後,你甚至可以看到沙門對石虎的「民族政策」進言。
也足以證明後趙佛教徒的政治地位提高了。 儒學的封鎖,佛教的提高,都指向了後趙石虎人生中,為北中國進行最重要的翻轉。
也就是「胡漢交替」。 以華夏治華夏的手段,在石虎的手上,去到了終結點。
這是一個合適的時間點跟做法嗎? 佛圖澄說:「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將壞人衣。」 石虎的養孫「棘奴」,將會在不久的將來,為北中國提供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