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影評 | 《堤》記憶的邏輯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圓的敘事架構下,傷痛的記憶是週而復始的,甜美的記憶只能是斷片式的療癒,在開始便決定了結局,如同戰爭的開始便注定了底層的命運《堤》為法國新浪潮左岸派代表作之一,與其他左岸派電影一般,文學性的旁白令人更快進入作者的心境,同時獨特的形式表現了文學話為電影語言的可能。
當中「新」體現在觀眾長久觀影習慣的改變:從依靠敘事邏輯閱讀,電影語言淪為旁枝輔佐到電影語言走在前頭,透過結構語言獲得故事中心。
影像來源:網絡

圓的敘事架構下,傷痛的記憶週而復始甜美的記憶只能是斷片式的療癒
《堤》採用了圓結構敘事,兜兜轉轉間回頭起點,故事仿若一場幻夢。
奧利在經歷第三次世界大戰(核武)後,與其他落難者一同躲在地下,地下的世界銜接地上的人間,出現階級,劃分當權者(實驗人員)與底層(戰俘)。戰俘用身體替實驗者進行記憶的實驗,探索依靠回憶回到過去或未來的可能性,並在成功之際用這種方式解決現下的問題,直接躲避到沒有災難的年代。
而奧利作為想像力豐富的人種被選上,在記憶清洗後,他的記憶進行了重整。他回到過去與童年時在堤上見到的女人談戀愛,也去到未來見到躲避災難後的人類,在抉擇下他選擇了回到過去與記憶中的女人戀愛。在他奔向愛情時卻遇到穿越記憶而來的實驗者,就此他死在了堤上。而這一切正是童年的奧利所目睹過的記憶。可見,堤作為奧利記憶的起點,他在這裡萌生了愛情的印象,又在這裡結束了宿命,這是死亡的開始。
死亡作為終點,卻被安排在起點,這便是圓的結構。
而同時,奧利被清洗了記憶,但記憶依舊存在,他是記憶的承載者也是記憶的主角,第一視覺與第三視覺並存。兩種矛盾的結合下,觀眾承受了一種觀影新模式。在圓的敘事架構下,傷痛的記憶週而復始,甜美的記憶只能是斷片式的療癒,在開始便決定了結局,如同戰爭的開始便注定了底層的命運。
記憶的呈現為觀眾帶來印象式的邏輯去連結故事
《堤》所帶來的觀影感受是片段式且沒有邏輯的,在奧利過去的記憶中,無非是他與女子的戀愛,每一次都在不同的地點開始,有時在街頭,有時在沒有時間維度的博物館……
從回憶開始我們便感受到奧利對女子熱烈的愛;但女子卻像是照片中的影子,我們難以感受她的內心,全片靜態、黑白的呈現對於人物的解讀帶來障礙,可同時因為這種形式,當中間出現了一段不足十秒的動態影像(女子凝望鏡頭眨眼)便會感覺份外柔美,原來這女子也是有血有肉而非記憶中的影子而已,她對於奧利也是有感情的。
這些片段式的記憶呈現,作者不在乎敘事結構會否凌亂或沒了邏輯,更在乎的是一種記憶點的邏輯,是感受的連結,因為幾次記憶帶來的感受累積,最後在見到奧利死亡時才有悲哀的感受,並不是單純因為死亡這件事,而是之前的種種印象與結局造成了對比。
《堤》看似簡單的製作,卻能帶來這麼大的迴響,便是因為它獨特的說故事方式,我們不再依靠劇情本身或者作者的思想,而是可以透過語言的解讀來感受作者的意圖,才不負電影作為獨立一門藝術。
影像來源:網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6內容數
沿著時間的廊道走來,每一片剝落的鱗片都閃著光,是我們之間最私密的語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回憶的餘燼》是根據曼布克文學獎同名得獎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透過男主角東尼的自述,拼湊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東尼這個人的故事。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起初以為是科幻故事(宛如影集《闇》中的隧道),中間以為是愛情故事(女主角返回男主角的部落經營海風酒店),結果是環境抗爭故事。當看到「太陽能板做成的塑膠向日葵戶外藝術」時,筆者噗嗤一笑,果然猜到是花蓮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DAKA園區」。猶記兩年前,與內人騎著單車由台東往羅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還未買票便很常見到一個詞在形容這部電影:史詩感,觀影時便不斷想,什麼是史詩感?
Thumbnail
《墜惡真相》用一個簡單的故事,頗析了婚姻中的關係,那些細碎的感受都成了巨大的裂縫,格格不入又極致震撼。我們失去了一個人,可她的心裡或許很早就死了。好比 Sandra 跟 Vincent 說的:你還記得那個時候的我嗎?我都已經忘記了。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有些電影,即使無法在觀影時清晰地看見事件的前因後果,但劇情與鏡頭語言刻畫成的電影性格,仍然能牽動回憶中類似的情節,在心中留下深刻漣漪,《日麗》便是一部這樣的電影。
Thumbnail
導演對於說故事的手法有些跳tone,劇情也缺乏嚴謹的邏輯,角色刻畫稍嫌不足。影像處理以詩意方式呈現,但是否和時空穿越科學主題相符仍值得討論。導演表達出希臘傳統電影所包含的寂寥、冷漠和疏離感,結合離婚、孩子消失及任意跳躍時空的設定,強調了「知道未來卻無法改變」的悲劇性,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受。
Thumbnail
《回憶的餘燼》是根據曼布克文學獎同名得獎小說改編的電影,影片透過男主角東尼的自述,拼湊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東尼這個人的故事。
Thumbnail
懸疑錯亂感十足,但收尾卻為結尾而結尾的一齣電影。 關於幸,與不幸。
Thumbnail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起初以為是科幻故事(宛如影集《闇》中的隧道),中間以為是愛情故事(女主角返回男主角的部落經營海風酒店),結果是環境抗爭故事。當看到「太陽能板做成的塑膠向日葵戶外藝術」時,筆者噗嗤一笑,果然猜到是花蓮秀林鄉和平村的「台泥DAKA園區」。猶記兩年前,與內人騎著單車由台東往羅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還未買票便很常見到一個詞在形容這部電影:史詩感,觀影時便不斷想,什麼是史詩感?
Thumbnail
《墜惡真相》用一個簡單的故事,頗析了婚姻中的關係,那些細碎的感受都成了巨大的裂縫,格格不入又極致震撼。我們失去了一個人,可她的心裡或許很早就死了。好比 Sandra 跟 Vincent 說的:你還記得那個時候的我嗎?我都已經忘記了。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