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希姆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像我一樣忽然墜入Luxiem、Noctyx(彩虹社EN組)的魅力中?我想應該蠻多人的,若有關注繪圖圈,會發現有大量繪師畫V圖,而且有機會被正主轉推,會讓人更有畫圖動力(誤)。技術層面部分,因為我還在研究(如Live2D、Vroid Studio之類),所以暫時不介紹。
今天主要想分享關於Vtuber的專有名詞和介紹彩虹社。Vtuber的外皮(V皮)背後的中之人(負責操作V的人),目前看到分三種勢力:
企業勢:由企業或事務所支持的V。例如彩虹社(にじさんじNijisanji或2434)、Hololive production、Youtube所屬的「絆愛」和Yahoo所屬的貝塔(虎妮)。後者兩位是我最早知道的V。
社團勢:由同好組成的V。
個人勢:由個人發起的V。例如我最愛的Shoto。
自進入後疫情時代約2021年5月開始,Vtuber(以下繪簡稱V)在網路的聲量開始逐漸提升,大概也跟元宇宙、NFT相關,就我所知道的資訊,最近連一些科技公司開始舉辦虛擬網紅比賽、徵Vtuber,最新一期彩虹社也開始在徵新人。雖然不知道V的壽命會多長,這期間也蠻多V畢業,但我想應該會維持一段時間,現在剛好是技術逐漸比較成熟的階段,大概在山腳要爬到山頂的路途。我個人蠻看好這一塊,會持續關注這塊市場的發展。
Vtuber會稱設定外皮的人為繪師媽媽,爸爸則是Live2D建模師。V除了外皮很精緻、有特色,還可做靈活表情和動作外,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他們經營社群的方式,出道時會有一個初配信(出道直播),說明自己人設,跟粉絲互動同人圖的Tag、粉絲名稱等等,他們會經由那些Tag去找能作為Thumbnail(影片縮圖)素材,有些也會委託繪師製作,這樣的經營方式更能凝聚粉絲向心力,比一般Youtuber的經營有更多互動。
Vtuber的魅力來自對中之人的神祕感、皮的表情、人設、聲音和互動等等,可有說不完的特色。主題不管是ASMR(自發性知覺神經反應,對聲音、觸覺、視覺產生頭皮發麻或雞皮疙瘩的體驗,非常紓壓)、遊戲實況、歌回、聯動或特別的內容(如線下聯動、小視窗煮菜),這些都蠻有趣的。若對語言有興趣者,還可藉此學語言,最近小夥伴應該很努力精進英文。不過之前聽彩虹社EN組Nina Kosaka談她的歐洲行線下聯動,所有費用都是個人負擔。V們還是很努力想出許多有趣的內容,讓聊天室的粉絲(Chat)能有更多參與,像個人很喜歡前幾天Vox Akuma跟著Chat一起完成曠世巨作。V非常用心經營跟粉絲的互動,亦非常照顧純粹的觀眾,也會經常跟其他V聯動。
關於V直播用語會跟Twitch遊戲實況用語一起介紹。回歸正題,V和Youtuber最大的不同,我個人認為是在「顏」上面,一個會真人出演,另一個是在V皮身後,但兩者要做的事情其實差不多。當V並不容易,技術層面、直播設備和空間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準備,器材都是個人負擔,還需要有一些才藝。另外我非常推個人勢,很多是兼職直播和進行遊戲實況,也有像Shoto的例子,最近成為全職V。我想應該所有創作者都有類似情況,很難以創作維生,若可以,當然是最好,但也要有相對的覺悟。V的外皮、建模費用要非常靈活的話,都是萬元起跳,更別提設備好一點的都是千至萬元起,成本是蠻高的,所以請好好支持這些用心的V。
對於最近V的現象,我還有觀察到台灣蠻多繪師有些會兼當V。我覺得這算是非常好的事情,不一定每一個人都喜歡顏出,繪師來說,外皮和技術能合作或自行製作,可以增加另一條發展的可能。
追著V的身影時,常讓我想起以前喜歡ニコニコ(Nico Nico)歌手的感覺。大概十年前ニコニコ動畫盛行歌い手(翻唱歌手)時,很多是用一張JPG圖片作為個人形象開生放送(也類似於現在的Podcast播客),也有後來顏出,甚至正式出道的案例。現在的V感覺比較像這條路線,例如彩虹社EN組Ike Eveland也常提到ニコニコ動畫,他們所做的歌回就是當時的生放送。記得個人勢Shoto也提過,他最早開始直播,形象只是一個PNG圖檔。這樣看來很像一種演化史,慢慢變成2D、3D可動的人形。
總之,以上很多是我個人觀察和追V一個月的感想,我會繼續追下去。之後還會寫更多文章介紹喜歡的V,不過因為我是半路進來這個世界的,若上述有任何不太正確的地方,請不要Ban我,歡迎在底下跟我討論和糾正內容,我會非常感謝,希望能有更多人正確地了解V們。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Vtuber)
萌娘百科(虛擬UP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