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盛與匱乏,取決於你的起心動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如果一直捨不得把舊的東西丟掉,或是捨不得買新的東西,算是一種匱乏嗎?例如身上穿的衣服、手錶、包包、鞋子之類的物品。

我跟他說,可以是匱乏,也可以不是匱乏,要看你的起心動念是什麼,每個念頭的背後都會有一個信念在運作。舉我自己當例子,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很愛惜物品的人,通常一支手錶、一件衣服、一雙鞋子我都會用很久,物品通常都是不堪使用或是已不再適合現在的我,我才會丟掉換新。一樣物品一旦確定要買,就會很愛惜它,在使用的同時,也會充滿感恩以及喜悅,感謝生命讓我擁有這麼棒的東西。所以在它還沒壞掉或是不適合我之前,我不會輕易把它丟掉換新,我的捨不得是建立在「愛惜與珍視這個物品」或是「這個物品與我有情感上的連結」。

另一種情況是,東西明明已經要壞了,或是早已不適合現在的自己使用,卻因為換新要花錢而捨不得換,這個捨不得則是建立在「換了會讓我變窮」,同時也像是在宣告,我不配或不值得擁有新的東西。換新物對你而言是一種失去,是不配擁有,那就是處在一種匱乏的狀態當中。

看出其中的差別了嗎?一樣都是捨不得,但起心動念是完全不同的。我的捨不得是建立在珍惜、愛惜、感恩之上,東西到了該換的時候,就會換新且不會感到匱乏;但另一個情況的捨不得則是建立在「買了可能就存不到錢」、「我不值得用更好的東西」的這種信念之上,自然就會讓自己落入匱乏狀態當中。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可以檢視一下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當下的念頭、情緒、感受是什麼?藉由覺察自己,可以抓出潛藏已久的限制性信念,幫助我們能夠更輕鬆的創造豐盛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漸漸找到自己喜愛的物品後,也間接增加花費、替換不少東西 但在經歷汰換期後,以後就不會那麼頻繁更換了 我有些東西挑的比較貴,但是也延長使用它的年限
Thumbnail
隨意堆積雜物的習慣常常難以改變,因為這背後往往伴隨著心理和生活上的深層原因。以下是幾個無法輕易改變的痛點,這些痛點讓許多人難以徹底擺脫隨意堆積的行為: 1. 情感依賴與物品的情感連結 許多人對物品有著深厚的情感依賴,特別是帶有回憶的物品。無論是舊照片、手工藝品,還是某些特別時刻的紀念品,他們總是
丟棄浪費嗎 閒而不用浪費嗎 送人浪費嗎 最近突發湧上一波斷捨離動能,環顧空間中一切「屬於我」的東西,是我曾經的喜歡, 但憑心而論很多好久都沒再用了。再放下去,再好的物品也會被時間氧化,美好物品存在的意義我想是物盡其用,就像人就像才能,最好最大的意義是因發揮而這世界有光有熱有愛。 一條顏色活亮好搭又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更不要以「贈送之名」行「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之實。承認吧,有的時候,只是想要衝動消費。對於被贈送的人來說,真的會喜愛嗎?適合嗎?是美好禮物還是生活雜物卻沒有多加思考和求證。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以前我是個超愛買衣服的人,真的是衝動購物,直到去年突然醒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亂花錢,於是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進行斷捨離,也發現有幾類的衣服對我而言真的不適合,整理起來也很浪費時間,決定要記綠起來,以後不買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漸漸找到自己喜愛的物品後,也間接增加花費、替換不少東西 但在經歷汰換期後,以後就不會那麼頻繁更換了 我有些東西挑的比較貴,但是也延長使用它的年限
Thumbnail
隨意堆積雜物的習慣常常難以改變,因為這背後往往伴隨著心理和生活上的深層原因。以下是幾個無法輕易改變的痛點,這些痛點讓許多人難以徹底擺脫隨意堆積的行為: 1. 情感依賴與物品的情感連結 許多人對物品有著深厚的情感依賴,特別是帶有回憶的物品。無論是舊照片、手工藝品,還是某些特別時刻的紀念品,他們總是
丟棄浪費嗎 閒而不用浪費嗎 送人浪費嗎 最近突發湧上一波斷捨離動能,環顧空間中一切「屬於我」的東西,是我曾經的喜歡, 但憑心而論很多好久都沒再用了。再放下去,再好的物品也會被時間氧化,美好物品存在的意義我想是物盡其用,就像人就像才能,最好最大的意義是因發揮而這世界有光有熱有愛。 一條顏色活亮好搭又
Thumbnail
對物品的態度,在日誌中發現自己對於物品的珍惜感越來越淡漠,越不在意的態度也跟著變得嚴重。線上學習提供一個自我提升的方式,其中的內容也讓人深思,並提出了確認目標及付出代價的重要性。這些想法許多人在年輕時可能未曾思索,但在現下的生活折磨和抉擇後,讓人覺得這些內容有了新的意義。
Thumbnail
更不要以「贈送之名」行「滿足自己的購買慾」之實。承認吧,有的時候,只是想要衝動消費。對於被贈送的人來說,真的會喜愛嗎?適合嗎?是美好禮物還是生活雜物卻沒有多加思考和求證。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斷 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 棄多餘的廢物 脫 離 對物品的執著   買東西原則:東西只留下”我“ “現在” “需要”的 ”我“→以自己為出發點 “現在”→時間軸為當下 “需要”→與想要做區分   捨不得用=浪費物品的價值(物品要使用才可以發揮它的價值)   收納以最少為原則 同類
Thumbnail
斷捨離:人生中的「想要」與「需要」 斷捨離、斷捨離,這是這幾年經常被提及的字眼。 有捨才有得。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你們都是怎麼決定是否要購買某樣東西的呢?
以前我是個超愛買衣服的人,真的是衝動購物,直到去年突然醒過來覺得不能再這樣亂花錢,於是開始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也開始整理自己的衣櫃進行斷捨離,也發現有幾類的衣服對我而言真的不適合,整理起來也很浪費時間,決定要記綠起來,以後不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