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太懂,但像我這樣一直被欺負的人,有了這副身軀後真的感到非常安心。
一場由主角團隊主導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前,「女主角」與「她」暗戀的對象在車裡如是說。
這部電影的主軸與《你的名字》類似,都是有關一部靈魂交換、男女主角用彼此的身分活著、用自己的內在與身體主人翁相處的故事。
但本片《換人砍殺殺》與《你的名字》大相逕庭,男女主角在極不浪漫的場景相遇,互相廝殺直到電影結束。
劇情大意(以下有雷)
膽怯、受人欺負的金髮女主角米莉晚上家人接送誤點,在學校操場中被連環殺人魔用一把來自「阿茲特克文明」的獻祭匕首刺傷。
兩人因而互換身體,用彼此的身份活著。
女主角一邊要阻止殺人魔用自己的身體殘殺同儕,另一方面又要在時限內想方設法換回原有的身軀……
當然,真的成功置換回來身體後也絕非高枕無憂,仍然要處理殺人魔橫行霸道的問題。
情節想法(以下暴雷)
編劇自己都沒想好怎麼圓的BUG
殺人狂用一把源自古文明的「阿茲特克獻祭刀」刺傷女主角,導致兩人靈魂互換。然而,當女主角的隊友把網路上查到這把刀的圖片,刀身上刻著「西班牙文」說明去請教墨西哥外教時,連這位外教都吐槽說「我不知道為甚麼這把刀上會寫西班牙文。」
16世紀時被西班牙人攻破的阿茲特克帝國,受其廣泛而深遠的殖民影響,基督教與當地民俗文化融合成了新的信仰(有點像基督教擴充版),直到今日,古文明阿茲特克帝國的疆域─墨西哥的官方語言仍是西班牙文。
以上就是推動這部電影的情節─靈魂交換的道具背景。在電影中,主角團隊必須解讀出這把匕首如何運作的,才能接續電影後半段的劇情。在「期限」到來以前偷出被當作證物的匕首,讓「女主角」拿匕首刺傷跟自己交換靈魂的殺人犯,回歸自己原本的身體。
既然這麼關鍵的道具,編劇給它安上了「阿茲特克文明的不祥凶器」背景,那麼能夠用西班牙文解讀實在是沒什麼道理(如果再安排一個情節,使靈魂交換成為西班牙殖民者引入的儀式,那歷史就會在這部喜劇中喧賓奪主)。但編劇顯然也沒打算解決這個BUG,直接以墨西哥外教的不解來結束這個回合。
我認為,納瓦特信仰體系之下的阿茲特克人用的應是這種象形文字,編劇既然也明白這把凶器的作用是「以西班牙文刻上的」這件事很沒道理,那可以改用那瓦特象形文字來寫、讓主角團隊去猜、解謎,想必能在過程中再製造出不少笑點。甚至還能提升整部電影一點點的文化氛圍、或為可能的續集埋下伏筆等。
不知道如何處理文化上的BUG就草草帶過,對這件「神物」的背景塑造相當浪費。
「強弱之間」轉換與處理
坦白說,《換人殺砍砍》的觀影爽點一部分在於五大三粗的魁武殺人犯身體裡住進一個嬌小金髮姑娘靈魂後,對自己的肉身、周邊的環境、打交道的人都變得手足無措,需要不斷去調整適應。變身後的無俚頭劇情是整部片開始淡去驚悚殺人色彩、蒙上蠢萌濾鏡。
憑藉著在劇情中無敵的肉體,「女主角」輕鬆撂倒沒發現自己靈魂交換的昔日好友、出手教訓嘲諷自己原本軀殼的混混。
有一幕畫面是,在男廁小便斗池的牆壁,大塊頭女主像拎起小動物般舉起混混,大聲喝斥要他停止霸凌自己(女主的名字)、而混混則嚇到失禁、止不住的顫抖。
女主:「你尿褲子了?」
混混:「對啦! 怎樣? 嗚嗚嗚」
女主:「以後,你必須遠離
混混:「你到底有甚麼毛病?」
這一段情節我相當不喜歡,除了感覺情節老套,而且跟女主剛換成這副強大身軀、還不習慣的節奏很不搭嘎。
在電影中,也感覺劇情中並沒有出現一道平滑且循序漸進過程,令我們觀眾理解女主如何做到對自己身體的「熟練度」、「掌握度」越來越高。感覺電影為了製造來自不熟悉自身軀體而產生的笑果,無形中少了一些女主角交換後探索與理解自己得到的新軀殼之過程。
儘管對於女主角探索新力量的描寫不滿意,但我個人相當喜歡同樣發生在這段劇情時間內,原殺人魔V.S. 換殼的女主在校園內行動的交互描寫。
進入龐大軀殼的原女主跌跌撞撞地逃避追捕;被當作受害者的、換成嬌小身軀的殺人犯卻用力量比一般人還要差的身體、得以在沒有任何嫌疑(畢竟女主角的身體在電影中比大多數龍套要矮小)的優勢下大開殺戒。
如果說變成大塊頭的女主角抱持猶豫、迷茫的心態+本電影戰力天花板的身體,那反派殺人魔則擁有堅定的殺人決心+無力的身軀。
鮮明的對比既讓兩人的再次相遇對峙變得很有衝突性與笑料。試想,嬌小甜美的殺人魔對著人高馬大的禿頂膽小鬼無情釋放殺意,頗有看日本動漫的戲劇性效果。
畢竟,誰不喜歡看著中年大叔演譯小女生、或者青春少女扮演嗜血狂魔呢?
立場與力量的不斷反轉,最終使我對結局女主角的奮起感到更加興奮、拍案叫絕。
為何霸凌 無解之謎
我認為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可惜之處:根據電影裡其他配角與龍套之口,女主角是那種沒人在乎、廣泛受到學生與老師欺負的冤大頭。
然而,女主角的「受霸凌點」描寫得並不清楚。畢竟,女主角的妝容、打扮等對比其他同學是相當好看的(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的審美跟西方觀眾不一樣)。
所以,儘管在劇情裡她被其他同學潑飲料、被老師羞辱、被其他男生嘲笑警告等,我還是覺得很突兀,無法將她與被霸凌者的形象連結起來。
除了背景交代不夠,大概還有一點是因為她演得不夠「狼狽」,沒有那種身心俱疲、恐慌驚懼的小人物感(換句話說就是沒有演出小囉囉卑微的形象吧!)
看完電影後,我總結了一些可能青春期的孩子會霸凌女主角的點,希望能說服一下自己,想像她確實有可能會受到欺凌:
1. 喪父的單親家庭:在家庭中,母親的情緒經常不穩定。日夜懷念丈夫導致她有嚴重的酗酒問題。在女主角受到襲擊的當夜正是因為媽媽酒醉而忘記去學校接女兒所致。
在我上學的時候,班上小團體也確實會有議論單親家庭同學,對之另眼相待的(當然導師會私下勸阻)。所以我能電影裡父母健全、卻又缺乏同理心的同學眼裡,女主無疑是個異類。
2. 姊姊是警察:也許對於擁有濃厚叛逆意識的青少年群體而言,擁有一位在國家執法體制內的親人非旦不是好事,反而是譏諷的材料吧! 這我也能體會,根據我個人經驗(不適用所有人),求學時期很少同學以家長是警察、教師、公務員等為傲,也許是因為在青少年觀念裡這些職業「不夠酷」、無疑是青春躁動的反義詞。
3. 所在的三人團體中有一位男同性戀(另一位是黑人女):
三人所組成堅不可摧的「姊妹團」是主角到最後能逆轉局勢、回去原本身體的關鍵。然而,三個人感覺都不是校園風雲人物。
4. 動手作能力非常弱、成績也很差:女主角在木工課上作業交不出來,受到老師無情嘲諷。也許對美國青少年而言,缺乏動手技能將形同廢人吧!
最後小結
這部換人砍殺殺是一部輕鬆的「驚悚喜劇片」,適合不帶腦子悠悠閒閒地看。
雖然本片對死法頗有安排、番茄醬也灑得還算大方,但我認為本應作為看點的「驚悚」元素實在太稀少啦! 在看著換身殺人魔殘害同學時,我完全沒有感受到驚恐畏懼。在殺人刻畫上我覺得與其說是不夠過癮,不如說就像一場鬧劇吧!
當然,本片最大量點還是看一介大叔跺腳撒嬌賣萌、小妹妹肆意揮舞那些與她的形象全然不符合的作案工具。
對劇情中的女主角而言,發生的一切促使她不再逃避恐懼,真正的成長起來。而她去適應與突破自己的過程,也成為我們觀眾紓壓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