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電子書系列/筆記2:電子書需要做成「紙本書」的樣式嗎?

    嚷了許久的電子書進度,終於在所有案子告一個段落,又開始心慌沒有收入的時候,繼續動工了。前篇有提到〈用製作網頁邏輯做電子書,而不是用紙本書的邏輯!〉這篇繼續筆記後續遇到的問題與困惑。
    關於電子書,最沒有問題的編排格式是全文字不加圖的內容,做成簡單「流式」的epub即可,但是遇到了像遊記那樣大量的圖文內容,就必須考量:到底是要做成紙本書那樣圖文並陳在同一個頁面的版面,或是像一般部落格式的文字平台的網頁,一張圖、一段文的排列?
    前篇提到:紙本書的排列方式,常常「以一個跨頁(意即兩個單頁,在電子書裡叫雙欄)」來設計版面。但如果是「完整的一個頁面」就是以「跨頁/雙欄」來設計,是否應該直接把「跨頁/雙欄」的設計直接設定成一個「單一畫面」在單欄就可以完整呈現。
    這樣的思考是要避免,當有一個「跨頁/雙欄」才能開啟的頁面,在大部分閱讀器「直放」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尷尬的單欄,如下方的左右各一頁的畫面。
    雖然大部分人閱讀「固定版面」的「版式」電子書,會在電腦或是比較大版面的閱讀器上閱讀,但對於只擁有小手機或是習慣在小閱讀器上閱讀的讀者來說,原來在紙本書上設計的大版面,就容易變成是「不流暢」的閱讀體驗,也就比較難擴大使用族群和改變使用者習慣。
    做韓國遊記的時候,一直在思考「我到底要做成紙本格式,一頁一頁美美的」(如下圖)還是應該完全拋紙本格式,像前篇所說的,要直接用「製作網頁的邏輯」?這在「純文字書」上沒有太多的掙扎,甚或是少量的圖文書也不用在這裡糾結太久,直接轉換到html和CSS的編排即可。
    但進到大量圖文的內容時,考量「版面」要有一定的設計感,便又在這個部分停下了腳步,想著:「到底是要著重於版面的設計,還是要讓閱讀有更好的體驗呢?」倘若「固定版面」這件事,會造成讀者抗拒接觸電子書,那製作者必然就要去找出「適合閱讀」的格式,才能創造出更多的使用者需求。
    另一個「版式」的困難是,大部分電子書平台「不收PDF檔案」,需要將圖文書轉換成epub檔案。詢問了幾個做電子書的朋友和經銷商及平台和搜尋了不少google上的頁面,多半都是將PDF轉成「單頁」的圖檔,再用語法編排成epub檔,但問來了,轉成圖檔後就無法使用「搜尋內文」,在少量的圖文書如我的小食譜,這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在大量上看三百頁的圖文書上,全部轉成圖檔以致於「無法搜尋內文」又是另一種「在紙本書上不用思考」的邏輯。

    既然都走入數位化的電子書模式,不能搜尋不就只是「為了做電子書而做電子書」而忽略閱讀者及時代的改變嗎?
    但「把圖文書做成PDF可供搜尋文字又可以生成epub」或「把圖文書全部轉成圖片檔放進epub且可以搜尋文字」這兩件事,我找不到解決的方式,不知道有哪位大德有好的方式可供參考?據說是個付錢就有人幫你解決的問題XDDDDDDDD。
    既然已經走到「人人都是媒體」的世代,技術性無法克服的東西,那就拐個彎,何必拘泥在紙本的設計和版面上,我要的是:「每個人都願意打開我的電子書閱讀,而且沒有任何使用方面的障礙。」
    閱讀版面本來就是需要就不同閱讀形式去考量,拿紙本書直接轉成電子書要使用者去習慣原來紙本書的格式,某種程度就只是宣告著「嘿!我也有電子書,你來買!」這種心態而已,當然從技術面思考,這也是技術面還沒有走到「電子書」與「紙本書」可以各自獨立發展的階段。
    就我而言,電子書的發展可能要有更多的技術層面來符合圖文書從紙本躍上閱讀器後所需的功能:如果版面大小無法塞進大量的圖片,那有沒有可能有個lightbox的功能可以大量看圖?諸如此類。
    最後,我放棄了以紙本書跨頁、電子書雙欄的形式做我的韓國遊記書,改為epub文字流動,在其中加入圖片。
    我想「被閱讀」的東西,必然還是要將「閱讀」放在最前端,讓內容及版面適合閱讀,而不是讓使用者不斷地要去習慣「在電子閱讀器上讀紙本書」這件事。
    如果「把圖文書做成PDF可供搜尋文字又可以生成epub」或「把圖文書全部轉成圖片檔放進epub且可以搜尋文字」這兩件事能被解決,我還是會用「電子閱讀器」的使用習慣來思考「版面」並完全捨棄掉紙本書的格式。
    圖:2010329首爾國立現代美術館,Canon EOSM50,以及正在進行製作的電子書。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