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臉書熱議著反對不買書的各方訊息,由於臉書餵給我的評論和我的立場不同,忍不住手癢寫了我的看法。
我的立場就如標題所述,能借書就不買書,能買電子書就不考慮紙本書。
我在多年前就如此想,有舊文如下。
以下我針對書的看法。
第一,現在獲取知識和資訊的管道那麼多元,不必拘泥於書本才是獲取知識的管道。
說穿了,紙本書不過就只是知識載體的一種罷了。
我認為紙本書不會消失,但勢微是必然的,(創)作者可以經由各種方式,例如寫部落格、影片、線上課程將知識傳遞出去。
拘泥於知識傳遞非要紙本型式,觀念顯得有些陳舊,也忽略了消費者的知識接受樣態是具有多樣性。
在臉書看了大部分人的論述,多是抓著不買書的話,出版社、書店就會倒,忽略了無論是任何產業,都勢必要面對科技潮流、時代演變而適度轉型。
再加上,書本就算要歸類於休閒活動,現今的休閒活動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同樣是看小說,有些人是寧可看翻拍後的戲劇、電影。
現代人為何不看書?除了教育體制讓人將書本視為壓力,其他原因,不外乎有太多休閒型式、知識獲取方式可以取代紙本書。
第二,我也是屬於能借得到就不買,非要買的話,有電子版就不買紙本。
電子書攜帶方便、不佔空間、可以隨便畫重點,畫錯重點還可以不著痕跡地刪除,可以直接匯整全書畫的重點,另外也可以調整字體大小,對閱讀而言,真的是太方便了。
而且圖書館線上借閱電子書可以自動還書,對於忙碌現代人,不必受限於與圖書館的空間距離,還有限期內還書以免罰鍰的壓力,借閱電子書的便利性實在是不在話下。
在臉書餵養的各方訊息中,其實我非常反感的是,一堆自以為是的文青,把看書、買書視為崇高道德行為,對於不買書行徑批評得好似惡貫滿盈,甚至買的不是紙本書,都可以視為對知識的輕蔑和褻瀆。
這些言論也不禁讓我感受到,出版社、書店、書籍作者等,面臨時代巨變,產業環境勢微有夕陽之況,到了靠情緒勒索、道德霸凌不買書者,才能獲得生存的窘境嗎?
不買書,只不過是一種消費型態的選擇罷了。
不買書的人,也有自己的考量。
只是,一味教訓消費者,把消費者批評得體無完膚,再讓消費者對其敬而遠之,對於產業推進一點用都沒用。
(連有閱讀習慣的我,看了那些批評就是覺得,不買紙本書,我錯了嗎?)
以上就是我對於不買書風波的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