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那顆叫作陳必先的遠方之星

關於陳必先,很多人的印象是台灣版的鄧泰山或是巴哈的苦行僧。隨著馬齒徒長的憂慮,與日俱增,店長聽音樂越來越有一種「見山是山、不是山、又是山」的物外領略。當你的記憶還停留在NAXOS那張封面是一名甜美的鋼琴少女繪畫照,曲目是《郭德堡》時,陳必先早就跳躍這個格局,進到下一個「不是山」的奇景了。
當你的記憶還停留在NAXOS那張封面是一名甜美的鋼琴少女繪畫照,曲目是《郭德堡》時,陳必先早就跳躍這個格局,進到下一個「不是山」的奇景了。
當你的記憶還停留在NAXOS那張封面是一名甜美的鋼琴少女繪畫照,曲目是《郭德堡》時,陳必先早就跳躍這個格局,進到下一個「不是山」的奇景了。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個高速數位也高度疏離的年代裡,我想用文字牢牢地記著,我們和我們的父母們,是怎樣曾經用卡帶和唱片,一張專輯一首歌慢慢地聽(絕不快轉也不亂序播放),那是溫柔懇切的諦聽,在每個不眠的夜裡,點點滴滴,非常慎重。 「世界越快,心要越慢」。老器材,夜裡的老歌和老靈魂的說書人,如果你也不甘寂寞,讓我們一起修煉時光。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