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改編自同名漫畫的英國影集《戀愛修課》(Heartstopper)在Netflix正式上線,這部標榜著青少年、浪漫、喜劇的英劇一經播出便廣受歡迎,預計後續將推出2、3季。
這部打著「甜到休克」宣傳口號的青春影集,內核實則講述了LGBT群體的校園生活,雖然全劇隨著兩位男主角Charlie(Joseph William Locke飾)和 Nick(Kit Sebastian Connor飾)的戀愛過程,洋溢著甜蜜、清新的氛圍,但骨子裡卻十分「現實」,真實反映出即便在公認對LGBT族群相當友好的英國,他們依舊在社會上飽受異樣眼光,因此比起純粹介紹這部劇的「甜」,我更想簡談它帶給我的一些現實。
一、英國對LGBT比較友善?
該劇主角之一的Charlie因「被」公開出櫃(Come out)遭同學欺凌,劇中沒有細寫他被迫出櫃和遭到霸凌的過程,僅作為一背景設定和回憶穿插,但已能讓觀眾充分理解到同性戀在英國的處境,這也為另一為主角Nick後頭的掙扎做了鋪墊。
台灣在2019年成為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案的國家,英國其實只早了台灣5年,在2014年同性婚姻才正式合法化 ,當時皇室成員也紛紛展現對LGBT群體的支持。其中,威廉王子甚至曾在2016年登上同志雜誌《Attitude》封面,還在2017年獲頒「年度直同志獎」(straight ally of the year),這意味著他是一名對LGBT友善、支持或協助其平權運動的最佳異性戀者。不過在我看來,這類獎項顯得有些荒謬,似乎習慣把異性戀歸在更高的位階,給予幫助後還要特別拿出來說嘴一番。
雖說如此,威廉王子至少付出了實際行動,他曾多次表態,「沒有人該因為性傾向受到霸凌,沒有人需要在生活中忍受這種仇恨」 ,然而即便法律通過、多位名人積極倡導,英國社會卻無法迅速跟上。在2019年6月,倫敦一對女同志情侶在乘坐夜間巴士時遭4名男子毆打,滿臉鮮血的畫面引起各界譁然,而在2016 年針對5,000 名英國LGBT族群的問卷調查中更顯示:
1. 過去一年以來,每五位 LGBT 人士中,就有一位曾經遭遇恐同經驗。
2. 過去一年以來,每五位跨性別人士中,就有二位曾經遭遇恐同經驗。
3. 每五起反 LGBT 仇恨犯罪事件當中,只有一件會向警方報案,因為年輕的 LGBT
族群通常不願意向警方求助。
在這份報告的數字背後,有許許多多像Charlie一樣隱忍霸凌的人,不過或許Charlie還是比較幸運的,至少他有一群可以傾訴心事的朋友、老師和家人,但他依然花了一年多才走出陰霾。
二、同性戀沒有運動細胞?
聽起來很沒邏輯,但就是有許多人這樣認為。劇中Charlie因跑得快被Nick邀請加入橄欖球隊,隊友卻先入為主地認為同性戀體弱、膽小、不適合運動,的確,許多同性戀具有較強的陰性氣質,但是難道具有陰性氣質就等於體能不好?
看看去年在東京奧運斬獲10公尺高臺跳水金牌的英國選手Tom Daley吧!他在場邊織毛衣的鏡頭被新聞媒體爭相報導,其生涯背景也隨之起底。Tom Daley從6歲開始學習跳水,早在2012年倫敦奧運就曾獲得10公尺高台銅牌,2013年他在Youtube上公開出櫃,2017年與美籍導演Lance完婚,如今兩人透過代孕育有一子Robbie。
不僅如此,體壇上還有許多名將曾公開出櫃,比如NBA退役球員Jason Collins,他在2013成為NBA第一個在役出櫃的球員。此外,澳洲泳將Ian Thorpe在2014年於電視節目中出櫃,此前他已經奪得奧運5金3銀1銅的傲人成績。歸根結底,作為同性戀的運動員多不勝數,同性戀不擅長運動還只是來自異性戀霸權的自以為是罷了。
三、不出櫃就是不夠勇敢?
包含兩位男主角在內,劇中主角團僅僅6人,裡頭就包含了異性戀、雙性戀、男同、女同和跨性別者,雖然並非每個角色都會深入探討性向認同的過程,但透過主角Nick從自我懷疑、摸索到與他人交流的視角,就可以發現每個人認知到自身性向的時間、步調截然不同,有人從小意識到自己喜歡同性,有人則到高中、大學才發現;有人百分之百喜歡同性,也有人對男女都會產生慾望;有人享受大方出櫃做自己,但有人受不了出櫃後被指指點點,每個人都不同,所以無須強迫自己和別人一樣勇敢,按照自己步伐慢慢來就好。
或許是因為Charlie深知出櫃的艱辛,所以當Nick深陷性向認同的糾結、自責時,Charlie選擇等待、包容,還給了Nick一個肯定的眼神和大大的擁抱,輕聲告訴他「沒關係」,我想,若每個LGBT族群身邊都有這麼一個人告訴他沒關係,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