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事件驅動架構」
事件驅動架構並非是NGINX獨有的名詞,也並非只應用於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它是一種古老的回應事件模型,在電腦程式設計、公共關係、經濟活動等領域均有很廣泛的應用。《節錄於
Nginx技術手札:網頁伺服器應用全攻略 3.3章節》
而這邊指的事件驅動架構是一種程式設計的方式 - 事件驅動程式設計(Event-driven programming)
事件驅動程式設計(Event-driven programming)是一種電腦程式設計模型。這種模型的程式執行流程是由使用者的動作(如滑鼠的按鍵,鍵盤的按鍵動作)或者是由其他程式的訊息來決定的。更多細節,可閱維基百科《事件驅動程式設計》
事件驅動架構,主要是由「事件收集器」、「事件發送器」、「事件處理器」三個基本單元組成的,如同名稱上的意思,由使用者觸發事件(滑鼠點擊),然後透過事件收集器來收集事件,再由事件發送器來分配事件,最後才由事件處理器來處理這些事件。
Nginx Server回應和處理Web請求的過程,就是以事件驅動模型為基礎的,因此事件收集器和事件發送器,顧名思義,就不需要多做解釋了,最主要的是「事件處理器」。
事件收集器:負責收集 worker 進程的各種 IO 請求
事件發送器:負責將 IO 事件發送到 事件處理器
事件處理器:負責各種事件的響應工作
事件處理器有三種實現的方式:
1. 進程(Process)事件處理器
「事件處理器」收到事件後,「目標物件」就建立一個進程(Process),來處理該事件,透過此方式處理事件,會讓Server負擔較大,因此效能較差,但實現較為容易。
進程的優缺點:
優點:每個進程有自己獨立的系統資源分配空間,不同進程之間的資源不共享,因此不需要特別對進程做互斥存取的處理。
缺點:建立進程以及進程的上下文切換(Context Switch)都較消耗資源,進程間若有通訊的需求也較為複雜。 (截錄於:莫力全 Kyle Mo - 程序(進程)、執行緒(線程)、協程,傻傻分得清楚! )
2. 線程(thread)事件處理器
「事件處理器」收到事件後,「目標物件」就建立一個線程(thread),來處理該事件,透過此方式處理事件,可能會遇到鎖死、同步等諸多問題,且編碼複雜。
3. 非阻塞I/O事件處理器
「事件處理器」收到事件後,「目標物件」就將其放入一個待處理事件的列表,使用非阻塞I/O方式來處理事件。透過此方式處理事件,代碼、邏輯都比上述兩者還複雜,現今大多數網路伺服器都是採用此種方式,因此就有了「事件驅動處理函數庫」。
使用多線程或多進程來處理,會有以下兩種缺點 :
1. 高併發會爆,因此進程或線程數有限制,且上下文切換。
2. 如果應用大部份的服務是 I/O 會很浪費資源(因為就為了等待,而用不少記憶體開進程,但是他大部份都只是在等待)。
(截錄於 拿鐵派的馬克 Blog - 30-07 之應用層的 I/O 優化 - 非阻塞 I/O 模型)
連結:什麼是進程?什麼是線程?
連結:什麼是非阻塞I/O
筆者的話
原本打算把「事件驅動處理函數庫」的模組也寫在這篇,但深入地去認識了解後,發現吸收上著實需要花一些時間,因此打算寫在下一篇了。
還是那句話:寫這本影子書的目的,是為了督促自己讀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