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23歲的女生惠特摩(Kelsie Whitmore)與獨立聯盟體系的大西洋聯盟(Atlantic League)史坦頓島渡輪鷹隊(Staten Island Ferry Hawks)(註)簽約。雖然與大聯盟沒有隸屬關係,大西洋聯盟在2019年開始與大聯盟合作,並在2020年正式成為大聯盟的夥伴聯盟(Partner League)之一。惠特摩因此成為自1994年以來第一位與大聯盟有合作關係的職棒聯盟所登錄的女性球員。
圖片來源:New York Post/Corey Sipkin
惠特摩是能擔任投手和野手的「二刀流」球員,在4/21的比賽中,她首次上場,以代跑的身份完成首次出賽。5/4,她以後援投手的身份登場,順利解決滿壘危機。惠特摩的首次先發出賽,發生在5/26,先發第九棒鎮守左外野。短短幾周,她已經創下了許多大西洋聯盟歷史上的第一,也標誌了女性在職棒賽場上的突破和可能性。
一般認為,大西洋聯盟儘管不屬於正規的小聯盟體系,但競爭強度很高,與小聯盟體系的3A可相提並論,許多年紀偏大、有大聯盟經驗的球員,會在這裡等待機會。大聯盟名將希爾(Rich Hill)、台灣投手王建民,更早的「火箭人」克萊門斯(Roger Clemens),都曾在這個聯盟出賽過。渡輪鷹隊會簽下惠特摩,也確實是認為她有實力可以增強球隊戰力。
有菲律賓血統的惠特摩,在加州長大,從六歲開始打棒球,小學、高中參加的球隊都是以男生為主。即使在美國這個棒球運動極為成熟的國家,大部分對棒球運動有興趣的女生,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往往被鼓勵轉往壘球發展。也因此,像惠特摩這樣從小打棒球的女生,到現在仍是鳳毛麟角。
她十四歲的時候,被選進美國女子棒球隊,總共在國家隊效力五年,能投能打,在投手丘上留下防禦率1.35的好成績,並在2014年的世界盃拿下銀牌,2015年的泛美運動會拿下金牌。不過,到了選擇大學的時候,仍不得不短暫放棄棒球,加入加州州大富勒頓(Fullerton)校區的女壘隊。
這個不得不的選擇,部份是因為經濟考量(大學學費昂貴,女壘隊提供部份獎學金),部份也是因為以惠特摩的條件,要加入NCAA第一級(Division I)的棒球隊,難度極高,也鮮少先例。從棒球轉壘球,對一直以來以棒球球員自居的惠特摩,在心境上很掙扎,但她在加州州大仍然打出好成績,五年大學生涯打擊率3成,總共擊出19支全壘打、跑出34次盜壘成功。
大學時期以壘球為主,但她並沒有擱置自己的棒球天賦。2016年,她加入了低階獨立聯盟太平洋協會(Pacific Association)的索諾馬跺足隊(Sonoma Stompers),與隊友皮雅格諾(Stacy Piagno)成為該聯盟唯二的女性球員。惠特摩在跺足隊打了兩個球季,留下30個打席,2支安打的紀錄,另外也有3局的投球紀錄。
職業女子棒球的先驅,最為人熟知的例子是二戰時期的美國女子職棒聯盟(All-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這個聯盟從戰時的1943年創辦,到戰後的1954年結束,存活了11年,總共出現10支隊伍,美國中西部數百名有棒球天賦的女性,得以一嘗當職棒球員的甘苦。這段歷史因為1992年拍攝的電影《紅粉聯盟》(A League of Their Own)而廣為人知。當時因為戰爭的歷史背景,許多女性不僅僅跨越了固有的傳統性別框架,甚至連棒球這種陽剛的運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機會。在1950年代,黑人聯盟(Negro Leagues)的印地安納波里小丑隊(Indianapolis Clowns)也先後出現了3位女性球員:史東(Toni Stone)、強森(Mamie Johnson)、和摩根(Connie Morgan),不過她們的紀錄並沒有完整的留存下來,其出賽也沒有被大聯盟正式承認。
可惜的是,之後數十年,女性參與棒球的風氣並沒有延續下去。在沒有女性專屬的職業和業餘聯盟的客觀條件下,想打棒球的女生,只能參加男性為主的球隊。想當然,願意這樣嘗試、身體體能條件又夠好的女球員,數量相當稀少。1990年代,左投手波德斯(Ila Borders)成為第一位在NCAA第一級棒球先發出賽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在NCAA拿下勝投的女生。從1997年到2000年,她在獨立聯盟打了4年職棒,成為第一位在職棒先發並取得勝投的女性。
在少棒的層級,偶有小女生在每年的威廉波特世界少棒決賽受到媒體的關注。2014年的威廉波特,來自費城的13歲非裔女生戴維斯(Mo’ne Davis)在第一輪投出完封勝,成為威廉波特錦標賽史上第一位拿下勝投和投出完封勝的女生,她也因此登上《運動畫刊》封面,風靡一時。當時的賓州州長預測,戴維斯將來有一天會成為職棒球員。然而,她後來還是決定改打壘球,目前在維吉尼亞州的漢普敦大學(Hampton University)女壘隊擔任內野手。
這些例子顯示,對女性來說,因為客觀條件的欠缺、性別刻板印象、和「男生打棒球、女生打壘球」的固有性別分野,像惠特摩這樣堅持打棒球到二十幾歲,甚至成為職業球員,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即使有球隊願意給機會,來自各方的質疑也一定免不了。幸運的是,渡輪鷹隊從上到下,對於惠特摩給予足夠的支持。總管波隆(Gary Perone)說,決定簽下惠特摩並不是要製造話題,而是考量她的工作態度和對棒球的熱忱,希望能給她一個延續棒球生涯的機會。
圖片來源:New York Post/Corey Sipkin
渡輪鷹隊的投手教練,是曾兩度加盟統一獅、前紐約大都會投手費古洛(Nelson Figueroa)。費古洛的投球型態和惠特摩類似,都是球速不快的軟投派投手。受限於身材,惠特摩的球速最多只能催到將近每小時80英哩,需要以詭異多樣的球種來迷惑大西洋聯盟的打者。據報導,惠特摩的球種包括四縫線速球、二縫線速球,滑球、曲球,還有一顆握法奇特、被稱為「the thing」的彈指變速球。這顆特殊球路在出手的時候軌跡像快速球,但在抵達本壘板的時候產生蝴蝶球的效果。費古洛希望子弟兵能運用這些武器,在球速劣勢下,依然能投出足以在大西洋聯盟生存的成績。
大西洋聯盟球季至今兩個多月,惠特摩上場機會並不多,在投打兩端的表現都不算突出。儘管如此,對於無數想打棒球,甚至夢想成為職業棒球員的女生來說,她仍是職棒場上唯一的投射對象。目前為止,除了大聯盟官網和官方頻道《MLB Network》的專訪,包括《紐約時報》、《運動畫刊》等大型媒體也爭相報導這位職棒史上最高層級的女性球員。不管惠特摩成績如何,她的存在和受到的關注,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正面影響,激勵更多女生參與棒球運動,甚至進一步改善棒球運動對女性不友善的環境。也許未來,女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僅有打壘球的機會。如果有更多女生參與棒球運動,像二戰時期專門以女性為主的職業女子棒球聯盟,或許也有重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
註:渡輪鷹隊的前身,就是前紐約洋基旗下1A、王建民曾經待過的史坦頓島洋基隊(Staten Island Yankees)。2020年小聯盟重組後,史坦頓島洋基不復存在,渡輪鷹於2021年成立,成為大西洋聯盟的一支球隊,並沿用原洋基隊於史坦頓島碼頭邊的球場。
【作者簡介】 丹尼爾,美國馬里蘭州陶森大學運動社會學專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運動中的種族、族裔與性別,喜歡從大聯盟看美國文化與歷史。常出沒巴爾的摩金鶯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