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刺激與回應間,有一個縫隙。成長和自由,就在那個縫隙裡面。」---Viktor Frankl.

準備陪睡時,燁唉了兩聲:

『媽咪、好熱喔!』

大概是見我沒回應,燁更大聲了:

『媽咪,我!好!熱!!』

我溫溫地問燁:「那你可以做甚麼呢?」

『不知道!』

「燁,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有選擇!只要你想,你可以有100個選擇!你現在說覺得很熱,那你可以為你的熱做些什麼呢?」

燁嘟著嘴巴,不說話。

「想不到啊?我幫你想看看吧!你可以…

1、開冷氣

2、開電風扇

3、換你來想」

燁看著我:『我~~想不到』

我:「有~~再想想!」

燁依然不說話

我開始丟出創意的答案:

「3、去喝水

4、脫衣服

5、脫內褲」

燁狂笑,一種『媽咪妳很搞笑ㄟ』的那種笑聲!

我繼續:

「6、把棉被拿掉

7、把床單拿掉

8、把頭髮剪短

9、去冰敷」

這下燁嘎拉嘎拉的笑到不能自己了!

我:「10,換你想了!」

燁笑了好一會兒,終於冷靜下來,說:

『10、把枕頭套拿掉!』

『11、睡冰枕頭!』

冰枕頭那是什麼?我心裡,我們家沒有啊?!

不過,不管了

「對!有這麼多方法,那你現在決定要用哪一個方法呢?」

燁直接跳下床,往客廳走去:

『我要去喝水了! 和開冷氣!』

然後就不見人影了!

有些時候和孩子聊天,

帶一點 #夢幻的創意 是需要的。

(明明就是不切實際XD哎唷沒關係氣氛好最重要!)

-

★世上的事分三種:

上天的事、別人的事、自己的事。

上天的事,我們臣服

別人的事,我們尊重

自己的事,我們努力。

天氣很熱,是「上天的事」,也是外在刺激

孩子抱怨,對我來說,是「別人的事」

然而在「自己的事」範疇裡,我永遠可以選擇要怎麼回應

在刺激與回應間,有著我的成長和自由。

我可以

1直接幫孩子開冷氣或電風扇

2碎唸孩子一番,再命令他自己去開冷氣

3引導孩子發現他有能力為自己做些什麼,而不是只是出一張嘴。

「在刺激與回應間,有一個縫隙。成長和自由,就在那個縫隙裡面。」

我與孩子在這個縫隙裡,

就在每天的日常

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感到自由。

#育兒教會我的事

#高小露的育兒學堂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前陣子回母校,教授提汲:「現在的大學生因為 AI 的關係,對未來充滿迷茫和焦慮。」 我聽著,感受到老師們想幫忙,卻不知可以怎麼幫助這群困惑的年輕人。 回家路上,我反覆想著這件事。 腦海裡浮現出十幾年前,當時面臨即將畢業的我們,不也是一樣焦慮嗎? 那時沒有 AI,但對未來的迷惘與不確定感,一點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