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當父母的這3堂必修課,愛反而變成傷害】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把不安和自我懷疑藏在心裡?
現代的孩子,不再是三十、五十年前的孩子。
他們與我們不同,他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自我意識覺醒、AI蓬勃發展的時代。他們需要的是理解、溝通、情緒上的支持,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權威命令。
但理解,需要學習。
接住情緒,需要練習。
溝通技巧,需要打磨。
.
這幾年,在許多親子課程、家長講座上,我遇到太多心疼卻無力挫敗的父母。
他們焦急地問我:「Lulu老師,為什麼我的孩子脾氣那麼差?那麼愛生氣?為什麼孩子一直不聽話、一直頂嘴?」
但當我深入瞭解他們陪伴孩子的方式、自己處理情緒的方法、家庭互動模式後,常常發現:這些父母沒有學過。
也沒有想過,原來「當父母」要學。
他們依循過往被養大的方式,重複、或顛覆地用在孩子身上。
然後,用錢解決:外包給早療老師、帶去看醫生、為孩子貼上各種病症標籤、給藥物,以抹平孩子的各種情緒和困擾行為。
父母卻沒有意識到:我們要做的,不是繼續無限外求,而是需要停下來,花時間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這不是誰的錯。
而是一個世代長久以來以為「只要生下來就自然會教」的誤解。
.
當父母,需要學習,因為:
你面對的是一個獨一無二、全新生命,
孩子不是你的複製品。
你過去經歷的創傷,會在教養中一一被觸發。
不是要馴服孩子,而是陪伴他成為真正的自己。
學習,不是要你成為完美父母,
而是讓你成為一個願意覺察、願意調整、願意成長的父母。
當你願意學習,就是給了孩子一個更溫暖、更自由的起點。
也是給自己一個新的機會,成為自己曾經想成為的自己。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父母擁有特權的黃金時期(無論你如何對待孩子,你都會是孩子心目中的Top1),也只有十年。
我們能不能,從「學習」開始,不再讓愛用錯的方式表達?
至於要學什麼?
學這三堂必修課:
懂孩子
懂方法
懂自己
.
懂孩子
這是很多父母最先意識到需要學習的部分,包括:
發展心理學:孩子每個年齡階段的特質、能力與需求
情緒理解與表達:孩子的情緒從哪來?他為什麼哭、鬧、黏人、不說話?
人際與行為引導:怎麼教會他與人相處、不攻擊、不退縮?
懂方法
溝通和陪伴是有方法可依循著學習的. 從「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後,就能轉焦點轉換到「我能怎麼做?」,像是學習:
正向教養:其中有許多教養工具,能陪伴我們引導孩子、並且跟孩子一起成長
非暴力溝通:學習理解彼此的情緒與需求
我訊息:學習溝通時避免帶入指責感
薩提爾親子對話:學習如何與孩子對話
傾聽與好奇:孩子在情緒裡時,不是急著講道理,而是理解他、陪他走過
設立界線:溺愛不是愛。愛不是無條件滿足,而是清楚溫柔地說不。
阿薩母教養:融合了阿德勒和薩提爾後,提取出來的教養七字訣。
懂自己
學習「照顧自己與穩定內在」。這是很多人一開始不會想到要學,卻是教養中最關鍵的部分。包括:
看見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習性和心理被埋藏起來的傷:你為什麼容易發怒?為什麼看到孩子哭你就焦慮?是否過往不被允許的情緒被孩子勾動了?
情緒調節與自我照顧:疲累的你,是否也照顧自己?能否全然地接納有情緒的自己?
自我覺察:孩子是來幫我們升級的,不只是我們在「教」他們。因為有了覺察,我們會更認識自己、甚至體驗到「存在本身」,即是美好。
或許你會問:蛤?當父母要學這麼多喔?
我會說:是的。
「母親」是我做過的工作中,最困難的一個。
我們去到新的職場,都需要花半年至一年的時間學習,才能逐漸上手。卻從來沒有想過,「當父母」需要投入時間學習和練習。
面對一直在成長的孩子、和變化越來越快的外在環境...若沒有持續學習、更新,難怪我們無法勝任「父母」一職了。
當你願意花時間,好好地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在這三件事上學習:
懂孩子、懂方法、懂自己
走著走著,有一天你會發現,因為孩子,你也成為了升級版的自己了,真正地成為一個更寬闊、包容、成熟的大人。
|
若在身為父母一角上,你也感到挫折、無力…
別再外求了。
透過學習,幫助自己增能:學習看懂孩子、理解自己,運用適合現代孩子的教養方法,你就在學習成為自己孩子的教養專家的路上了。
當父母不需完美,教養上我們也都會犯錯。
然而當我們開始將覺知帶入教養中,不再無意識地復製貼上舊有教養模式,我們與孩子,就一起踏上「自由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