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心情很沉重的電影!1994年班史提勒自編自導自演的【四個畢業生】,對未來雖然充滿惶恐心,卻依然有力的踏出人生下一步,而今到了2017年,【人生剩利組】班史提勒飾演的老爸布萊德帶著小孩去大學,途中忍不住將自己現在的生活,與他大學時代的友人相比,每個人都在自己事業上功成名就、飛黃騰達,別人是人生勝利組,自己的人生卻是剩利組,不免心生怨懟。
這不是一部會讓人哈哈大笑的電影,看完之後,身為電影所指涉的族群,無力感更重!電影片原文中的「Status」,不只是人生狀態,也是社會階級,【人生剩利組】描繪了一個現象,就是現實與夢想間的差距,往往大過於人的算計。
「連結他們的不是友誼,而是飛黃騰達,而我在被邀請的名單之外,這個世界討厭我,這種感覺是互相的,而我是被排擠,一無是處的無名小卒。」電影中的主角衡量自己有價值與否的標準,多半來自錢、來自階級、來自有為者亦若是的妒嫉與不甘心,羨慕別人、懷疑自己是人之常態,但電影又常常是用夢想當作說詞,表面上心靈雞湯式的台詞,【人生剩利組】可視為為中年失意男解套的一部作品。
「你根本不必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每個人在乎的只有自己,沒有人會記得,唯一記得你的人只有我,所以你只要在乎我對你的看法。」
「那你對我看法是什麼?」
「我愛你。」
這部片是導演Mike White麥克懷特獻給同志父親的作品,電影利用大量的旁白,勾勒出一個中年的焦慮景象,對於現實的不滿,到體會夢想無法實踐的無力,「我們都沒有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大人」-回想起1994年的【四個畢業生】,曾經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1/4世紀過去,也只是平凡到不行的俗子,人生都有自己的課程要面對,麥克懷特導演的【人生剩利組】,多少有想要延續【四個畢業生】那群X世代如今邁入人生下半場該何去何從的野心,加上電影存在的背景是在這個手機網路時代,別人在社群網站上張貼的吃喝玩樂,無形中成了一個衡量「快樂/幸福」的標準,諷刺下的同情,有時會落入顧影自憐的中年男子自說自話的情境,當然這是好萊塢電影,最終結局還是得學會接納自己,但這樣的偽魯蛇危機心情,或許回頭再看一次班史提勒前作的【白日夢冒險王】拍得還更動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