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2025—誰被逼著要與魔鬼共舞?!

【罪人】2025—誰被逼著要與魔鬼共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在台灣上映時,【罪人】被宣傳是部吸血鬼的恐怖電影,別被騙了!當電影出現吸血鬼咬來咬去、血漿大噴的鏡頭時,138分鐘的電影都已經過了大半,隔壁廳的電影都快片尾字卡,【罪人】的高潮戲才剛登場,重點:這並不是預期的那種吸血鬼拍法,時長又短…那【罪人】到底在演些什麼?在此先提醒一下,【罪人】是部讓人很矛盾的電影,知道得越少,觀影享受會越高(只要知道不是純賣血肉慘的電影就好),但是不知道前情提要,對於電影的理解應該也是有限,最好的是不知道電影演什麼看一次,看完後再來看網路上百家爭鳴的影評分析,再回頭看一次,會有更好的收穫。


raw-image


電影導演叫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主演的人叫麥克B喬丹,你就知道這不會是部簡單的電影!故事由山米摩爾(邁爾斯卡頓 飾演)走進一間教堂拉開序幕,這位「牧師之子」雙手染著鮮血,在恍惚間,時間回到一天前。【罪人】的時間背景訂在1932年的十月16日,雙胞胎兄弟Smoke和Stack(均由麥可B喬丹 飾演)離鄉七年後,從芝加哥回來密西西比州的小鎮,關於他們在異鄉黑道的「豐功偉業」,讓小鎮居民對他們半是崇拜,半是喪膽。此番歸來,他們跟白人買了間舊鋸木廠,想要開一間Juke Joint(類似酒吧的娛樂場所),提供豐富的酒、美食、賭博、音樂給鄉親們,一天的時間,兩位兄弟分別招兵買馬,也將過去的人際關係拉攏起來,其中就包括極具音樂天賦的山米。這一晚,在眾人酒酣歡唱的時刻,屋外來了三位不速之客。


raw-image


1932年,是個還有種族隔離政策「Jim Crow laws吉姆克勞法案」存在的年代,禁酒令、3K黨餘孽勢在、混血身份認同、黑人被迫勞動遷徙、艾爾卡彭的黑幫統治、兩次大戰之間的時空背景,無形的薩滿、巫毒、基督教文化等等在【罪人】裡綜橫交錯。導演萊恩庫格勒將【罪人】電影背景放在此時,自然有他的道理在,照他的說法,他想要挖掘自己的家族歷史,特別是與從未謀面的外祖父和已故叔叔詹姆斯的關係,並藉此探索祖先的故事。要面對這場家族史,乃至於黑人史,他用「藍調Blues」音樂當成打開這段歷史的鑰匙。


raw-image


作為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派別,藍調音樂常被定義成是「黑人苦難的抒發形式」,主題也圍繞悲傷、失落、流離、愛情、苦難與抗爭,用簡約常見的吉他、口琴、鋼琴與人聲,讓藍調音樂不只是種風格,也是見證人類歷史痛苦的音樂形式。萊恩庫格勒【罪人】中,每一段旋律、歌聲,都是從奴役制度、種族暴力與失落家庭關係中衍生的哀鳴,電影中,甚至將藍調拉高到成為文化與超自然連結,將音樂賦予儀式性,藉以連結連接祖先記憶,成為與靈魂對話的關鍵,透過這樣的設計,萊恩庫格勒不僅向非裔文化致敬,也重新定義了「音樂」在恐怖片中的角色。


酒吧作為史家兄弟想要重建身份與家族根源的象徵,藍調音樂就是試圖重拾的非裔音樂傳統,夜幕低垂,音樂響起,藍調音樂作為在痛苦中找尋尊嚴的抒發,既溫柔又脆弱;聲音傳遞出去,引來的吸血鬼們,代表的更像是「歷史上未曾平反的壓迫力量」—可能是殖民暴力、奴隸制度,甚至是代代相傳的創傷記憶。從屋內的「被壓迫者」到屋外的「壓迫者的陰影」,過去從不曾消失,歷史的傷痛也沒退場過,兩相交織成了【罪人】電影的主軸:面對魔鬼,你要如何與之共舞、共存?



You keep dancing with the devil, one day he’s gonna follow you home.你與魔鬼共舞,總有一天,他會跟著你回家。」藍調常被稱為「魔鬼的音樂」,就在於音樂裡的人的情感如此坦露直接,萊恩庫格勒將藍調音樂融入恐怖敘事之中,不只是做為時代標記的材料,更多的是當成情感的驅動力,以及拿回歷史的「詮釋權」這回事。當史家兄弟的酒吧開張,山米演唱的「I Lied to You」作為召喚之聲,讓歌曲不只是悲歌,連接生死、此時/彼時,打開祖先記憶之門的鑰匙,藍調音樂作為集體記憶的覺醒,也是對於壓抑歷史的挑戰,古往今來不同的人種、音樂、性別、宗教信仰共舞,「音樂」作為不受任何限制的共通語言,這場燒掉有形房屋的戲,成了【罪人】最震撼人心的經典畫面。


raw-image


一般來說,吸血鬼的隱喻幾乎總是帶著情色的眼光,在決戰前夕,將人類情慾與吸血鬼對血的渴求畫上等號,「Pale,Pale Moon」歌聲中,萊恩庫格勒卻巧妙地轉化吸血鬼成為種族主義白人文化的延伸。當吸血鬼領導者雷米克(傑克歐康納 飾)帶著其他兩位同夥前來,試圖加入史家兄弟的Juke Joint,從一開始被拒之門外,只能拿著班鳩琴在門外唱著愛爾蘭民謠(有夠像在諷刺摩門教徒的),不斷地用著言語挑撥,藉機乘虛而入,大開殺戒。


萊恩庫格勒將【罪人】拍成對抗被遺忘的歷史壓迫的電影,吸血鬼不只是外在怪物,也代表了歷史創傷的具體形象:「放棄自己的自由,加入我們吧!」,吸血鬼的咬人行徑,可以視為殖民者的強行進入,甚至是宗教灌輸的象徵,特別是電影裡,他們被設定是愛爾蘭裔移民,在歷史上,也曾是美國社會中飽受歧視的族群,當被壓迫族群壓迫更低層的族群,那才是人類歷史的悲哀!只是導演萊恩庫格勒拍吸血鬼咬人的場景,每每期待驚悚噴血場景要發生時,在暴力畫面後,就迅速換場,這麼節制的手法也太溫柔了點。呼應吸血鬼屢屢試圖奪走山米的歌聲,卻慘遭失敗,只有音樂裡的情感、文化、記憶無法被殖民、被奪取,這份宣言證明萊恩庫格勒是位溫柔的導演。


raw-image


在一夜翻攪後,白天3K黨集結,意圖屠殺滿屋的黑人,這份邪惡原來早就存在,且比吸血鬼更甚,將白人與吸血鬼連結的意圖不言而喻。Smoke受到子彈襲擊,幻象中,他與安妮重聚,抱起早逝的女兒在懷裡…從史家兄弟酒吧開幕,進行文化與創傷的正面對抗,到藍調音樂延伸出的痛苦與希望,甚至重建對祖先的呼喚,吸血鬼象徵著歷史壓迫與未竟的和解,【罪人】亦步亦趨地告訴你,翻開歷史,人類總是在與魔鬼共舞,藉由一個晚上的奇幻故事,生動地呈現了20世紀1930年代的南方非裔美人眾生相…再重申一次,【罪人】不是恐怖片電影,吸血鬼或驚悚畫面都是意在言外的設計,萊恩庫格勒將美國南部的吉姆克勞時代變成了一片廣闊的調色板,每個鏡頭都暗流湧動,預示著令人不安的厄運,來呼應電影講述的沉重主題,電影片名「Sinners」等於「Singers」,藉由藍調音樂,探討歷史上非裔美人為他人罪惡付出的代價。



【罪人】中,吸血鬼承諾永生,但必須奪走自由…我很愛電影的第一個彩蛋,時間來到60年後的1992年,那一晚逃離的Stack和瑪莉(此時已經是吸血鬼),上門找上了年邁的山米(由傳奇藍調歌手Buddy Guy 飾演),請他再次唱起了當年的「Travelin`」,離去時山米說他每週都會想起那一晚發生的事情,Stack說他也是,很懷念那個晚上,那是他最後一次看到陽光、看到兄弟,「只有在那幾個小時裡,我們是自由的。


「I will be free!」吾道一以貫之,從【奧斯卡的一天】、【金牌拳手】、【黑豹】到【罪人】,這句台詞不僅是一句話,更是一種信念,呈現非裔美人對於歷史與文化的堅持,即使吸血鬼象徵著歷史上的壓迫創傷仍在,但只有面對,去理解,才能獲得真正自由,有如山米一樣,拒絕了成為吸血鬼、獲得永生的提議,只有當個「人」,才能讓藍調音樂好好的傳承下去。無怪乎,當電影跑完演職員字卡後,山米唱起「The Little Light of Mine」,會讓人感動如斯,音樂不是魔鬼,是照亮黑暗的光。



avatar-img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的沙龍
44會員
428內容數
從明日報新聞台部落格到串流年代,「影音亞空間」其實一直都在。如果你喜歡看一個中年大叔碎碎唸,關於電影、音樂、閱讀及生活的事情,Welcome to my Sub-space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十年前,部落格有個點點名活動,回答過一個「我最愛的100部電影」的題目。現在2024年,又經過了十年,想到這件事,回頭找當年回答的貼文,幸好還在。加了20部電影,當作備存文章。 現在重看這份名單,有沒有改變?沒差多少,畢竟年紀這麼大了,觀影的品味跟習慣早就根深蒂固。喜歡的還是喜歡,不愛的還是不
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裡寫了一句:「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那如果這句話倒過來說,「所有的小孩都曾經是大人…」最近「又」重看了兩部關於小孩子突然成長進入大人的世界,一部是1988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飛進未來】,一部是2004年珍妮佛嘉納主演的【三十姑娘一朵花】...
【惡女花魁】是2007年的電影,作者是以華麗視覺攝影著稱的蜷川實花,這部電影是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改編自安野夢洋子的漫畫「煙花夢」。劇情講述被賣到吉原遊郭的女孩清葉成長為吉原花魁日暮的故事。
十年前,部落格有個點點名活動,回答過一個「我最愛的100部電影」的題目。現在2024年,又經過了十年,想到這件事,回頭找當年回答的貼文,幸好還在。加了20部電影,當作備存文章。 現在重看這份名單,有沒有改變?沒差多少,畢竟年紀這麼大了,觀影的品味跟習慣早就根深蒂固。喜歡的還是喜歡,不愛的還是不
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裡寫了一句:「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那如果這句話倒過來說,「所有的小孩都曾經是大人…」最近「又」重看了兩部關於小孩子突然成長進入大人的世界,一部是1988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飛進未來】,一部是2004年珍妮佛嘉納主演的【三十姑娘一朵花】...
【惡女花魁】是2007年的電影,作者是以華麗視覺攝影著稱的蜷川實花,這部電影是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改編自安野夢洋子的漫畫「煙花夢」。劇情講述被賣到吉原遊郭的女孩清葉成長為吉原花魁日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