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日常保養重點,腎臟醫師詳解

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日常保養重點,腎臟醫師詳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民眾平常解尿的時候,若看到很多泡泡,大家心中都會緊張,擔心是不是敗腎或腎臟出問題,而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能傷害腎臟的因素,究竟應該如何「顧腎」,又或是罹病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時應如何自處呢?請腎臟專家醫師來為你解說。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腎臟科主任方昱偉醫師表示,飲食控管對腎臟病患來說非常重要,有些患者確診慢性腎臟病,聽完醫師衛教後,發現飲食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一來擔心亂吃會讓疾病惡化至洗腎階段,二來可能也不好意思一直問醫師,所以乾脆「少吃少錯」開始厭食。但患者若未能能攝取足夠營養與熱量,恐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肉流失、日益消瘦甚至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

提醒患者洗腎前與洗腎後營養攝取原則不同,應及時與醫師討論,但基本上可把握五大營養指標,包含低GI、適量磷鈉鉀、適當量白、適量電解質以及添加Omgea-3。

傷腎原因多,你不可不慎

方昱偉主任說,很多種原因會傷害腎臟,其中以糖尿病最為常見,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統計,超過一半的慢性腎臟病都是糖尿病患者;其次是高血壓,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也會導致腎臟功能退化;接下來是藥物所造成的間質性腎病變、腎絲球腎炎、痛風,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果有尿路阻塞、尿道逆流、反覆感染等問題,也可能影響腎臟功能。此外,代謝症候群也是很普遍的問題,後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風險較高,故代謝症候群也列為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raw-image

方昱偉主任解釋,因為腎臟功能還能滿足生理需求,故腎臟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隨著疾病進展,可能開始出現「蛋白尿」,很多患者會抱怨說小便的時候泡泡變多了。當腎絲球過濾率愈來愈差時,可能影響血壓或有水腫的情形,到了較後期,患者尿量逐漸變少,且有貧血、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因為尿毒指數愈來愈高,患者會感到倦怠、精神不濟。

方昱偉主任分析,慢性腎臟病一共分為五期,第一期、第二期慢性腎臟病尚有60%以上的腎臟功能,第三期、第四期的腎臟功能愈來愈差,第五期慢性腎臟病已小於15%腎臟功能,通常已進入洗腎階段。臨床上會評估患者的電解質平衡、尿毒症狀,來決定開始洗腎的時間點。方昱偉主任說,在台灣多數患者在進入透析治療時的腎絲球過濾率大概僅剩3到4 ml/min/1.73m2,已會出現無法用藥物治療的尿毒症狀。

學會正確飲食,愛護腎臟

延緩病程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目標,正確、均衡的飲食有助於減輕腎臟負擔。方昱偉主任指出,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的腎絲球過濾率,來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在腎臟病早期,腎絲球過濾率開始出現變化時,主要是針對危險因子來做控制,鹽分、糖分都需適量控管。

raw-image

腎臟功能正常的成年人,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但是對於第三、四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過多的蛋白會轉換成所謂的尿毒,增加腎臟負擔,所以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公克蛋白質。

方昱偉主任提醒,一旦開始洗腎,營養補充的方向就需要調整,蛋白質從減量改為增量補充,因為胺基酸是較小的分子,無論是血液透析還是腹膜透析,透析過程除了清除尿毒、多餘電解質,也會使體內胺基酸流失。如果沒有適當補充蛋白質,身體會長期處於營養的負平衡,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肌少症,衍生一些不必要的併發症,洗腎的患者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公克。

營養不足恐導致惡性循環  及時正確補充營養很重要

方昱偉主任提到,腎臟功能差的患者本身食慾通常不太好,在聽過飲食衛教後,常會抱怨:「這個也限,那個也限,我究竟能吃什麼?」由於擔心腎功能繼續變差會演變成洗腎,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食物,再加上病程影響心情,許多患者反而開始厭食。

「若沒有充足營養,會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方昱偉主任說,「因為營養失衡讓患者漸漸消瘦,消瘦之後精神、食慾又會變差,使患者消瘦的情形更為嚴重。除此之外,心血管的風險也會跟著上升,在慢性腎臟病和洗腎患者中,最常致死的原因其實就是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會使患者變得虛弱,感染風險增加,亦可能讓腎臟功能出現惡化。

raw-image

方昱偉主任建議,慢性腎臟病患的飲食最好經過專業營養師的評估,計算每天蛋白質、油脂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及熱量的比例。當蛋白質攝取量降低時,要適度提升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量,以獲得充足熱量。如果想要使用營養補充品,也請務必跟醫師、營養師討論,確認配方是否合適。大原則是蛋白質攝取量需依照洗腎與否來調整,且鈉、鉀、磷、以及其他電解質的攝取量要適當,並根據抽血檢驗的數據做搭配。適度補充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建議糖尿病的患者,要留意營養補充品的升糖指數,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隨著時代持續進步,若患者平時無法透過正常飲食來補充足夠營養,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營養補充品,建議可選用具醫學實證、醫師口碑推薦且具五大營養指標原則之慢性腎臟病或洗腎患者質專用的營養補充品,包含低GI、適量磷鈉鉀、適當量白、適量電解質以及添加Omgea-3。

針對一些營養狀態、食慾都很差的患者,還可考慮於洗腎中補充營養,方昱偉醫師分享,「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在短時間補充營養後,患者的食慾就恢復了!如果患者可正確補充營養,便能打破前面提到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

護腎貼心小提醒

方昱偉主任呼籲,若腎功能不好,容易影響生活品質,大家要盡量避免各種傷害腎臟的因素,好好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若發現解尿時泡泡變多,務必提高警覺,若症狀持續為改善應及早就診檢查。日常生活中維持規律運動、攝取均衡營養,不要抽菸、不亂吃藥,保護腎臟要及時!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營養不良加速腎功能惡化,日常保養重點,腎臟醫師詳解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7會員
70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過高,會面臨諸多健康問題,而在各種糖尿病共病裡,大家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視力變化,因此定期去做眼底篩檢的比例最低,經常錯失治療時機。眼睛血管病變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唯有每年規則接受眼底篩檢,才能及早期發現黃斑部水腫,及早利用眼內注射藥物治療控制病情!
「我要感謝糖尿病!」56歲的仲女士說,「因為糖尿病讓我學會自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更讓原先非常排斥運動的我,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運動,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生活,應該是50歲前的我從沒想過的。」
三十多歲的李先生因持續腹瀉,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過去因治療選項有限,加上他也未規律接受治療,僅在症狀嚴重時服用類固醇,然而長期下來水腫、胃痛等副作用,讓他相當苦惱。
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深怕一坐就像失速列車,分泌物持續滲漏並散發惡臭,一發不可收拾,嚴重時他甚至必須購買女用護墊使用,成天在外工作、通勤彷彿「被罰站」般,只能站不敢坐下,對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36歲正值壯年的林先生突然下肢癱瘓?緊急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乙型主動脈剝離!這條人體最粗、最大的動脈血管,因為剝離的地方靠近供應脊椎的動脈,因此造成突發性的下肢癱瘓!
「林醫師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打招呼。 「你是…」醫師回過頭,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來,「哇!你變好多啊!」 那是一位克隆氏症的病患,常常因為腹瀉、腹痛而住院,體重也減輕很多。林毅軒醫師分享,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他的白血球一度降到只剩100顆/ul,遠低於正常值,狀況不甚樂觀。
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過高,會面臨諸多健康問題,而在各種糖尿病共病裡,大家最容易忽視的就是視力變化,因此定期去做眼底篩檢的比例最低,經常錯失治療時機。眼睛血管病變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唯有每年規則接受眼底篩檢,才能及早期發現黃斑部水腫,及早利用眼內注射藥物治療控制病情!
「我要感謝糖尿病!」56歲的仲女士說,「因為糖尿病讓我學會自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更讓原先非常排斥運動的我,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運動,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的生活,應該是50歲前的我從沒想過的。」
三十多歲的李先生因持續腹瀉,經就醫檢查後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過去因治療選項有限,加上他也未規律接受治療,僅在症狀嚴重時服用類固醇,然而長期下來水腫、胃痛等副作用,讓他相當苦惱。
50多歲的柯先生飽受肛門不明疼痛、流膿困擾,每每發作,都讓他坐立難安,深怕一坐就像失速列車,分泌物持續滲漏並散發惡臭,一發不可收拾,嚴重時他甚至必須購買女用護墊使用,成天在外工作、通勤彷彿「被罰站」般,只能站不敢坐下,對工作、社交、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36歲正值壯年的林先生突然下肢癱瘓?緊急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乙型主動脈剝離!這條人體最粗、最大的動脈血管,因為剝離的地方靠近供應脊椎的動脈,因此造成突發性的下肢癱瘓!
「林醫師好!」老先生中氣十足地打招呼。 「你是…」醫師回過頭,愣了一會兒才認出來,「哇!你變好多啊!」 那是一位克隆氏症的病患,常常因為腹瀉、腹痛而住院,體重也減輕很多。林毅軒醫師分享,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他的白血球一度降到只剩100顆/ul,遠低於正常值,狀況不甚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