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開發隨筆】今天(又)卡關了嗎?(1)

最近工作上,數個劇本同步開發創作中,階段各自不同,決定記錄下試錯的心得,和找解方的過程路徑。筆記發散、不講求系統,每篇500字左右,一定有思考。
圖片來自網路
圖片來自網路
筆記一:真人真事≠好看。考據很重要,但不要被田調侷限
「這件事都可以拍電影了」。其實你我的離奇軼事,離要躍上電影院或出現在螢幕上,都還很遠啦(放心)。可能刻骨銘心的故事,只夠三分鐘的素材(殘酷)田調需要轉化成戲劇,戲劇需要衝突,才會好看。 1. 把握基本原理,加工戲劇衝突。 例如,寫法醫故事,現代的法醫因為技術進步,基本不會到現場勘驗(但凡事有例外)。如果需要,可以設計一個「非到現場不可」的理由。監視器壞了、關鍵證物漏了⋯⋯編就對了。 2. 用演的,少用說的。 不要把田調資訊直接塞給角色講,給觀眾上課。
筆記二:劇本怪怪的,癥結可能是主題。
有時候看劇本或故事大綱,覺得哪裡怪怪的,但又說不出來,可能是沒緊緊抓住主題。 中國知名編劇張冀曾提過,他認同「主題」即「事情」,主題就是「一堆人在某一天一起去做某件事。」這句話涵蓋了「誰」(主詞)要「做」(動詞)「什麼」(名詞)。 有時劇本看似沒問題,但又似乎全是問題,也許就是裡面的角色,各忙各的,像跑錯棚,每個單獨人物的行動和故事線,沒有為真正想講的核心議題服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影視產業勞工,工作經驗橫跨中國和台灣。 不斷找故事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