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隨筆】劇本就是要改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期工作開心也有、牢騷不少、卡關更多,我最近從常聽的podcast節目,獲得如何看待劇本寫作,以及劇本作為整體影視製作案一環的啟發。道理淺顯易懂,常提醒常新。
以下是podcast內容我節錄特別有感的部分:
「老套」是假命題,相同故事可以一說再說:
4月某期的Podcast訪問了《新創大騙局》(The Dropout)和 “The Girl from Plainville”的編劇/製作人,兩位剛好都是女性,她們近期的作品,剛好都是「真實事件改編」,主持人邀請他們談論改編新聞、真人真事的經驗和想法。
《新創大騙局》講的是知名「創業騙局」,伊莉莎白霍姆斯創立了公司Theranos,宣稱指尖一滴血可以驗百病,而到頭來只是一場空。這「醜聞」已有上百篇新聞、專題報導、專書、紀錄片討論,這個影集的原始版權則來自同名podcast。
The Girl from Plainville”版權來自Esquire雜誌一篇專題報導,講述2014年一位少年自殺事件,但警檢調查過程中,發現死者女友蜜雪兒生前多封簡訊鼓勵他自殺,她的女友因此被判定過失殺人罪。(案件中文介紹
伊莉莎白霍姆斯的新聞已是家喻戶曉,編劇們改編前思考的問題便是,同樣的事,還差她們再說一遍嗎?
和 “The Girl from Plainville”的「簡訊自殺案」亦同,這案件在美國當年相當知名,還差一部虛構的影集來討論嗎?
他們提到的突破口,都是「視角」。
不管Theranos的興衰,或是被裁定過失殺人的蜜雪兒,市面上有關的採訪、深度報導,都是從全知或是他者的視角來講來龍去脈;鮮少有人從主角,也就是兩位複雜當事人本身的觀點出發,來討論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但找到這個切口,就找到創作的路了。
「視角」、「觀點」,的確也是我近期與製作人、編劇在討論、修改劇本時不斷會出現的詞。它甚至會讓相同一件事情,長得完全不一樣,可以讓無聊變有趣,也可以讓價值觀從保守變爭議。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但永遠有人要聽故事,就看怎麼說得好聽。但這往往也是開發初期最痛苦的環節。
大衛芬奇要的劇本:
兩位編劇/製作人之一,曾寫過《破案神探》(Mindhunter),她分享了劇本階段,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請編劇「為角色寫劇本」,意即,單拉某位角色從第一到最後一集的角色曲線,用來釐清這個人物從頭到尾是如何變化的,再將人物放回原本劇本,看是否與其他角色的互動能成立。
這是好方法,以前完全沒想到!只是相當的費工……
編劇,去現場吧
兩位編劇聊到他們編劇生涯寶貴的經驗之一,是可以參與讀本會議、在拍攝現場工作( writer on set)。因為不同的讀本會議,能聽到不同製作人、平台、演員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劇本,幫助編劇理解劇本是怎麼「被讀」的。
去現場,除了理解製作端的工作,有助於日後寫劇本的影像化思考外,另一個重要收穫,是編劇們往往是最理解劇本、角色起承轉合變化的人,如果現場有任何台詞、情節改動,編劇可以協助判斷是否可行、之後場次怎麼相應處理、甚至剪接可以怎麼做。

當然,在老外的觀念裡,編劇去現場也是工作、是要付錢的。當下美國各工會針對工時工資的規範變化,以及COVID-19後製作成本的改變,很多尤其是新進編劇,往往只能待在編劇室裡,這是這兩位編劇覺得很可惜之處。
不過,也因為(有錢請)編劇在現場,劇本總是不停地在調整。美劇好看,其中一個中重要原因是劇本有機會(有預算、有時間、拍攝製作能配合)從頭改到尾啊。
劇本,從來不是獨立可以完成的工作,是集體創作,總是會不斷融合各方意見修改的。兩位編劇/製作人說。
我之前有聽過有些編劇不喜歡去現場、也不喜歡看自己被拍出來的作品。我其實能理解,因為在台灣的工作體系裡,比較常見的還是圍繞導演中心,彷彿現場製作大於一切,編劇經常被邊緣化,但又是一個作品不好時,受當其衝被嘲笑批評的對象。
所幸,這種情況有緩慢地在改變,近期也有聽到拍攝時,導演、編劇一起同坐在monitor前,看畫面討論的正面案例。
我自己的經驗,則是後期製作、剪輯、演員對劇本的反應、現場拍攝等等環節,都能學習到新的、審視劇本該注意的事情,而這些知識學校從來沒有教,包括寫作該注意的視覺變化(但又不能讓副導覺得場地太多要合併),轉場的重要性和設計感等等。
如果希望我們能走向好萊塢那樣編劇主導的Showrunner制,開發、編劇人員,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去了解影像產出各環節的知識吧。
avatar-img
7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indy 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考古的由來 最近剛好在做跟「性」有關的故事,因此只要看到、聽到跟情色有關的題目,都會特別留意。
之前是針對一個新聞事件,思考如何將整體虛構、故事化,這次想分享可以用於不同故事的「素材」。這類素材無法單獨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可以運用於許多完全不同類型的劇情中。 來講停電。
我來更新了,繼續拿新聞斷章取義。 前陣子看到跟軍火弊案有關的報導,瞠目結舌之際,立刻存下來。上週打算拿這則新聞來寫,烏克蘭就被開戰了,原來與戰爭有關的一切,離我們這麼近。
為何寫: 寫文章的起心動念,來自於兩位知名好萊塢編劇主持的podcast“Scriptnotes”,他們有一個不定時的單元 “How Would This Be a Movie”,從新聞、專題報導中找有趣的題目討論,這些新聞是否適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單元很有趣,對從業者而言也很有啟發。
考古的由來 最近剛好在做跟「性」有關的故事,因此只要看到、聽到跟情色有關的題目,都會特別留意。
之前是針對一個新聞事件,思考如何將整體虛構、故事化,這次想分享可以用於不同故事的「素材」。這類素材無法單獨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可以運用於許多完全不同類型的劇情中。 來講停電。
我來更新了,繼續拿新聞斷章取義。 前陣子看到跟軍火弊案有關的報導,瞠目結舌之際,立刻存下來。上週打算拿這則新聞來寫,烏克蘭就被開戰了,原來與戰爭有關的一切,離我們這麼近。
為何寫: 寫文章的起心動念,來自於兩位知名好萊塢編劇主持的podcast“Scriptnotes”,他們有一個不定時的單元 “How Would This Be a Movie”,從新聞、專題報導中找有趣的題目討論,這些新聞是否適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單元很有趣,對從業者而言也很有啟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Thumbnail
德國納粹的宣傳部長說過:「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相」,今天這本書就是謊話講了一千遍,雖然假的沒變成真的,但都成了金哥哥(戈戈)了。哎呀,金哥哥(戈戈)就是,錢啊。
Thumbnail
#新創大騙局 #新創玩家 #創造安娜 #食人魔達默 #串流王者#蛇惑 #摩薩德間諜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Thumbnail
阿爾卑斯的雪地是相比對法國法庭的荒謬更為冷冽的批判,妳必須顯得悲傷,否則妳就是有罪的。以致於即使在只有她一個人的場景裡,觀眾始終無法放心相信女主角,因為鏡頭始終是不可信的,是主觀、片面的,就像男女主角只能用非母語的英文對話,丹尼爾要將東西拿得很近才能看見
Thumbnail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超酷的概念:你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己寫的劇本裡! 想像一下,你每天都上演著同一部戲劇,台詞、劇情、甚至結局都一成不變。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我們被自己腦子裡的念頭和期待困住,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模式,然後怪現實不公平。 但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被困在自己的劇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Thumbnail
德國納粹的宣傳部長說過:「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會變成真相」,今天這本書就是謊話講了一千遍,雖然假的沒變成真的,但都成了金哥哥(戈戈)了。哎呀,金哥哥(戈戈)就是,錢啊。
Thumbnail
#新創大騙局 #新創玩家 #創造安娜 #食人魔達默 #串流王者#蛇惑 #摩薩德間諜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我們總是先對某事執著 進而與故事糾纏 最後被故事捕捉 ——— 宗薩欽哲仁波切
Thumbnail
阿爾卑斯的雪地是相比對法國法庭的荒謬更為冷冽的批判,妳必須顯得悲傷,否則妳就是有罪的。以致於即使在只有她一個人的場景裡,觀眾始終無法放心相信女主角,因為鏡頭始終是不可信的,是主觀、片面的,就像男女主角只能用非母語的英文對話,丹尼爾要將東西拿得很近才能看見
Thumbnail
今天,我要分享一個超酷的概念:你可能一直活在一個自己寫的劇本裡! 想像一下,你每天都上演著同一部戲劇,台詞、劇情、甚至結局都一成不變。你會不會覺得無聊? 這就是很多人的生活寫照。我們被自己腦子裡的念頭和期待困住,每天都重複著一樣的模式,然後怪現實不公平。 但事實上,你根本不需要被困在自己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