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小劇場1:關於太陽飽食而亡

  在加斯東.巴舍拉《火的精神分析》中提到「火的食糧」概念。他認為火就像是有生命般需要進食,在我們對於火的描述裡頭佔有主要地位。隨後他衍生引述了一篇前科學時代的文章,裡頭闡述了特別的觀點--關於太陽飽食而亡。文章是這麼說的:「最終太陽將吸入如此大量的異質物質,以致它不僅由此將擴展並像笛卡兒所說的那樣,鑲嵌在異質物之中,而且它將被異質物所滲透。於是,太陽將會熄滅,或者說死去,從構成它生命的發光狀態發展到昏暗狀態,即太陽真正的死亡。正如水蛭因吸血而死去一樣。」
  在這說法裡頭,我們留意到一個與以往的認知或想像截然不同的太陽。如今,在科學形容上,陽光主要被冠以「放射」、「給予」或「輻射」等,具有發散意味的詞語。而在神話、童話、文學小說甚至星座星盤個性解析等領域中,同樣大多數也以「展現」、「外放」、「熱情」或、「敞開」等陽性詞彙,對無論是太陽本體甚或是擬人化後的角色,來進行修飾與描繪。就連現代科學在針對太陽滅亡的預測上,也是以其在五十億年後因核燃料耗盡,核融合無法持續,遂而膨脹成白矮星招來太陽系之毀滅。
  我們鮮少讀見以「吸收」、「滲透」等與凝聚狀態有關的詞彙來用以形容太陽。就算五十億年後白矮星膨脹,吞噬掉太陽系內圈行星,包含了水星、金星或者地球,在這當中的吞噬,亦是由於星體膨脹遂而併吞掉範圍內的其他星球。那是種主動而為的過程,而非那獨特論點中,太陽「被動」被來自外界的異質給滲透,最終取代掉原有的星體本質,光芒盡滅,走向滅亡。
  在我的想像之中,這獨特論點所展現出的氛圍,似乎與冬蟲夏草這種中藥材的形成有些相似。那無非就是,寄生。來自外界的異質,就像是強迫植入蟲體的菌絲,在時光季節之流中,由內而外全面地將宿主滲透取代。到了最後隱藏於內裡的真相衝破表象,用一種潰堤式的、突發性的態度,將原宿主的死亡殘酷且毫無憐憫地揭露。
  但,看似殘酷的過程,攤開來說,無非是為了生存,為了能在這二元的地球,對抗綑綁眾生的食物鏈,而能生存下去。
  然而,太陽呢?
  那些投向太陽的宇宙煙塵是否有其目的性,是否在人類尚未能通盤理解的宇宙運作準則下,有個人體智慧難以想像的邏輯,正在我們頭頂上,遙遠的光年外,那麼理所當然地運行著。雖然,這獨特的論點說起來,不過是前科學時期,人們用那時的智慧,所去揣測出,相對於現代而言,略顯荒謬的臆測。但,同樣的,現代科學所能做的,也不過是以當今人類所能企及的頂尖知識去發想與驗證罷了。
  於是,我開始試圖去想像一個角色,一個關於人生讓外界強行佔據,以至於最後失去原有的璀璨光芒進而神智錯亂。一個在他人眼底,彷彿是被寄生一般,卻總是否認,強調那是做自己,嘮嘮叨叨直至終老的固執角色。
  但終究思緒繁瑣,如今尚未能有清晰明確的想法。現行我所能唯一肯定的,是若真有人以這般性格行經於世,那我想他終究會在老年被太陽所遺棄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邊緣生物。是相信劇場有神的古典份子 在信義區的角落用內心劇場寫小說 以哲學、神學、文學小說以及戲劇劇本作為閱讀嗜好 有著期望哪天能擠身經典之列的瘋狂夢想 長篇小說《病毒是神》 連載中 IG Krishnacaspar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