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面標題所說,因為這只是我看完以後寫的筆記。我只會條列式地記錄下我喜歡的地方,又或是認為可惜的地方。我並不會對本篇內容進行詳細的介紹,也不一定把文章收得有頭有尾,甚至可能會多少說到一些不是那麼討喜的話。如果不喜歡的話還請慎入。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建議看完劇場版本篇再往下看)
(目前木棉花期間限定公開整部影片,如果可以的話,建議盡快去看 > <)
【正文】
A. 【我認為要如何去評價這部作品,必須根據什麼角度去理解】
如果今天說要拍一部電影,以「戰國時代的感情跟戰爭戲」為主軸。從這個角度來看,本作是一部故事單純直接,節奏做得很不錯的一部作品。它可能沒有別的戰國作品複雜的權謀算計、人物多重感情支線,可是在自已的防守範圍內,好好把故事講得很清楚。
可如果說,今天拍這部電影有一個附加的條件,是「主要來看的客層是小孩子」
所以「有戰爭可是不能出現血腥鏡頭」、「故事要讓小孩子能看得懂」、「最好的話,還能讓陪看的大人不要覺得太無聊」。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我認為能更清楚看到戰國大會戰用心的地方。它很好的讓蠟筆小新這個現代日常搞笑的主題,放在偏寫實的戰國亂世而不顯得突兀,而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可以發現本作一直有在顧慮小孩子的觀點,雖然有故事前後共有兩場嚴肅的戰爭,可是戰鬥場面都會用軟性的方式處理:
1. 士兵無論是中箭或是中槍都不會流血,畫面只會演出士兵像是失去平衡那樣,失去力氣跌倒的感覺。
2. 近距離交戰中,直接殺傷的狀況會盡可能放在畫面外
3. 戰鬥結尾並沒有砍掉大藏井高虎的頭,而是用砍頭髮的方式處理
4. 結尾阿又中槍的鏡頭處理得很隱晦
關於第2點,主要發生在大藏井入侵的戰爭中段,劇情安排高聳的攻城車出現,用炸藥破壞城門,導致雙方必須進入近距離交戰的局面。這時候演出不能像是遠程攻擊那樣,只拍到遠處對方中槍倒下就好,而是需要描寫雙方互砍,很容易見血的畫面。製作組想到的迴避方式就像下面這樣:
又兵衛先把敵人推到畫面左邊,最後用「刺穿」的音效來隱晦說明殺死敵人,避免直接的血腥鏡頭。
到了下一幕,仁又衛門也是在跟「鏡頭外的敵人」戰鬥,最後一樣是以刺穿音效處理。或許是為了避免讓仁又衛門看起來像是在打空氣,後面放了另一組在交戰的人增加畫面豐富度。
以上種種安排,都可以看到本作極力在保持戰爭的嚴肅,可同時又避免太過殘酷嚇到孩子。
B. 【如何讓沒有戰鬥能力的人能參與一場戰爭】
本作的戰爭調性基本上是寫實的,可是這麼做容易產生一個問題是:
沒有辦法戰鬥的野原一家、阿廉,會有一大段時間是在安全的遠處「看戲」的狀態。為了讓這些無法戰鬥的主要角色,跟戰場的現況有更強的連結性,本作進行了以下安排:
讓小新跟廣志跑去城牆最前線,讓觀眾用他們的視角,經歷第一線的激烈戰況。最後,廣志好不容易千辛萬苦把小新抱回去,把第一線的緊張傳達給阿廉知道。
可以留意侍女吉乃跟廣志驚恐的反應,透過這個方式讓阿廉去感受戰場正在發生什麼事,也能強化後面阿廉堅持要跑到前線瞭望台的動機。如果沒有這一段,後面阿廉就突然離開主城衝向瞭望台,感覺就會少了點什麼。
C. 【在嚴肅寫實跟輕鬆的氣氛之間做平衡】
同時安排小新跟廣志去戰場前現,是很重要的。
廣志要做的,是表現人類碰到真實戰場會有的反應,用他的害怕和慌張,來傳達「被那些刀劍砍到會受傷」、「被那些槍砲打到會死」的緊張感。
可是,如果試著想像,戰場上只有慌張的廣志一個人看著士兵一個個在旁邊倒下,那麼氣氛對小孩子來說可能就太嚴肅了。所以劇情中讓小新不知道這個戰爭的危險性的孩子,像是在玩一樣跑來跑去平衡氣氛。
觀眾能夠一面用廣志的慌張感受戰場的寫實,一面用小新玩樂的心情緩和壓力。
而這個平衡的掌握,也一路延伸到最終直闖高虎本營的那場戰鬥。
D. 【打王的高潮戰:野原一家的參與感】
(大藏井的入侵戰爭中,並沒有直接提過敵我兵力的差距。不過,當野原一家清晨開車逃離戰場的時候,鏡頭簡單帶到了又兵衛的部隊色黃色與大藏井的紅色,用這一幕簡短解釋了又兵衛的突襲是很絕望的)
前面提到過,這部作品一直在控制氣氛的鬆緊程度,當又兵衛的敢死隊打到中斷開始被被敵人包圍,場面的激烈和絕望程度漸漸加強。接下來就換成野原一家開車衝進戰場,讓場面調性一下子轉成熱血歡樂的氣氛。
而最後闖到高虎的面前,決鬥安排成兩場,
一場是又兵衛與護衛的硬碰硬,這場超拼命的武戲,讓戰鬥有很強的真實感。
而面對大藏井高虎本人,則是由野原一家用相對不那麼正經的方式來收尾。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平衡,有真實的肉搏戰,但不會戰鬥的的野原一家「以他們的方式」參與到戰鬥。
E. 【兩個奔跑場景的交疊:阿廉的參與感】
接下來我想討論的,是這部作品如何堆疊出阿廉的「參與感」。
當又兵衛衝破敵人無防備的第一道防線,準備開始接戰已經清醒的敵人。
在這個時間點,故事安排讓阿廉打算去城門口的瞭望台。
這一段做了一個很漂亮的安排,是讓侍女吉乃抓著阿廉的衣服攔住他。
可以看到上面的阿廉,仍穿著身為公主的華麗和服。可隨著阿廉堅持要往前,吉乃抓住衣服的動作不只讓觀眾看到阿廉的意志有多麼堅定。
更重要的是,阿廉那身公主華美的和服,也順勢被脫了下來。
我不確定製作組是有刻意設定,或是無意識中安排,不過這個構想真的很厲害。能讓阿廉在表達自己決心的同時,把身為「公主」的那一部分放開。
接下來,隨著戰況越來越激烈,劇組選擇把兩段戲放在一起。
A段是又兵衛往前衝刺,頭部差點中槍。在此之前,又兵衛不曾有受傷或是受挫的表情,這是讓觀眾第一次感受到「又兵衛不是無敵的」。
B段是阿廉跑到最下層,準備衝向門口的觀測台。
在這邊可以試著想像,如果阿廉在前面那場戲沒有脫掉和服,以公主的姿態跑向城門,那感覺會完全不同。我並不一定認為穿著和服跑不好,不過考量到「階級」一直是阿廉跟又兵衛相戀的束縛,我比較喜歡他脫掉以後跑的感覺。
如果冷靜下來想,其實會發現A段跟B段的危險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A段的又兵衛是在搏命殺敵,而B段的阿廉說實話只是在城內跑步而已,他的狀況可以說十分安全。
可是透過這樣把兩個奔跑並列起來,就能把
「阿又拼命在戰場奔馳,跑向越來越激烈的死地」
跟「阿廉拼命往前跑,想要跑到最前面去看阿又怎麼樣」
兩人的狀態合在一起
這麼一來,就能強烈地傳達出阿廉在這場戰爭中的參與感。
而這個參與感不用親自上戰場,也能透過這個方式接出來。
我認為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
而阿廉最後跑向的瞭望台,可以看到畫面左上角有小新跟廣志當初跑到最前線的時候,炸彈炸出來的洞。
我認為劇組讓這個洞再次出現,就能交代出「阿廉到達最前線的瞭望台」。這個地點的相對位置,劇組一直有在顧慮,我認為也是很棒的地方。
F. 【關於結尾:又兵衛那場戲】
而最後,仍然不免俗地要提到,又兵衛死亡的那一段。
那場戲在我小時候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就暴哭,而過了那麼久我的時候,我什麼劇情都不太記得了,唯獨又兵衛跟小新騎在馬上的那一幕,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
就如前面所說,這部作品盡可能不會直接拍到流血的畫面。而在處理又兵衛中槍這一段,也安排了一連串的分鏡。從阿廉朝著他們揮手、阿廉終於放心低頭、聽到槍聲抬頭、先拍小新的表情、最後才很隱諱地拍到,他背後的又兵衛不尋常的樣子。
如果只是單純一槍飛來,阿又中彈倒下,對觀眾來說就是很突然的、很快的一幕。或許那樣子做會有很強的戲劇性,但這部片選擇用很冷的方式處理,讓讀者一步一步,從槍聲、從阿廉的表情、從小新的反應一路到又兵衛的異狀,最後讓又兵衛像是無機物一樣,隨著馬往前移動慢慢地往路邊掉下去。
而倒下的又兵衛反應也十分淡然,彷彿已經預料到會有這一天。
這一連串分鏡的效果,是把單純一槍一瞬的時間,拍出很久很久、近乎時間凝滯的感覺。可以讓觀眾有很長的緩衝去吸收、理解整個場面的特殊性。
G. 【小結】
坦白說,原本要重看這部作品,我十分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長大的關係,覺得這部片很幼稚很簡單、沒有我當初想像那麼好看,可是重看以後我發現我還是很喜歡,而且看到了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地方,了解了「為什麼這一幕我會印象深刻」,這是很開心的一件事。
實際上,仍然有很多刻劃人物的小細節,沒有辦法在一篇文章內全部提到。
就好比阿廉在樹林碰到強盜,而當又兵衛殺出來的時候,阿廉並不是求救,而是說:「我沒事,冷靜一點」即使還在困境之中,仍然能叫又兵衛不要殺人。
我很喜歡那一幕,非常簡單扼要地說明了阿廉的性格、他對又兵衛實力的理解,以及兩個人之間的默契。
除此之外,連吉乃這樣的配角都有用小動作默默帶出他的性格:
在一開始小新講他們家庭的打鬧的時候,吉乃是唯一沒有笑的人。
可是當小新叫又兵為「阿又叔叔」的時候,吉乃忍不住笑了出來。
當戰爭結束,阿廉在城門揮手的時候,原本吉乃想要阻止他不成體統,最後卻只有幫他拉起袖子。這些小地方或許不太會有人特別意識到,但都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小動作,堆起了一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