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食道癌控制不易、轉移風險高 術後輔助免疫治療抗癌效果佳

吃東西卡卡、長時間吞嚥困難,別以為改吃流質或容易下嚥的食物就好,小心可能罹患食道癌。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台灣胸腔暨心臟血管外科學會秘書長黃才旺表示,食道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求診患者中高達6成已是三四期 ,不僅較容易復發轉移、治療選擇也較為受限。所幸近年免疫療法傳來好消息,成為食道癌治療新利器,且使用在輔助性治療上,在無疾病存活率、降低癌症復發風險表現佳 ,成為患者治療的新選擇。
黃才旺主任指出,食道管腔大、具彈性,即使有腫瘤,也不容易早期察覺。加上不少患者忍功了得,即使吞嚥困難或感覺喉嚨卡卡不舒服,也情願改吃其他流質或容易吞嚥的食物,不太會主動就醫;另有部分民眾誤以為吞嚥困難是胃食道逆流或腸胃潰瘍性疾病所致,自行購買胃藥或服用保健品,因而錯失早期發現治療、及早安排根除性手術切除食道腫瘤的契機。若食道癌邁入中晚期,因無法直接進行根除性手術,現行的治療方式是先做化放療,待腫瘤縮小後,再安排手術切除,治療難度提升外、預後表現普遍不佳。
「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即使接受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之後再安排手術切除腫瘤,仍有超過五成以上病患在術後1至2年疾病復發 。」黃才旺主任解釋,食道癌治療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跟病人身體及營養狀況、目前可使用的藥物有限、以及食道腫瘤的生長位置密切相關。除了患者的身體太虛弱或合併有營養不良情形,都會影響食道癌的治療成效外;以往食道癌的治療藥物屈指可數、僅2至3種而已,且無有效標靶治療表現亦不佳,造成治療選擇受限。
所幸近年來免疫療法在治療表現上傳來不少好消息,且可做為術後的輔助性治療。當患者術後發現有食道或淋巴結殘存腫瘤細胞的特定族群,透過免疫療法輔助性治療,有助下降腫瘤復發及轉移風險、復發率。研究指出,統計患者整體存活中位數至少增加10個月。黃才旺主任分享臨床觀察,食道腫瘤的生長位置與週邊組織連結緊密者,通常癌友術後半年或一年就可能復發;但接受免疫治療的中晚期食道癌病友除了病情穩定控制中,也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黃才旺主任提醒,食道癌的治療除了手術、放化療,也有新興的免疫療法,呼籲患者積極治療外;由於50到70歲中年男性是食道癌的高危險族群,若平時有抽菸、喝酒(尤其是烈酒)、嚼檳榔、吃太熱燙食物、醃漬食品等習慣的人,很容易好發食道癌。民眾一旦出現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摸到脖子腫塊、短時間體重驟降(3個月減輕5至10公斤)等,若症狀持續1個月仍未緩解,最好儘速到大醫院的胸腔外科或腸胃科做進一步檢查,以確保安全。
1506-TW-2200055 NV-071122-PR-01 【廣編特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