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反覆性腹痛、腹瀉、消化性潰瘍、低血糖,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突破晚期治療瓶頸,醫師圖文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為胰臟腫瘤辭世,然而奪走賈伯斯性命的並非胰臟癌,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黃文冠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常發生在消化道,例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以小腸居多,台灣則是以直腸最多,患者往往是做大腸鏡、直腸鏡時,意外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指起源於各種神經內分泌細胞的腫瘤,顧名思義就是具有神經和內分泌這兩種成分,黃文冠醫師指出,神經的意思是,它的結構跟神經元某些部分有點相似,具有比較緻密的核心顆粒。內分泌的意思是,這種腫瘤具有內分泌的功能,可能會分泌胰島素、胃泌素、升糖素等激素對人體造成影響。

神經內分泌腫瘤可分成「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黃文冠醫師解釋,大約20%至3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功能性」,因為腫瘤分泌激素到血液中,而產生相對應的症狀,不同的激素會造成各種不同的症狀,例如消化性潰瘍引起腹痛、腹瀉、血糖異常升高或降低引起暈眩、咳嗽甚至引發喘鳴,或皮膚潮紅等。

大約70至80%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屬於「非功能性」,這些腫瘤可能也有分泌激素,但是因為分泌的量較少,而沒有產生對應的生理活性,病人不會表現出相關症狀,但是抽血、驗尿還是會發現某些數值異常升高。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源自於神經內分泌細胞,黃文冠醫師指出,由於人體的各個器官,或多或少都具有神經內分泌細胞,所以都有可能產生神經內分泌腫瘤。較常見的是發生在消化道,約占70%至75%,如膽、胃、小腸、大腸、直腸、胰臟等;大約20%至25%,是發生在呼吸系統;出現在其他內分泌器官較為罕見,如甲狀腺、腎上腺等。

由於大部分病人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神經內分泌腫瘤,往往是健康檢查作胃鏡、大腸鏡時意外發現。黃文冠醫師說,至於有症狀患者,在診斷上仍有相當複雜度,因為腹痛、拉肚子、咳嗽、暈眩等非特異性症狀很容易跟其他疾病混淆,無法在第一時間診斷,所以從症狀發生到確診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會經過大概5至7年。大家如果有消化性潰瘍、低血糖、腹瀉、暈眩等症狀,持續反覆性且莫名查不出原因,務必就醫接受評估或進一步檢查。

突破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瓶頸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方式很多元,黃文冠醫師說,「開刀是最優先的治療考量,如果第一時間沒辦法開刀,可以使用生長抑制素、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性核素療法等。醫師會根據是否有功能性症狀、病理分期、腫瘤大小、腫瘤、腫瘤檢體生長抑制素受體表達情況、腫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並整合各科別的專業,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如果腫瘤較小顆,能夠接受手術的患者,相對預後較好,黃文冠醫師說,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生長相對緩慢,術後只要定期追蹤即可。

raw-image

如果發現時已經無法開刀、或是轉移、復發等相對比較晚期的患者,就會需要全身性治療,但往往經過生長抑制素、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後,疾病可能還是漸漸惡化。為了突破治療瓶頸,目前還可以使用放射性核素療法例如鎦。黃文冠醫師說,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常具有很豐富的生長抑制素受體,放射性核素療法便是將放射同位素與能夠和生長抑制素受體結合的藥物綁定在一起,如此一來,藥物就像精準導引的飛彈,一端能與神經內分泌腫瘤結合,一端能發出放射線,針對腫瘤細胞準確地進行放射線治療,有助於提升晚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成效。

因為放射性核素療法需要利用生長抑制素受體,所以腫瘤細胞的生長抑制素受體必須呈現陽性,才有辦法發揮作用。黃文冠醫師說,患者可以和醫療團隊詳細討論,共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貼心小提醒

神經內分泌腫瘤大多沒有症狀,如果出現症狀,可能會以反覆腹痛、腹瀉、潰瘍、低血糖、暈眩來表現,黃文冠醫師提醒,如果有相關症狀且反覆發作卻查無明顯原因,務必盡快就醫,才能及早發現,把握治療時機!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莫名反覆性腹痛、腹瀉、消化性潰瘍、低血糖,當心神經內分泌腫瘤,突破晚期治療瓶頸,醫師圖文解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8會員
733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僵直性脊椎炎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痛?」,聽醫師分享更多僵直性脊椎炎的資訊。
2025/04/29
「僵直性脊椎炎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痛?」,聽醫師分享更多僵直性脊椎炎的資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肝臟腫瘤及頸部淋巴結切片後,病理報告為神經內分泌腫瘤,G1-G2,胃鏡及大腸
Thumbnail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患者,因為數月持續腹瀉且在右頸部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而就診。」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佳宏醫師表示,「患者並未意識到這些症狀與腫瘤有關,但在經過全身檢查發現,左側鼠蹊部亦有淋巴結腫大,而肝臟也有三顆腫瘤,肝臟腫瘤及頸部淋巴結切片後,病理報告為神經內分泌腫瘤,G1-G2,胃鏡及大腸
Thumbnail
各種疑難症狀,不知到底該看哪一科 在我罹癌前,我對健檢幾乎一無所知。以前,我認為只要身體不舒服,到醫院醫生就會幫我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解決。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不然,因為醫院裡有許多科別,有內科、外科、有神經內科也有神經外科等等。
Thumbnail
各種疑難症狀,不知到底該看哪一科 在我罹癌前,我對健檢幾乎一無所知。以前,我認為只要身體不舒服,到醫院醫生就會幫我找到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解決。但我後來發現其實不然,因為醫院裡有許多科別,有內科、外科、有神經內科也有神經外科等等。
Thumbnail
你或許從未聽說過神經內分泌腫瘤,然而,正是因為賈伯斯,蘋果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也曾與這種疾病奮戰而引起關注。
Thumbnail
你或許從未聽說過神經內分泌腫瘤,然而,正是因為賈伯斯,蘋果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也曾與這種疾病奮戰而引起關注。
Thumbnail
內分泌科 主要是負責診治內分泌疾病和代謝疾病。一般來說,內分泌疾病是由於內分泌系統分泌的激素失調導致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而代謝疾病則是由於代謝異常導致的疾病,例如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症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到內分泌科就診的 常見疾病及其表徵: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是指由於甲狀腺功能亢
Thumbnail
內分泌科 主要是負責診治內分泌疾病和代謝疾病。一般來說,內分泌疾病是由於內分泌系統分泌的激素失調導致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而代謝疾病則是由於代謝異常導致的疾病,例如高膽固醇血症、肥胖症等。以下是一些可能需要到內分泌科就診的 常見疾病及其表徵: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疾病是指由於甲狀腺功能亢
Thumbnail
「醫師,公司體檢發現我的血壓、血糖都偏高。」28 歲的陳小姐拿著報告進到診間。 由於患者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家族史,於是醫師便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林怡瑄醫師回憶起病患回診時,提到容易感到疲倦、無力,於是便替她抽血檢測,結果發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特別高。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的腦下垂體有
Thumbnail
「醫師,公司體檢發現我的血壓、血糖都偏高。」28 歲的陳小姐拿著報告進到診間。 由於患者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家族史,於是醫師便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林怡瑄醫師回憶起病患回診時,提到容易感到疲倦、無力,於是便替她抽血檢測,結果發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特別高。後續的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的腦下垂體有
Thumbnail
神經內分泌瘤可於身體各處發生,但較常在消化道出現,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胰臟等處,約佔70%。例如賈伯斯的神經內分泌瘤長在胰臟,而羅馬假期中的女星奧黛麗赫本,則是因為源自闌尾的神經內分泌瘤過世。 若未及時接受治療,神經內分泌瘤將會侵犯周遭器官,也可能經由淋巴、血液循環,轉移至淋巴結或遠端器
Thumbnail
神經內分泌瘤可於身體各處發生,但較常在消化道出現,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直腸、胰臟等處,約佔70%。例如賈伯斯的神經內分泌瘤長在胰臟,而羅馬假期中的女星奧黛麗赫本,則是因為源自闌尾的神經內分泌瘤過世。 若未及時接受治療,神經內分泌瘤將會侵犯周遭器官,也可能經由淋巴、血液循環,轉移至淋巴結或遠端器
Thumbnail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為胰臟腫瘤辭世,然而奪走賈伯斯性命的並非胰臟癌,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黃文冠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常發生在消化道,例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以小腸居多,台灣則是以直腸最多,患者往往是做大腸鏡、直腸鏡時,意外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
Thumbnail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因為胰臟腫瘤辭世,然而奪走賈伯斯性命的並非胰臟癌,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黃文冠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常發生在消化道,例如胃、小腸、大腸、胰臟等處,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以小腸居多,台灣則是以直腸最多,患者往往是做大腸鏡、直腸鏡時,意外發現神經內分泌腫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