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號那些在家鄉趴趴走的記憶:讀《我台北,我街道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17年我隨著攻讀博士班的男人赴美,迄今超過五年,由於求學、實習、博士後各階段有水草的地點不同,先後住過紐約州的Ithaca、Syracuse,北加州的Sunnyvale,賓州的Pittsburgh、麻州的Boston,微妙的是,每到一個新地方,我就不由自主地台北長、台北短。

從象山看到的台北信義區景色

從象山看到的台北信義區景色

「Boston地鐵竟然要停駛維修一個月!台北捷運只有在2001年納莉風災時淹水,才有部分路線關閉維修超過一個月,我還記得那陣子上學搭公車擠到爆炸。」

「先前住的Pittsburgh公寓很像台北的衡陽路,附近是二、三層樓的傳統老公寓,有浮雕門廊,一樓是商場,有二手書店、拉麵店、玩具禮品店、服飾店、美容沙龍,對街是勞力士、珠寶店、法式蛋糕店,還有一整棟音樂補習班,有好幾路公車經過……」

「北美熱浪警報說氣溫高達華氏100度,台北的夏天都是這個溫度而且濕度還更高呢。這波熱浪才幾天,我在台灣歷練超過三十年,沒問題!」

在亞洲超市購入豆瓣辣醬,我向男人說起搞新創公司的那些年,會抽空去城中市場的羊城小館獨自點一條大辣豆瓣魚怒吃,期待這罐調味料能還原記憶中的滋味,他對我的行為下了結論:「你真的超愛台北。

庶民賃居的、權貴向統治者表達忠誠的水泥叢林

我愛台北嗎?我在台北市出生、居住、求學,首次謀職是2008年大學畢業後的夏秋之交,22歲開始工作的幾個月後搬離原生家庭,展開在外租屋的真.成年期,在這以前的我即使法律上已成年,本質仍不脫是個小鬼。

初出社會時,我曾在永康街某棟一直在爭論要都更的老公寓賃居,對《我台北,我街道2》中詹宏志先生、陳嘉新醫師筆下和觀光無關的永康街頗有感,台北市房價漲勢不間斷,幾年下來已經是數倍價格,單靠薪水想買台北市的房子?去買張彩券再跪求神明吧。

曾有金控業公關向我索取寄送年曆的地址,我報出永康街某巷某號,對方瞬間嚇得吃手手:「原來你是大小姐,住這麼高級的地方!」我一頭霧水:「哪有?都講都更講幾年的老房子了。」對方已正色說起新居落成後煩請通知、要登門祝賀云云,我唯有尷尬而不失禮地微笑,房東獲利跟我這名租客沾不上關係。

除了常民的居住,書中有許多過往我沒有關注或不曾涉足的面向,例如凌宗魁用建築史的觀點談台北地景與人物的故事。

原本設立於中國重慶的大陸工程隨國民政府來台,除了承包許多重要公共工程,1970年代先後在台北市精華地段興建了「光復」、「大陸」兩棟大樓,用巨資建設撐起的四字對仗不只迎合當局喜好,同時宣示自己的忠誠,政治選擇和家族的另一分支--殷汝耕(台灣高鐵首任董事長殷琪的叔公)不同。

殷汝耕曾加入同盟會、追隨黃興參與辛亥革命,與孫文一起討伐擅自稱帝的北洋軍閥領袖袁世凱,算起資歷比蔣介石還長。1935年,曾受過日式菁英教育的殷汝耕受日本扶植,成為冀東政權的主席,當時中國各地方有不同的派閥割據,與外國勢力的關係錯綜複雜。

二戰後日本投降,1947年冬季,殷汝耕因漢奸罪在南京遭槍決,當年有上萬民眾旁觀這場統治者安排的漢奸伏法大秀,已是民國多少年了,叛徒必須遊街處死棄市的操作,依舊充滿帝制時代宣示正統、強調效忠的套路。

我是使用《認識台灣》歷史教材的頭幾屆學生,中國史地簡化了不少,也很容易想像,即使教材沒簡化,也不夠篇幅或有好的切入角度去提這些人物和故事,過去的政治風暴從方方面面影響我出生成長的地方,即使我當下渾然不覺

都市傳說匯集地西門町

我的少女時代幾乎都在讀教科書應付考試,假日去西門町逛街算是一種狂野的自由。爸媽年輕時在日新戲院排隊看史恩康納萊演出的007,但90年代的長輩老師一致認為西門町「很亂」,最具體勸小孩不要涉足那邊的理由,是有變態會拿愛滋針頭隨機扎路人、在黑暗中扎看電影的人,或是愛滋針頭藏在公共電話退幣口等等,這類內容的連鎖信也在同學間瘋傳。

台北車站捷運地下街尚未落成的時代,想要找動漫周邊模型玩具,奇摩家族(另一個時代的眼淚)總有網友指示要去西門町萬年大樓裡面的店舖找,問題萬年大樓位於都市傳說的核心處,這時是要忍住物慾別去?還是設法瞞住家長老師呢?高中讀北一女有地利之便,我偶爾和朋友在下課後結伴去逛,再到萬年的地下一樓吃東西。

現在的西門町捷運站六號出口附近

現在的西門町捷運站六號出口附近

2021年我讀完謝宜安的《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其中一節就在考究愛滋針頭扎人的謠言從何而來?唯一真實發生過、有實地通報的是2000年4月1日,女學生搭公車時被針頭攻擊並且被貼了「恭喜你得了愛滋病」紙條,後來證實是不明人士的惡作劇,女學生沒有染疫,事件發生地也不在西門町,而中華電信早在幾年前就檢查過全台灣六萬多台公共電話,都沒有發現針頭。

愛滋針頭的都市傳說從1992年到2008年都在西門町徘徊不去,很可能是社會對同志族群與特定疾病的不解恐懼大匯流。

交叉閱讀《我台北,我街道2》,陳柏言的〈昆明〉、李桐豪的〈走在一場電影裡〉寫男同志社群的交往互動,尋找愛、慰藉、青春火辣的肉體,場景在西門町的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多年前有裝設性病防治所的招牌,以及三溫暖和電影院,若沒有涉足過,文字也帶我們去過了。

那些跑國會新聞的午後,一起嗑雞排的交情

raw-image

工作幾年後,我從財金轉跑政治線,讀到書中親民黨發言人吳崑玉的〈慣看秋月春風的台灣政壇第一路〉,談在立法院工作、不同層級的人出沒的飲食店與鄰近的政治周邊產業辦公室,飯桌上談些什麼呢?容我用間諜家家酒的安妮雅表情,呵。

跑國會時吃過無數次青島排骨,去過蜜蜂咖啡,也偶爾光顧喜來登飯店的餐廳包廂,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的辦公室在院外,我則是路過就會進去聊聊,本周能跑出什麼新聞題材,常常就靠這樣的聊聊,一次在深夜專訪柯建銘,採訪結束後他興致高昂,額外導覽了協商空間與他的藏書藏品。

這裡各階層的人都有故事可說,我與助理們交換八卦時,如果天氣好肚子有點餓情緒又需要炸物撫慰,我們會走往鄰近的開南商工後巷,那邊有水煎包與雞排攤車,現炸現煎,物美價廉,從中午擺到傍晚,務必得搶在附近高中生下課前來否則吃不到,站著排隊算放風,不想等待就先打電話預訂到攤取貨。

而情感與記憶無法預定處理好到店取貨的,這本書以陳雪頗具自傳色彩的短篇小說〈夜那麼深〉作結,呼應了我對台北/台灣的情感,因為有知心的人們在--

夜那麼深,彷彿會走進黑暗裡再也出不來,這條街,就像D的那個碉堡,他們說的話,說過的故事,那些擁抱,就像高粱酒灌進身體裡,但得到的不是麻痺,而是一種近似於愛,不,那確實就是愛,一種純度極高的友愛,確實讓她騙過了死神,熬過了最絕望倉皇的歲月。

一個既是作者也是讀者的機緣

回想起來,我以記者為職鎮日在台北迷走,俯拾皆素材,只是不符合財金或政治線的新聞需求,總之先把那些人事時地物心得感想通通記錄下來收進口袋裡,一直寫、一直找題目、再一直寫下去。

發行第一本個人作品小說之後,不時想著「應該要寫更多與台北有關的故事」,能在主編李金蓮的邀請下,參與《我台北,我街道2》,和夢幻陣容的作者群:羅智成/詹宏志/李桐豪/陳嘉新/劉梓潔/楊富閔/徐淑卿/陳慧/李昂/吳崑玉/張國立/廖志峰/夏夏/孫梓評/陶曉嫚/邱比/林昆穎/凌宗魁/陳柏言/蔣亞妮/張娟芬/陳雪(依文章順序排列)一起書寫,有了一個既是作者也是讀者的機緣,真是萬分感謝。

對號入座自己的曾經、理解這座城市所有一切的並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2022/09/16
末代聯考生+杭州仁愛路口附近的土生土長台北人幫推一下。不過出國以後每次回家都覺得那一帶變很多,高樓越蓋越多,生活機能越來越爛,永康街隨著冰館開了以後觀光化,小時候熟悉的街景都不見了。
陶曉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9/16
說來我們年紀差不多,對於學生時代台北市發生的大事有應該很有共同記憶。 有時也覺得台北市的一些地方很需要改變,市容、公共空間、交通規劃的確比小時候進步得多了,而每次回去也感到如果要再重新回到這裡生活,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麟左馬-avatar-img
2022/09/15
我以前接待外國學者,除了故宮博物院,也常常帶他們去西門町。一個城市新舊混雜的生活場域還是迷人過新簇簇的玻璃帷幕大樓。
陶曉嫚-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9/16
西門町你都怎麼帶路呢?我喜歡的老天祿蒟蒻丸後來在台北車站也買得到了,成年之後發現獅子林大樓10F有推港點車的金獅大酒樓,日新戲院在我讀大學時重開張了幾年,我還買了十張套票呀...
avatar-img
麟左馬騳驫
284會員
244內容數
麟左馬,旅美台灣小說家,主要寫科幻跟推理。已出版作品裡最滿意的是《搏落去》
麟左馬騳驫的其他內容
2025/04/15
無法靜心的時刻,能鑽進一本書裡,就能享有一段平靜。短篇小說集,就是我的居家旅行必備良藥。
Thumbnail
2025/04/15
無法靜心的時刻,能鑽進一本書裡,就能享有一段平靜。短篇小說集,就是我的居家旅行必備良藥。
Thumbnail
2025/01/19
保守派跟自由派究竟差別在哪?人類為什麼基本上處處都分成這兩大陣營?
Thumbnail
2025/01/19
保守派跟自由派究竟差別在哪?人類為什麼基本上處處都分成這兩大陣營?
Thumbnail
2024/12/30
2024 讀的小說大約五十本,有三本讓我覺得:原來小說還能這樣寫。
Thumbnail
2024/12/30
2024 讀的小說大約五十本,有三本讓我覺得:原來小說還能這樣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疫情的陰霾終於過去了,四年不見的台北,會有何變化嗎?下了飛機到了住所安頓行囊後,立刻奔往「戶政事務所」辦理恢復戶籍手續,居然不到一小時就全部辦妥,可見現下公務人員效率超高,值得給讚。神速方便的捷運,在台北無弗遠近都能迅速地到達。都市建設的進步,的確可以直追世界。
Thumbnail
疫情的陰霾終於過去了,四年不見的台北,會有何變化嗎?下了飛機到了住所安頓行囊後,立刻奔往「戶政事務所」辦理恢復戶籍手續,居然不到一小時就全部辦妥,可見現下公務人員效率超高,值得給讚。神速方便的捷運,在台北無弗遠近都能迅速地到達。都市建設的進步,的確可以直追世界。
Thumbnail
古代人們安家落戶辛苦經營後,修築城牆防護天災人禍,有了城門和城樓,方便了進出交通和瞭望守衛。若干年後,卻成為都市發展和交通的障礙,城牆拆除改成陽關大道,城門僥倖留下,也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Thumbnail
古代人們安家落戶辛苦經營後,修築城牆防護天災人禍,有了城門和城樓,方便了進出交通和瞭望守衛。若干年後,卻成為都市發展和交通的障礙,城牆拆除改成陽關大道,城門僥倖留下,也只能成為歷史的回憶。
Thumbnail
不時想著「應該要寫更多與台北有關的故事」,能在主編李金蓮的邀請下,參與《我台北,我街道2》的寫作計畫,真是萬分感謝。
Thumbnail
不時想著「應該要寫更多與台北有關的故事」,能在主編李金蓮的邀請下,參與《我台北,我街道2》的寫作計畫,真是萬分感謝。
Thumbnail
這是從光復南路巷弄看過去的台北101與國貿33,傳統手機的拍攝效果不是很好,但九年過去了,這裡景象其實變化不大,是不是很符合外國人對東南亞國家的印象呢??
Thumbnail
這是從光復南路巷弄看過去的台北101與國貿33,傳統手機的拍攝效果不是很好,但九年過去了,這裡景象其實變化不大,是不是很符合外國人對東南亞國家的印象呢??
Thumbnail
公車駕駛撥動開關,車門立即匡啷匡啷的向兩邊彈開,這一站是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斜對面一片白體藍頂的建築映照著藍白色的天空,是台北重要的地標之一,也是我中學生活的起點。時間會撫釋傷痛,也會改變許多東西。
Thumbnail
公車駕駛撥動開關,車門立即匡啷匡啷的向兩邊彈開,這一站是信義路杭州南路口,斜對面一片白體藍頂的建築映照著藍白色的天空,是台北重要的地標之一,也是我中學生活的起點。時間會撫釋傷痛,也會改變許多東西。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這次接續沅陵商圈、重南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這次接續沅陵商圈、重南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來一趟台北市商業處輔導
Thumbnail
​  台北市城中區日治時期台北城最核心地帶。就地理位置在今日台所在地台北市西南側,本地帶地勢平坦之地形。本區發展較鄰近的艋舺、大龍洞、大稻埕晚開發,因清治時期設立台北府治而形成市街,後為中華民國總統府及中央行政機關所在地成為行政機關所在區域。這裡是昔日城中區值得旅人慢慢地探索。來一趟台北市商業處輔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