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英國央媽來了

髮夾彎不是台灣政府官員專利,英國央行雷厲風行開啟”暫時性但是以任何必要的規模”的長天期債券購買,並延後QT行動,來穩定公債市場。

理由是市場失靈。
英國公債殖利率快速攀升,一來使負債驅動投資(Liability Driven Investment)策略的pension fund繳交保證金壓力山大,拋售公債、公司債、股票來籌措現金:二來令銀行金融機構紛紛停止或是緊縮新房貸承作,對民眾信貸造成重大衝擊。
筆者在英國沒有危機這篇說明的,是長期國家會不會出現違約危機。然而細究到公司、民眾、金融機構,就不一定撐得住。當前宏觀環境惡劣,金融體系複雜,一個導火線造成類似上段的惡性循環也是防不勝防,偏偏又遇到政客豬隊友火上加油,能夠hold住全場的還是只有央媽了。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只是到底干預的底線在哪裡,免得養出啃老媽寶呢?今年的經驗可以看出,全世界都提高policy put門檻,不是市場哭夭就會出手,非得等到看起來要快失控之際。央媽也是人,就算比常人有耐心終究會感受恐慌的情緒,當投資人覺得沒救的時候,也差不多快坐不住了。目前也觀察到干預還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顯著影響到一般大眾:譬如中國保交樓事件之後才終於對一些發債進行擔保、6月美國消費出現問題FED才一度考慮緩升息、以及這次英國影響到退休金與房貸BoE就來救市。
回到英國央行的行動,本質上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但是短期賭上央媽爺爺的名聲,日不落帝國即使日落仍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沒道理一出手就被打趴,就像日本當初祭出YCC殖利率曲線控制,也有效了好一陣子。而對於未來的implication筆者有兩點想法:
  1. FOMC投資密碼所述,樂觀的理由只有置之死地於後生,如今英國的系統性風險塵囂至上,逼出今年大國央行首見托底的行動。說不定賽翁之馬焉知非福。
  2. 在通膨高企經濟低迷的展望之下,英國的政策組合[寬財政/緊貨幣]很可能是未來新常態,不排除類似的風險再度發生,到時候還是得靠央媽壓低長天期利率,OT(operation twist)切換將會造就大區間震盪。
資料來源:摩根史坦利
資料來源:摩根史坦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