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沒有危機

2022/09/2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英國新政府意外擴大減稅,令財政預算、經常帳「雙赤字」擴大。引發「披索式風險」,同時面對高通脹、高利率、經濟收縮、匯率貶值,擔憂出現新興市場式的金融危機。

額外的發債搭配既有的量化緊縮QT,本就會促使公債利率上揚,在此supply-driven的通膨環境下,實施刺激政策無疑是火上加油,更增添央行的升息風險。而根據可貸資金市場理論,利率是由資金需求(投資)與資金供給(儲蓄)所決定,假設一個封閉經濟Y=C+I+G,可以推出S=民間儲蓄(Y-C-T)+ 政府儲蓄(T-G)=I,因此財政赤字增加導致總儲蓄減少,利率也會上升。債務增加,利息支出也增加,而經濟仍見低迷下,government debt to GDP趨勢易上難下,所謂財政的可持續性(fiscal sustainability)是惡化的。
資料來源:法國巴黎銀行
資料來源:巴克萊
當分析擴及至開放經濟時Y=C+I+G+(X-M),可得知S-I=X-M,財政赤字增加導致總儲蓄減少也會使經常帳赤字惡化(這裡簡化假設經常帳=貿易帳),得由國外資金挹注,譬如FDI直接投資或是portfolio investment買股買債,前者較為穩定而後者逐水草而居。偏偏英國今年FDI流出,得更加依賴熱錢,在此不利環境下投資人信心不足更易流出,匯率貶值進一步帶動輸入性通膨的壓力,強化利率上揚的格局。
惡性循環。
平衡一下報導,也有樂觀派認為,1980年初美國也是一邊狂緊縮貨幣政策打通膨,一邊實施供給端學派減稅刺激經濟,最後皆大歡喜。這確實是當前環境限制之下,可能的政策組合新常態,只是就算成功也不會立竿見影,短期的信心失溫疊加市場流動性惡化,足以讓股債匯表現得很像危機。
但並不會真正成為新興市場式的危機。
原因在於,第一、現在不是1992年固定匯率制度,不必硬撐亂護盤傷元氣;第二、儲備貨幣地位,不會像新興市場借外幣,因匯率狂貶導致債務水準急遽惡化;第三、外國人持有英國公債比重僅20幾%,就算全世界都失去信心,也不用太擔心無人問津。
資料來源:德意志銀行
草東沒有派對,英國沒有危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會員
70內容數
十多年投資管理經驗淬鍊的架構,真希望剛入行就可以知道的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