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幾個現象演變說起:
「月光族」是指收入偏低(或沒什麼金錢概念),傾向玩樂消費,沒啥儲蓄觀念,更沒談記帳了,只要有錢在手都會把它花到一分不剩。
「窮忙族」名詞來自英文「working poor」,是指一些收入不多,甚至打幾份工都無法脫貧的人,跟「月光族」的差別是他們的收入大部份僅用於應付日常生活基本開支,而不是因為享樂而入不敷支。
躺平族是以安於現狀,認清現實,安安穩穩不做他想的方式閒散度日。站立不起來,又不甘願跪著,那就自然躺平吧!
名詞不同,但是現象所代表的核心問題,其實都是跟錢有關!
感知能力逐漸在消失
〔什麼是貨幣直覺〕?
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解釋:「過去我們買東西都會找零錢,能養成所謂的『貨幣直覺』,但現在電子支付、行動支付盛行,嗶一下就付了錢,外送又很盛行,買杯飲料35元,但加上運費可能就變80元了」。
當消費習慣與支付行為改變,在無現金的社會,結帳從掏錢變成嗶嗶聲、人跟錢之間最直接的「貨幣直覺」,也都會慢慢消失。
這種改變並沒有為現代社會帶來美麗,反而是衍生些許的哀愁。
意思就是失去貨幣知覺之後,會把"想要"變成無限大,甚至明明是消費陷阱也會當成是美麗的魔鏡,再折射成大時代下的小時代「錯位」想法。活在當下就好;當房價變天價,怎麼再努力儲蓄都追不上房價,不如及時行樂。
貨幣直覺的缺乏,更讓金融素養的水準呈現城鄉、貧富之間的落差。
反映在儲蓄和籌款能力都會低於平均,因為金融素養薄弱與資金自信不足,所以是很容易被詐被騙的。
怎麼辦呢?
「強化金融風險抵抗力」與「提升金融素養」無疑是能否邁向美好金融生活最重要的二大基石。
〔了解金融風險抵抗力〕
金融風險抵抗力(Financial 喃Resilience)?就是一項從財務困難(財務/支出衝擊)狀況恢復的能力。
許多人或家庭一生中會遇到財務困難,也許是短期或長期壓力,財務脆弱族群可能因為對財務/支出衝擊毫無準備,生活立刻陷入危機。
- 所謂財務衝擊,可能是收入衝擊,像是失業、離婚、退休等。
- 支出衝擊,指的是大型支出、債務、重大意外、疾病、養育小孩、被詐騙等。
〔抵抗力〕
是仰賴個人的內部資源(如金融素養),和外部資源(如足夠的財力或借貸能力)來組成。
根據2022台灣金融生活調查又分為四大面向:
- 「自身財力」。
- 「金融服務取得」。
- 「金融素養」。
- 「他人支援」。
金融素養
金融素養或許無法立刻見效解決窮的問題,但是長期下來,透過財務知識的成長,帶來財務態度和行為的改變,針對造成困頓的原因對症下藥,養成自主解決問題並且避免危機的能力,讓窮人有機會告別貧窮,年輕世代也不再因為財力或擁有資源的相對弱勢而缺乏機會。
強化的步驟
- 先養成良好財務行為與習慣的正確態度,改善「學理財等於學投資」的迷思。
- 基於瞭解進而增進對於金融商品與服務的自信,
- 遇到金融問題的時候,知道如何尋求財務諮詢管道找到資源幫助自己,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 養成主動關心自身財務狀況的習慣,從生活的點滴體現良好的財務行為,逐漸改善自己的財務體質,達成提升金融風險抵抗力的終極目標。
金融素養教的是方法,學會了並且身體力行,是誰也帶不走的能力。
Warren Buffett: This is your 1 greatest measure of success in life (and if you don't have it, 'your life is a disaster') Follow your passion
金融知識專區
一站式規劃 過好樂退生活
台灣經濟研究院
MSN 財經
華爾街日報
台灣金融研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