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玩神話:《一公尺》
avatar-img
食憶

童玩神話:《一公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那年,村子來了只奇怪的獸。它有一條一公尺的鼻,喜歡用鼻去搔弄人。開始大家都很喜歡被它的鼻搔弄,可是那些被鼻觸碰過的人在十四天后就無法靠近其他人,除了十歲以下的小孩,距離是一公尺。而這症狀就像瘟疫那樣,在村子蔓延開來。

因為這樣,村民就把這個怪獸稱為一公尺。這一公尺帶給人們許多困惑。大家從此不能再握手擁抱接吻,餐廳課室公車的位子都要調整,所有會有身體觸碰的行業都被逼結業,按摩師美容師理髮師等突然失業,生日會演唱會婚禮喪禮甚至醫療手術等都只能通過網絡進行。

人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公尺的疏離慢慢變成一種常態,人們漸漸忘記了握手擁抱接吻,甚至不再出門,每個人宅在一公尺的屋內,一切日常作息幾乎都通過網絡解決。

就這樣,一公尺成功把人們囚在屋內,解放其他的物種,自由自在在無人干擾的世界生活。

怪獸(兒子手繪之畫)

怪獸(兒子手繪之畫)


avatar-img
食憶
27會員
97內容數
希望通過觀察現代的社會的種種現象,運用想像力、意象及詩意語言,創造一種精短的故事文體,類似古代的神話故事,對現象進行嘲諷、反省或純粹的記錄。 抽離現實,也許更接近現實,神話從自然的託寓、自然事物的擬人化、到歷史事件的誇飾,往往會給人一種超越時空的創造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食憶 的其他內容
某君以詩敷臉,自稱詩人。雖其臉佈滿坑洞,裹藏秘密暗瘡。但凡以詩掩之,變猶如鋪上鋁箔,即刻容光煥發。其詩產自某種奇特信念,即逢吃雞時必舞鋼管。他堅信雞與鋼管繫著某種神秘的詩意,在徐徐纏繞的舞動中,汗濕衣透便能廝磨出源源不絕的詩具。其詩具款式多樣,從後現代到超現實都讓人耳目一新,讓其容光越是煥發。
森林裡住了一隻隱形龍,出沒有時,很難發現它的踪跡。據說,隱形龍之所以會隱形,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龍祖宗練出來的。至於為何練?怎麼練?這已成謎。隱形龍就這樣不明不白變成隱形,穿梭在森林裡,孤獨地存在。它雖看得到世界,但世界看不到它。
和諧是一尾魚,總愛在波濤洶湧時奏樂,此樂一奏起便風平浪靜,謂之魚樂。 話説有日,和諧與魚伴們在海面玩樂的時候,巧遇一艘大漁船,捲起巨浪,驚嚇了和諧,奏起魚樂。此樂讓漁船上的漁人聽得如痴如醉,於是將和諧與魚伴們一網打盡,回家后製成魚笛。
某君以詩敷臉,自稱詩人。雖其臉佈滿坑洞,裹藏秘密暗瘡。但凡以詩掩之,變猶如鋪上鋁箔,即刻容光煥發。其詩產自某種奇特信念,即逢吃雞時必舞鋼管。他堅信雞與鋼管繫著某種神秘的詩意,在徐徐纏繞的舞動中,汗濕衣透便能廝磨出源源不絕的詩具。其詩具款式多樣,從後現代到超現實都讓人耳目一新,讓其容光越是煥發。
森林裡住了一隻隱形龍,出沒有時,很難發現它的踪跡。據說,隱形龍之所以會隱形,並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龍祖宗練出來的。至於為何練?怎麼練?這已成謎。隱形龍就這樣不明不白變成隱形,穿梭在森林裡,孤獨地存在。它雖看得到世界,但世界看不到它。
和諧是一尾魚,總愛在波濤洶湧時奏樂,此樂一奏起便風平浪靜,謂之魚樂。 話説有日,和諧與魚伴們在海面玩樂的時候,巧遇一艘大漁船,捲起巨浪,驚嚇了和諧,奏起魚樂。此樂讓漁船上的漁人聽得如痴如醉,於是將和諧與魚伴們一網打盡,回家后製成魚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家人將車子緩緩開進台中的光復新村,早晨綿柔的微光從車道兩旁的綠樹隙縫間,輕輕灑落,在老眷村的紅磚牆上印下細細碎碎的影子。繞了一圈找好停車位後,我們合力將裝箱的嬰兒鞋、手作包和各式的布雜貨搬到指定的攤位上,鋪上藍白相間的桌巾,將陽傘展開固定好⋯⋯
記得第一次見到陰陽海這個奇景時,就想著以後要幫他畫個小故事。後來參加了台灣漫畫基地的活動,有了個契機創作這個極短篇。 盛產黃金的城市已不若過往繁華,但連綿的金色海浪仍訴說著地底依然埋藏的寶藏。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
家人將車子緩緩開進台中的光復新村,早晨綿柔的微光從車道兩旁的綠樹隙縫間,輕輕灑落,在老眷村的紅磚牆上印下細細碎碎的影子。繞了一圈找好停車位後,我們合力將裝箱的嬰兒鞋、手作包和各式的布雜貨搬到指定的攤位上,鋪上藍白相間的桌巾,將陽傘展開固定好⋯⋯
記得第一次見到陰陽海這個奇景時,就想著以後要幫他畫個小故事。後來參加了台灣漫畫基地的活動,有了個契機創作這個極短篇。 盛產黃金的城市已不若過往繁華,但連綿的金色海浪仍訴說著地底依然埋藏的寶藏。
  前陣子因為看台灣的嘻哈比賽節目,裡面有一位選手寫了一首關於茶室文化的歌。   這項文化猶如人心在光明以外的黑暗,那些孤獨、慾望被隱藏或難以訴說的一面,在此聚集、顯化,漸漸的成為黑暗中的燭火,看似微不足道,卻燃起了一部分人們再次感受到活著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