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建議在加入一間公司時,先不要在意公司的規模,而是要去觀察該機構的流程或專案是否有能學習之處,再來就是思考有沒有喜歡的主題和足夠的熱誠讓你願意持續任職。幾經思考和審慎衡量後,他決定回到大公司的團隊,並且回到家鄉,也就是加入台灣 Google 設計團隊。
「在 Google,你必須要突破很多框架,才能轉換成專屬用戶的體驗」家煒說道,不同與一般公司,Google 的設計流程需探討三個不同的維度,也就是深度、廣度和創新,但大多的情況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三維完美。因為每個設計都需要顧及 Android 的系統是否能相容,可說是工程浩大。此外,合作流程需與各個部門進行溝通以及討論,常常需要顧及 Google 和 Android 的步調以及規範,再來才是談創新設計,最終80%的提案都不會成真,可見現在我們所使用的 Google 設計,都是歷經重重關卡的最佳解決方案。
而被問到 Google 的公司文化和怎麼樣的人可能被錄取 Google,家煒列舉:合作 、問題分析能力。他補充,一個案子能否成功的 50% 因素,都來自於你能否完善地定義一個問題,還有如何將問題透測分析也很重要。擁有定義目標、邏輯強的人,還有擁有類似工作環境和經驗的人,很有機會受到 Google 青睞。
「沒有所謂的離開或回來!」 成為「有選擇的人」追求職涯真自由
面對出海深造的考驗,家煒雖然看似滿載而歸,但其實,他也曾捨棄很多。在海外求學求職的路上,我們須不停地面對錯失恐懼的考驗(FOMO:Fear of Missing Out ),家煒建議,應先想像未來的藍圖,再來回歸理想目標,最終審視自己的機會、風險、沉默成本和理想的距離。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選擇的人,所謂的離開和回來的界線自然就會消失,追求真正的職涯自由,就不會陷入錯失恐懼之中。從跳脫舒適圈,到回到頂尖企業的黃金圈,家煒在最熟悉的台灣家鄉,「創造不舒適的舒適圈」,追求職涯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