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瑞安街是單行道,平常上班時間,街道上行走的多半是媽媽牽著小小孩,不然就是腳踏車悠閒穿越。能否想像一下,在這樣的尺度與氣氛下的街道,樓地板面積73+77坪、樓高21層龐然巨物的出現,所帶來的壓迫感,以及所失去的日照權?
我最喜歡的作家子敏爺爺,在他的散文集「小太陽」中,有一篇名為「樓」的文章,大意是說,有庭院的平房並排而形成的寧靜街道,先是逐漸被高樓工程的灰沙侵擾,緊接著,高樓將取而代之現有的一切。子敏爺爺是這麼說的:「現在,一抬頭,全是水泥色的高樓。天,只剩那麼一點點。天上的藍湖乾涸了。」
「小太陽」出版年,剛好是我出生的那一年。從那時起,水泥公寓、電梯華廈,開始取代有庭院的平房。而這幾年的風潮,則是超高樓豪華住宅,開始取代平房、公寓及華廈。
「沒有杜鵑花,沒有日日春,沒有聖誕紅,沒有棕櫚樹,這條巷子,會成為兩排高樓中間沒有陽光的深溝。」文學家的預言,不幸一語中的。當然,邁入高齡化社會,長輩住在危老建築裡,生活品質堪慮,連上下樓梯出個門都會是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方案,是不顧既有的街道寬度與住宅密度,競賽似的興建超高樓層的豪華住宅嗎?
超高樓像是魅影,在城市四處幢幢而立,當太陽升起,卻不會消失,日日吃掉你家廳室原有的明亮,為你帶來峽谷式的都市新生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48內容數
以走路的速度及視野,不用地圖指引方向,沒有預設行程走訪景點吃美食,單純憑著眼前所見的街路風景,帶領我直走或轉彎,去認識大城小鎮、漁村農鄉,體驗真實的台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彥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公共電視主題之夜播放的紀錄片:「雷雪兒事件」,內容是在探討在法國,公權力是否過度介入自閉者患者家庭,並剝奪了養育者(母親)的親權。本集邀請的來賓之一為宋維村醫師,製作單位給宋醫師的稱號是「台灣自閉症之父」。我知道宋維村醫師,是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在我母親口中,宋醫師是一個像菩薩一般的大好人。
看了兩個小型展覽,一個真誠,另一個包裝。所謂包裝,就是揀選對自己有利的事件,將所有時下流行的博物館展示方式都用上,然後把尚有討論空間的政策,詮釋為一件單向的「事實」。因此,展示中所有的物件,都成了工具。當我發現這展覽背後可能的居心,自然而然產生了閱讀障礙。
台南西港的宋江武陣,就是一種對「家」的凝聚力。老實說,在總統府前的「表演」,比起西港大廟及眾交陪廟前的拜廟,要遜色非常多。在西港香刈香期間,各武陣以庄頭之名、以敬神之心,卯足全力,在南方的陽光下操兵連續四天,依舊拳拳到位,力道不減一絲一毫。旁觀者如我,豈能不熱血沸騰呢。
「變身野獸—不當人類的生存練習」,書名如此說。那麼我也可東施效顰,想像自己是沿著街邊行走、覓食或停棲觀察的溝鼠、浪貓或從籠中逃脫的寵物鳥。
每次去唐山我都會帶著大購物袋去,我很高興從我年輕時到我人生過了快一半了,這家書店依然努力的存活著,而且不會嫌棄我。
根據某國某人之研究,殺死蟑螂最下等的方法,就是砸爛牠的身體,因為牠身上千千萬萬讓人類擔驚受怕的細菌,會順利飛散開來。但這點小事,國人同胞是沒在怕的,騎樓下店家一邊砸著沒完沒了的蟑螂,一旁客人神清氣爽的吃著涼麵味增湯或吃蛋糕喝拿鐵的畫面,時有所見。
公共電視主題之夜播放的紀錄片:「雷雪兒事件」,內容是在探討在法國,公權力是否過度介入自閉者患者家庭,並剝奪了養育者(母親)的親權。本集邀請的來賓之一為宋維村醫師,製作單位給宋醫師的稱號是「台灣自閉症之父」。我知道宋維村醫師,是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在我母親口中,宋醫師是一個像菩薩一般的大好人。
看了兩個小型展覽,一個真誠,另一個包裝。所謂包裝,就是揀選對自己有利的事件,將所有時下流行的博物館展示方式都用上,然後把尚有討論空間的政策,詮釋為一件單向的「事實」。因此,展示中所有的物件,都成了工具。當我發現這展覽背後可能的居心,自然而然產生了閱讀障礙。
台南西港的宋江武陣,就是一種對「家」的凝聚力。老實說,在總統府前的「表演」,比起西港大廟及眾交陪廟前的拜廟,要遜色非常多。在西港香刈香期間,各武陣以庄頭之名、以敬神之心,卯足全力,在南方的陽光下操兵連續四天,依舊拳拳到位,力道不減一絲一毫。旁觀者如我,豈能不熱血沸騰呢。
「變身野獸—不當人類的生存練習」,書名如此說。那麼我也可東施效顰,想像自己是沿著街邊行走、覓食或停棲觀察的溝鼠、浪貓或從籠中逃脫的寵物鳥。
每次去唐山我都會帶著大購物袋去,我很高興從我年輕時到我人生過了快一半了,這家書店依然努力的存活著,而且不會嫌棄我。
根據某國某人之研究,殺死蟑螂最下等的方法,就是砸爛牠的身體,因為牠身上千千萬萬讓人類擔驚受怕的細菌,會順利飛散開來。但這點小事,國人同胞是沒在怕的,騎樓下店家一邊砸著沒完沒了的蟑螂,一旁客人神清氣爽的吃著涼麵味增湯或吃蛋糕喝拿鐵的畫面,時有所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有住過老式的舊公寓嗎?或是你有親戚、朋友住在裡頭?   就是一層有兩戶,一樓有獨立的圍籬和出入口,而住在二樓以上的住戶,則必須從兩家之間的鐵門進入樓梯空間的那種。   我很討厭傳統的舊公寓,每次開門看到樓梯轉角平台下方,那塊漆黑陰暗的空間就不舒服。   該怎麼說呢?總覺得陰影裡躲藏著什麼
Thumbnail
台北,在許多外國人的想像中應是先進、發達,充滿未來感的景象,但對於我們這些在地人而言,老房、危樓遍地,大多數都是沒有電梯的公寓,爺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住的社區裡有電梯,要知道當時電梯這種稀罕物只有高級飯店才擁有的!當然,以管理費而言,在當時也是相當貴的程度,至少比起一般社區的管理費多了六成有餘。 ​
Thumbnail
台北同安街尾附近的老舊社區,多數仍保持著4層到5層的公寓建築,雖然陸續有一些改建,但整體風貌依舊保留著濃厚的舊時代氣息。這些公寓樓分佈密集,但小區內的綠化環境卻意外地好。特別是在小公園周邊,綠樹成蔭,為居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休憩場所。 像這戶人家前面就有一個小庭院,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花園世界,這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Thumbnail
這是一個講述長長的巷子中的日常生活場景的文章,從小男孩玩耍到婆婆溫馨的好客氛圍,營造出一種懷舊的氛圍。這個文章描述了花的季節,並透過長長的巷子勾起讀者對於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我這樣想着的時候,我們又穿過庭院一道潔白圍牆中心的拱門,來到豁然開朗的草坡地。一座小涼亭立在微微聳起的小坡,從上面眺望,大概能讓人察覺不到四周圍牆,卻能飽覽戈潭斯彎月形港口的遼闊景致。 小涼亭四周站着僕人,然後是幾個年輕人。年紀最小的男孩還扭擰着想和僕人遊戲。而年紀最大的青年比我還高,身穿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那是花園涼亭,我經常到附近的義麵館吃飯,所以每次都會在這個公園散步。有的時候看到小孩子在玩小木馬、盪鞦韆,更多的時候是看到外傭推著老人將他們放在涼亭角落,然後聚在一起聊天,這是台灣社會的老年照護現況。所以,我們不能避免,不知道哪一天我們也會變成坐在輪椅上的那個人。人人都會面對自己的成長和年齡的增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有住過老式的舊公寓嗎?或是你有親戚、朋友住在裡頭?   就是一層有兩戶,一樓有獨立的圍籬和出入口,而住在二樓以上的住戶,則必須從兩家之間的鐵門進入樓梯空間的那種。   我很討厭傳統的舊公寓,每次開門看到樓梯轉角平台下方,那塊漆黑陰暗的空間就不舒服。   該怎麼說呢?總覺得陰影裡躲藏著什麼
Thumbnail
台北,在許多外國人的想像中應是先進、發達,充滿未來感的景象,但對於我們這些在地人而言,老房、危樓遍地,大多數都是沒有電梯的公寓,爺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住的社區裡有電梯,要知道當時電梯這種稀罕物只有高級飯店才擁有的!當然,以管理費而言,在當時也是相當貴的程度,至少比起一般社區的管理費多了六成有餘。 ​
Thumbnail
台北同安街尾附近的老舊社區,多數仍保持著4層到5層的公寓建築,雖然陸續有一些改建,但整體風貌依舊保留著濃厚的舊時代氣息。這些公寓樓分佈密集,但小區內的綠化環境卻意外地好。特別是在小公園周邊,綠樹成蔭,為居民提供了一個舒適的休憩場所。 像這戶人家前面就有一個小庭院,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花園世界,這
Thumbnail
走遠遠的路,只是去豐富園區看樹,折回來沿途走入舊社區小巷到底, 以為路已到盡頭,旁邊窄巷,走看看,出口竟是另一處社區的入口。 不斷的道路拓寬,不停蓋新屋,大街小巷連連看, 穿來繞去,發現走進小時候某同學的住處, 但那些老舊木屋,屬於違建,早已拆除,建起高樓, 昔年嶄新電梯大樓,外觀也佈滿塵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Thumbnail
這是一個講述長長的巷子中的日常生活場景的文章,從小男孩玩耍到婆婆溫馨的好客氛圍,營造出一種懷舊的氛圍。這個文章描述了花的季節,並透過長長的巷子勾起讀者對於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我這樣想着的時候,我們又穿過庭院一道潔白圍牆中心的拱門,來到豁然開朗的草坡地。一座小涼亭立在微微聳起的小坡,從上面眺望,大概能讓人察覺不到四周圍牆,卻能飽覽戈潭斯彎月形港口的遼闊景致。 小涼亭四周站着僕人,然後是幾個年輕人。年紀最小的男孩還扭擰着想和僕人遊戲。而年紀最大的青年比我還高,身穿
  用山清水秀來形容安邦新村是可以的,因為哪邊有山、有湖、有稻田、有菜園、有水果樹。有百多戶人家,有七、八排屋子,都是木屋,一排有十至二十家木屋。   我記得我最熟悉哪些小巷,因為我跑捷徑要走小巷,每條小巷都有它的特色,有些乾淨,有些潮色,有些地凹凸不平,有些雜草叢生。   為什麽要走捷徑?因為
Thumbnail
那是花園涼亭,我經常到附近的義麵館吃飯,所以每次都會在這個公園散步。有的時候看到小孩子在玩小木馬、盪鞦韆,更多的時候是看到外傭推著老人將他們放在涼亭角落,然後聚在一起聊天,這是台灣社會的老年照護現況。所以,我們不能避免,不知道哪一天我們也會變成坐在輪椅上的那個人。人人都會面對自己的成長和年齡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