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供養並非是你所想像的樂善好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布施/供養並非是你所想像的樂善好施!(捐獻)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陀本制四依之行法即:
(一)盡形壽樹下坐。(禪定;破睡眠)
(二)盡形壽著糞掃衣。(守戒;破色、財、名、分別)
(三)盡形壽乞食。(忍辱;破食、執著)
(四)盡形壽病時服陳棄之藥。(般若慈悲,破妄想)
何謂:盡形壽?
盡:完結,盡頭,終結。
形:指身體。
壽:壽命。
盡形壽:直到身體及壽命的盡頭,即這輩子到死為止!佛陀以四依行及六度破除五毒牽扯至三惡道的方法。各位同修要知道:佛陀在世時乞食,是為了要將弘法利生,接引眾生成為一種媒介(法施、無畏施),來讓眾生(得證)破迷開悟使善根、福德、因緣得以圓滿俱足。為了要宣揚佛法尋求究竟涅盤之道,(並讓僧團,修行者有修習忍辱的機會)(應時不獲一、二、三忍)重點是:改變習氣,乞食並不是要飯。所以修行者為了照顧好眾生,就會沒有多餘的時間,去賺取生存所用度的金錢,照顧自己的肉身。世間生存有3個要件:1、健康的身體,2、健全的心理,3、穩定的經濟收入。因為身體是心靈的重要容器。佛菩薩稱:(借假修真)!而宣揚佛法後,讓眾生得以離苦得樂,排憂解難,才可以接受眾生的布施(財施)作為回饋。而(讓眾生有機會)布施回報佛陀,再讓佛陀有體力弘揚佛法,繼續為眾生,破迷開悟排憂解難。如此善的循環,來救渡眾生。故名:(善哉!善哉!)若沒有此善循環:弘法利生破迷開悟,就沒有布施供養離苦得樂!在五濁惡世之中,更誇張的,先生知道還有一些打著修行團體的名號,指定信眾要給多少錢(恐嚇//會發生什麼事~~)?這是在末法之中,首要撥亂反正的事!何以故?有錢的人不就各個都往生極樂世界了呢?功果;不是用錢就可以買得到的!!則,悉達多又何必放棄三太子做國王的人生機會,以苦為戒,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成為世尊。重點是:「汝有何計,令吾脫免」。釋迦牟尼佛做到了!否則,梁皇武帝應該是早已成佛了,為何?達摩祖師說無功無德呢?梁皇武帝供養千餘僧人、建築百間佛寺,這些,只是如同人的影子,如影隨形,只能成為人間福報而已,充其量;較一般的人更有機會聞道佛法,但是;這也要看之後的善根福德因緣是否具足(12因緣)?佛陀正法;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啊!

世尊的教法:
(前是因)(後是果),正向善循環:
以接引教化,弘法利生才接受「布施」
以沿街乞食,見苦知福誌修習「忍辱」
以去除分別,不執一處來練習「禪定」
以廣修供養,請轉法輪得清淨「精進」
以懺悔業障,恆順眾生持無為「守戒」
以俱足德本,正覺慈悲行般若「智慧」

以下的對照舉例,同修們可生智慧否!
(功德VS福報)!?

世尊的六度修行中,若沒有受諸佛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統稱“修行者”)授記、護念、加持,這一切世俗間的樂善好施捐獻,只能成為人間福報。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迷=輪迴)

現階段社會的業務工作,內部的教育訓練,都在告訴年輕人“ 你害怕錢賺得太多 ”嗎?想要往上晉升工作,證明自己?主管通常都會告訴你,你一定要夠「貪」?這就是人性。有一個故事:天使要兩個人投胎,把你們的需求說出來?其中一個人說:我希望勤勞,並且能施捨、幫助眾生。另一個人則希望:我的生命可以輕鬆,並且,都由別人給我一切?投胎之後,勤勞的人成為員外,而輕鬆的人成為乞丐。這就是高低境界的眾生,大同世界的理念差別。高境界的眾生,施比受更有福!每一個人都可以照顧好自己(“常足”知樂)!而低境界的眾生,要得到的,還要再更多?貪念;永無止境(不知足)?這就是人的習性?修行者募款,是為了救度眾生。而並非壯大財團?但要以募得多少,才能穿上某種階級的制服(運動服、西服套裝、中式旗袍),這就失去了本意。反而起眾生的執著、分別、妄想?而從眾生募捐來的資糧,所蓋起的建築物,遇到重大災難(地震、水災~),又不能成為眾生,受災戶暫時避難的場所,反倒成為少部分的人,個人私有的利益,這就不是世尊所教我們的六度之法。修行,一定要盡所有的力量來改變(貪、嗔、癡、慢、疑)習性。同修們:你們所捐獻的單位,真的善用了你們的資源嗎?而這些善款,在你捐助者不知情的狀況之下?若是去投資了軍火、菸草、買空賣空等~~你還會莫名的遭受了共業呢?!地府的審判?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觀無量壽經(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平等的,在你所想像對外布施供養的同時,你是否也如此平等的對待自己的父母,甚至於家中的長輩?不要自家中的福田都已經雜草叢生,還一直向外替人除草?是否有平等之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有順序規則,別本末倒置了。修行除了知行合一外,表裡也要合一。世間;是物以類聚的世界,為何?要諸佛菩薩,授記、護念、加持!重點是:(得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說:吾有十法能證菩提:
一者、護戒功德。
二者、成就忍力。
三者、發起精進。
四者、得諸禪定。
五者、有大智慧。
六者、於諸眾生常不捨離。
七者、與諸眾生起平等心。
八者、與諸空法而常修習。
九者、善能成就真實空性。
十者、善能成就無相無願。
重點是:攝取眾生,莊嚴眾生。佛菩薩,都是要我們先能夠自利,利他,再接引眾生、續佛慧命、究竟涅槃!將布施及供養,都能在佛的三寶下,圓滿的成為我們的財富(生活資糧),幫助眾生;轉讀尊經,稱佛名號,作大供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佛陀為我們請轉法輪,佛弟子應要時時溫故知新,憶苦思甜!先生將進入“修身養性”不等於“修行”的課程。

諸大同修,聽聞正法,若已能法喜充滿,自我得利,應當快快接引家人、好友一起來(妙行先生文章)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常隨佛學,請轉法輪,雨露均霑,究竟圓滿,同升極樂!同修們:切莫流逝了,這莫大“見聞受持”的機緣啊!

(願):佛菩薩,天龍護法,為今天到場的諸大同修,護念加持!
(望):同修們善根福德因緣俱足!但精進,莫放逸,直至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免除五濁惡世,無明,無常的種種煩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本師阿彌陀佛(十念)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再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妙行先生
祝褔:福慧增長!萬事如意!究竟圓滿!
avatar-img
222會員
96內容數
佛陀千年以來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歡迎進入到(妙行先生),祝福:性德圓滿,萬事如意!www.miau-sin.blogspot.com(先生不受匯款;請勿受騙上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妙行先生 的其他內容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的斷除私欲,證得究竟涅槃。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究
提婆達多是親人向上天祈禱才生下的,所以取名為「提婆達多」,為阿難的兄長,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曾經加入釋迦佛的僧團,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另外成立教派。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中犯下五逆重罪,破和合僧,背叛佛教,設計謀害釋迦牟尼佛,是極為負面的人物。提出的五項苦行清規,但這五項苦行的規定,並不被
「修行者的自動防護(保護煞車)系統」。 韓國電影「與神同行」,地俯裡的審判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以故?五濁惡世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辯護者江林說:『活在後悔中的人,就像是活在地獄裡面』。地府49日審判,身為貴人又有何奈!?能夠授到「南無本師阿
學佛修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了 ”! 延伸課程~(七覺支)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改變習氣,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
學佛修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了 ”! [ 修行之樂。一ㄠ\(鑰)] 各位同修:為何要學佛修行?佛陀說:「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千金難買早知道(“了緣”~~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重點是“ 該如何做 ”?你真的做好準備“ 了 ”嗎( 阿彌陀佛來接引眾生的評量是什麼 )?佛陀為眾生設立了修行的“目標是
溫故知新;憶苦思甜!來到與同修們一同懺悔修習時間:( 改變習氣,人人都有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的斷除私欲,證得究竟涅槃。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究
提婆達多是親人向上天祈禱才生下的,所以取名為「提婆達多」,為阿難的兄長,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曾經加入釋迦佛的僧團,但是,後來因為意見不合與權力鬥爭,另外成立教派。提婆達多在原始佛教中犯下五逆重罪,破和合僧,背叛佛教,設計謀害釋迦牟尼佛,是極為負面的人物。提出的五項苦行清規,但這五項苦行的規定,並不被
「修行者的自動防護(保護煞車)系統」。 韓國電影「與神同行」,地俯裡的審判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以故?五濁惡世中,無不是業、無不是罪?何況恣情殺害,竊盜、邪婬、妄語,百千罪狀。辯護者江林說:『活在後悔中的人,就像是活在地獄裡面』。地府49日審判,身為貴人又有何奈!?能夠授到「南無本師阿
學佛修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了 ”! 延伸課程~(七覺支) 學佛修行就要徹底改變習氣,彰顯(性德)。人人都有一顆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
學佛修行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了 ”! [ 修行之樂。一ㄠ\(鑰)] 各位同修:為何要學佛修行?佛陀說:「離究竟苦,得究竟樂」!千金難買早知道(“了緣”~~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重點是“ 該如何做 ”?你真的做好準備“ 了 ”嗎( 阿彌陀佛來接引眾生的評量是什麼 )?佛陀為眾生設立了修行的“目標是
溫故知新;憶苦思甜!來到與同修們一同懺悔修習時間:( 改變習氣,人人都有改變的心,卻沒有改變的勇氣?)。佛陀:給我們一輩子的時間很長,長到讓我們有時間跌倒了再爬起來。而一輩子的時間也可以很短,短到讓你還在懊悔之中,無明、無常就先找上了你! 課程中,你(知)了多少?(行)了多少?妙行先生與同修一同精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前言: 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乃至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如來之知見。當知凡所
Thumbnail
學佛修行者,想要成就佛道應當重視六種行持: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夠以清淨的意樂心來修持薈供,能得到非常廣大的加持,所能產生的功德當然是不可思議的殊勝!歡迎登記超薦蓮位‧除障祿位‧護持薈供供品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往昔,目犍連尊者在地獄時看到一個身形是人、身高達數由旬的眾生,舌頭長達一由旬,而且舌頭上面有許多犁,舌頭像農田一樣被耕耘。尊者便去請問世尊...
Thumbnail
佛菩薩慈悲化現五個種姓或其他的財神來護佑修行人,不是暫時解決經濟上或生活所需的問題而已,主要是幫助你邁向佛法的解脫道。實踐佛法精神、實踐菩薩道,就是符合財神保佑、賜福給你的要件。 「我要修行、我要做善事、我要持戒。」資財短缺的時候,財神就會保佑,很多同修都有感應。要修行,離不開行善利他,所以布施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