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是的。

粗心?是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天,手上拿著一張數學練習卷,我托著腮幫子看了很久。

那是張「小數」單元的練習卷,有一題的題目是要考直式計算「8-1.2」,題目是讓孩子們清楚的熟悉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的定位,檢驗孩子「對齊尾數或是對齊個位數(向右對齊)」的迷失概念。概念過關的孩子會清楚的辨識「8」其實是個位,應該要和減數的「1」對齊。

雖然在剛開始學小數加減的時候,有很多孩子對這概念弄不清,不過經過上課和回家習作的反覆演練後,全部的孩子都順利過關。不過這次的卷子全班在這題上還是錯了四分之三。但是錯的原因不是在這個概念上的錯誤或是計算錯誤,而是錯在「粗心」兩字。

原來題目的前面有個題號,偏偏這個題號「2」的後頭加了一個「.」,標點符號在電腦打字時就和小數點沒有兩樣,我仔細瞧:這「2.」距離後面的「8」是有拉開兩個字距遠,顯然出題者有意識到這個陷阱而刻意拉開,但多數孩子都理所當然的把「2. 8」看成「2.8」,整個算式就變成了「2.8-1.2」。

在發下卷子的當時,我就發現這個「可愛的陷阱」,原本老師嘴尖尖的想要提醒孩子們注意,但心念一轉:

我更想檢驗孩子們的細心程度,心想這不就是最好的工具嗎?

於是放棄提醒,轉而課桌巡視看看他們的反應。

這一看下去果然讓我大驚,剛剛走過的那兩排孩子們卷子上,我只看到兩個是寫對,其中還有一個還是發現錯誤後擦掉重寫的,這讓我回到座位後不禁小小嘆息一下。

其實在目前的數學(其他領域學科也同)學習上,教材的學習難度對孩子們的心智成熟年齡與理解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孩子們對許多抽象的運算概念已經漸趨成熟穩定,可是孩子們的細心程度還是需要加強和叮嚀。許多測驗的錯誤最後都只能歸因於一個根本的原因──粗心,而粗心多半是來自於平常面對功課時不經意──功課隨便做做,反正有做就好;學習單隨便寫幾個字、幾行,反正有交就好;繪圖、插圖也是大筆畫畫一下,率性又隨性,反正我看得懂那圖案是人、是朵花、是棵樹就好,上不上色、線條是不是太粗糙了些,不重要。

可是這種漫不經心和不經意,就是養成他們粗心的元兇。

「一目十行」不是孩子們有受過速讀的訓練,而是他們在閱讀時腦袋的思考趕不上眼睛的掃描,以致於......

在思考和解題的過程中,用過去的經驗和理所當然的謬思來解讀,當然結果就導向錯誤一途。

像卷子上的這題「2. 8-1.2=」(這裡還原了原題的排版距離),錯誤的孩子們給這章卷子是考「小數」的大前題給制約了,所以面對這樣有陷阱的題幹時不會去深入的想想:「奇怪?怎麼這題沒有題號(題序)?」,如果作答的當時不那樣「理所當然」的以為,我想,只要再多個一秒鐘的轉念,就不會陷入這簡單的陷阱中了。

小小思考導致小小的習慣,小小習慣累積大大的謬誤。

我想這習慣以後可能就是陪伴他們一輩子的慣性思維基礎,而這個慣性思維很可能就會影響孩子們往後成就的一個決定性的關鍵,雖然,它就是那麼地──渺小。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6會員
738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ralk Ch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課時說到一些敏感的話題,男生們總會有些「奇特」的笑瀰漫在桌椅間。 這天我又說了啥?忘了!可是敏感的他開始大聲嚷嚷: 「看什麼看啦!」 隔了好幾個人頭,前面一個孩子回頭看著他,他抗議。 我說:「他看你又會怎樣?」 「他一直看我!」他回。 「你不能禁止別人看你啊!他有看的自由,況且,你不看他,又怎知道
那節發下數學練習卷時,他問: 「老師!我沒有三角板,怎辦?」 我看著他,不!應該說,我無奈的看了他許久,心中只有嘆氣。 讓手錶轉回十餘分鐘前的上節課下課鐘響時刻,我大聲的說: 「下節課要做數學總複習,需要用到三角板,下課請大家先準備好!」 幾個孩子哇哇叫,說沒有三角板怎辦?一旁的孩子或是提醒「
📷 早在一星期前就有孩子和我說: 「老師,螞蟻去喝我們的水了!」 我不以為意,心底只是叨絮:這孩子,怎老愛在我改本子正忙的時候來說這些芝麻小事?說真的,我還真的覺得幾隻螞蟻就那麼芝麻大,這些孩子總是在小事情上大驚小怪,誇大來修飾。 望向飲水機白色胴體上,點點稀落的蟻軀似攀越雪峰的巔峰征服者,沿著陡
──我們的孩子從沒有匱乏過,他們缺乏的,應該就是這麼一點點的忍耐! 📷 有些時,我常會想起小時候的那個世界。 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所有的日子都是用「希望」組成:希望過年早點到來──有紅包可以拿、希望生日就在明天──有個豐盛的雞蛋麵線早餐、希望晚上可以看到卡通、希望……每天都活在很
一整天,碰到我的人都會問: 「今天怎麼穿這樣?」 怎樣?嗯,就是穿了正式的加了領帶的白襯衫、西褲,腰繫上帥氣粗皮帶,足蹬皮鞋。打從一早在停車場碰到不太熟的同事,她就睜大眼睛看我,然後問我怎穿這樣?說了原因後,她就說「帥喔!」 進教室,孩子們歡呼,跳開以往的「老師早」問候,今天看到我則是說:
討論一個問題 。 去餐廳吃飯,孩子不小心或調皮,打破碗盤,要不要賠? 。 開車晃神撞壞別人的車,責任在己,要賠否?又或,角色互換,你會要對方賠嗎? 。 那....... 你的孩子在校調皮,弄壞了學校公物(像是打破玻璃,敲壞桌子,打壞掃把,畚斗拖把..... ) 你要賠嗎? 。 一些家長就是認為---
上課時說到一些敏感的話題,男生們總會有些「奇特」的笑瀰漫在桌椅間。 這天我又說了啥?忘了!可是敏感的他開始大聲嚷嚷: 「看什麼看啦!」 隔了好幾個人頭,前面一個孩子回頭看著他,他抗議。 我說:「他看你又會怎樣?」 「他一直看我!」他回。 「你不能禁止別人看你啊!他有看的自由,況且,你不看他,又怎知道
那節發下數學練習卷時,他問: 「老師!我沒有三角板,怎辦?」 我看著他,不!應該說,我無奈的看了他許久,心中只有嘆氣。 讓手錶轉回十餘分鐘前的上節課下課鐘響時刻,我大聲的說: 「下節課要做數學總複習,需要用到三角板,下課請大家先準備好!」 幾個孩子哇哇叫,說沒有三角板怎辦?一旁的孩子或是提醒「
📷 早在一星期前就有孩子和我說: 「老師,螞蟻去喝我們的水了!」 我不以為意,心底只是叨絮:這孩子,怎老愛在我改本子正忙的時候來說這些芝麻小事?說真的,我還真的覺得幾隻螞蟻就那麼芝麻大,這些孩子總是在小事情上大驚小怪,誇大來修飾。 望向飲水機白色胴體上,點點稀落的蟻軀似攀越雪峰的巔峰征服者,沿著陡
──我們的孩子從沒有匱乏過,他們缺乏的,應該就是這麼一點點的忍耐! 📷 有些時,我常會想起小時候的那個世界。 那是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所有的日子都是用「希望」組成:希望過年早點到來──有紅包可以拿、希望生日就在明天──有個豐盛的雞蛋麵線早餐、希望晚上可以看到卡通、希望……每天都活在很
一整天,碰到我的人都會問: 「今天怎麼穿這樣?」 怎樣?嗯,就是穿了正式的加了領帶的白襯衫、西褲,腰繫上帥氣粗皮帶,足蹬皮鞋。打從一早在停車場碰到不太熟的同事,她就睜大眼睛看我,然後問我怎穿這樣?說了原因後,她就說「帥喔!」 進教室,孩子們歡呼,跳開以往的「老師早」問候,今天看到我則是說:
討論一個問題 。 去餐廳吃飯,孩子不小心或調皮,打破碗盤,要不要賠? 。 開車晃神撞壞別人的車,責任在己,要賠否?又或,角色互換,你會要對方賠嗎? 。 那....... 你的孩子在校調皮,弄壞了學校公物(像是打破玻璃,敲壞桌子,打壞掃把,畚斗拖把..... ) 你要賠嗎? 。 一些家長就是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