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處不同,卻有同樣的終點《回聲202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2年終於聽到四年前錯過的《回聲》演唱會。2018年的時候只約略了解專輯《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的概念和製作,覺得好像很有意思但是沒有機會去看這場專輯重現的演唱會。後來這幾年再去認識1980年代前後的臺灣流行歌、《回聲》專輯到演唱會的前因後果,現場聽了潘越雲、齊豫的個唱,到今年看到臺灣要再辦一次就決定要去。從買票到開唱當天既驚喜、期待又怕失望,剛好這天遇上寒流,很怕溫度會影響表演狀態,還好人聲、設備、北流環境都有很不錯的效果。
回聲 ECHOES BACK 2022 credit: 滾石唱片 ROCK RECORDS

《回聲2022》
謎(1985)
七點鐘(1985)
答案(1979)
歡顏(1979)
無言的歌(1983)
飛(1985)
鎖上記憶(1985)
曉夢蝴蝶(1985)
這次開場跟四年前的巡演一樣直接從〈謎〉開始。前陣子在廣播聽到齊豫說會調整歌單,就想他可能會拿掉一些高難度的歌曲(但換過的也沒有多好唱就是了),果不其然原先的〈水天吟〉(1983)改成同樣是李泰祥將新詩譜曲的〈答案〉。不過不知道是歌手或場地的關係,今年在國父紀念館唱的〈答案〉聲音略乾,但在北流齊豫的人聲感覺特別飽滿。據說他在中年以前的現場表演較少,以過去的影片來看,他從四十幾歲到五、六十歲間的現場演唱技巧感覺都還有調整和提升,特別是輕重力度的掌握真的讓人佩服。
在講述三毛童年與青春的〈謎〉和〈七點鐘〉之後,到了他出走往西班牙的〈飛〉。潘越雲在2018年臺北小巨蛋場的表現好像滿好的;他的商演不算少,因此容易發現演出狀態起起伏伏,我在2020年聽了潘越雲的演唱會覺得最近幾年他的音色其實保持得很不錯,他也很注重聲音表情的細膩處理,只不過高低音轉換、換氣、聲音的控制力難免受年紀影響,好在北流場的演出仍有水準。這段就在風格古典,似乎抒發愛情觀的〈曉夢蝴蝶〉作結。
沙漠(1985)
風(1982)
一面湖水(1988)
相思已是不曾閒(1985)
浮生千山路(1985)
最愛(1986)
接著轉到〈沙漠〉,我們很難知道三毛看過的沙漠是怎麼樣的,就像這首歌的弦樂和末段中東曲風的鋪陳讓人產生的想像也可能是並不真實的。這段特別的應該是接下來唱了三毛作詞、收錄在《祝福》的〈風〉這首稀有曲目,網路上幾乎找不到實況;而後接著〈一面湖水〉串連出空曠深遠的氛圍。
畫風一轉來了兩首調性相近的歌曲〈相思已是不曾閒〉、〈浮生千山路〉,配上溫金龍的二胡伴奏。再來是我非常喜歡的〈最愛〉,潘越雲的聲音太適合這個情節再度轉折前的橋段。但是中間的吟唱可能是唱輕了或麥克風拉遠會有絲絲飄掉的感覺(過去有時也聽過),和聲墊重一點之類或許聽起來更過癮。
今世(1985)
孀(1985)
飛鳥與魚(1997)
不要告別(1973)、告別(1984)
謝謝你曾經愛我(1986)
我的思念(1980)
滾滾紅塵(1990)
遠方(1985)
〈今世〉來到演唱會的中段,也是專輯中生離死別、最戲劇性的部分。這首歌的傷痛堆疊到高處的高音在cd聽起來真的是會頭痛,雖然〈今世〉跟〈孀〉在現場都降了key來唱,還是會讓人聽著屏氣凝神。之後原本由詩作改編的〈有一個人〉(1983)換成了〈飛鳥與魚〉,改動後並不出戲,但是我因為上次的《回聲》才注意到〈有一個人〉這首歌,覺得本來已安排得很好也期待聽到;這次沒聽能到一開始的〈水天吟〉跟〈有一個人〉這兩首也是幾乎沒有現場版的稀有歌單,算是少有的小可惜。
再來齊豫唱的〈不要告別〉同樣是三毛作詞,後面編了〈告別〉由潘越雲唱。我第一次聽到這兩首歌放在一起,是齊豫在歌唱競賽節目《歌手(2019)》裡演唱;過去唐曉詩的〈告別〉(1984)裡就曾用〈不要告別〉旋律作合音,後來李泰祥專輯裡林文俊、徐芊君的〈告別〉(2004)是以二部重唱把〈不要告別〉編入,而就我知道前半〈不要告別〉、後半〈告別〉的編曲至少在2015年民歌演唱會時許景淳、齊豫就分別在臺灣、中國場唱過。兩人接著合唱〈滾滾紅塵〉,之後的〈遠方〉則是三毛走向心靈創痛的出口,也邁向演唱會的尾聲;潘越雲在之前回聲巡演的中國場加了〈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不知道是否放在這個環節(應該是因為這首在大陸紅才加,我倒是覺得不一定要有)。另外我覺得潘越雲在這場演唱會裡大約這段開始狀態特別好,本來想說〈遠方〉現場不太好唱,但這次唱得相當不錯。
九月的高跟鞋(1988)
野百合也有春天(1983)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齊版2004)
守著陽光守著你(1982)
一條日光大道(齊版1982)
橄欖樹(1979)
追夢人(1991)
奇異恩典(齊版2020)
天天天藍(1982)
夢田(1985)
不曾告別(2018)
最後一段基本上是金曲大集合,以演唱會的基調來說,是想以三毛的愛情、勇敢、浪漫這些正面特質導向演出的收尾。齊豫唱了據說粉絲想聽的〈九月的高跟鞋〉,大概是代替原本的〈菊嘆〉;他也加了〈心經〉,應該讓部分聽眾很訝異,但我已經在記者會和訪談聽到他預告好幾次會新增佛歌,所以不覺得意外,只是以為他會選〈夢〉這種比較詩意的佛歌。而由三毛寫詞的〈一條日光大道〉和〈橄欖樹〉不可能錯過,2018年巡演是把〈橄欖樹〉和〈在那遙遠的地方〉編在一起,潘越雲演唱前者、齊豫唱後者;2022版只有〈橄欖樹〉一曲,但由潘越雲唱合音。最後,合唱羅大佑作的〈追夢人〉告一段落。
安可曲首先是齊豫的〈奇異恩典〉,上次是〈掌聲響起〉;在他的專輯收錄中文詞的〈奇異恩典〉後好像就沒怎麼唱過英文版了。接著是相當於潘越雲的「橄欖樹」的〈天天天藍〉,唱得也好;之後兩人合唱經典的〈夢田〉,吉他與錯落的和聲頗和開場的〈謎〉呼應,最後合唱〈不曾告別〉結束這次的演出。另外,也提一下其他部分的心得,雖然寫到這裡沒怎麼著墨音樂,但是能聽到屠穎、李琪、黃秀偵領銜的樂隊,和姜永正、甯子達、屠衡、倪偉恩等樂手的演出已經讓人很滿足。舞臺方面,與小巨蛋的四面臺不同,北流的三面臺僅搭設在鏡框內,還滿像上海場的規格,不過長條的投影布幔放射地在舞臺兩側延伸。造型方面,齊豫的演出服裝雖然常見披掛穿搭,但已不像三、四十歲時那樣隨性不拘,而轉向莊重華麗,上次演出也出現過千層裙、紗裙之類的裝扮,這次不知道是風格設定不同或是因應低溫則顯得簡練。倒是潘越雲在《回聲》巡演中,造型與服裝都滿典雅幾乎不曾失手(除了廣州場我看不太懂)。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2000年代小學時的我都還唸過三毛的著作,後來才知道它們曾經的流行和影響。過去三毛作品流浪、無根的性格,以及作品中甚至他生命歷程的虛構性都曾被討論,我並沒有以文藝批評的嚴謹來想這件事,只是覺得《回聲》專輯所謂三毛的「半生故事」的確不過是相當片面的一部分,儘管如此,從他結束生命之後回望,《回聲》卻也已經涵蓋他一生重要的節點。直到專輯發展成演唱會,兩位歌手似乎也各有不同詮釋。上次演唱會,樂評人馬世芳提到,這麼多年過去齊豫已是會唱「苦就是樂 悲即是喜」這樣歌詞的人了 [1],這次更直接搬出了佛曲,這是因為他認為在演唱會「三個女人」的命題下不妨加入三十多年來作為一個歌手的歷程,傳達自己至今音樂類型的轉變。相對來說,潘越雲沒有加入他1990年後更都會的、或新臺語歌的作品,或許就是把焦點放在回聲的1980年代華語流行歌的文藝性,包括詩人和散文家的詞作譜成的歌曲。三毛說「回聲來處不同,卻有同樣的終點」,我想,如果用來理解數十年後的今天《回聲》再度匯成的樣貌應該也適合。
註 [1] 馬世芳,2018。「百年一遇」的經典演出: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觀後:https://medium.com/我是馬世芳/百年一遇-的經典演出-齊豫-潘越雲-回聲-演唱會觀後-57f70096fd88

《回聲2022》
時間:2022年12月17日
地點: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看完博物館寫的東西(配圖還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D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熊貓應該做成標本嗎?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團團逝世引發的討論不下於團團、圓圓引進臺灣和圓仔、圓寶的誕生。前幾天,某媒體專頁發佈一則新聞「團團過世將保留皮毛和骨骼 動物園:可能做成標本」,後來又出現了「團團『入土為安VS製成標本』引粉絲正反論戰 園方:尊重大家意見」,可見網路上有相當的討論。
2018《時間仍然繼續在走》或許才是三十年來的萬芳,《萬芳30你的30,_______你今天有沒有來》更像是三十年後的現在的萬芳。
《印記/迴盪/詩篇》基本上是展出2010年代以後的作品。我對莊普最早的印象是他從1980年代使用至今的蓋章技法,第一區就可以看到四幅;另外後半展區有四幅割、摺紙的作品,這兩種技法應該是他的創作裡具代表性的,讓平面作品沒辦法單純地用繪畫概括。
熊貓應該做成標本嗎?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團團逝世引發的討論不下於團團、圓圓引進臺灣和圓仔、圓寶的誕生。前幾天,某媒體專頁發佈一則新聞「團團過世將保留皮毛和骨骼 動物園:可能做成標本」,後來又出現了「團團『入土為安VS製成標本』引粉絲正反論戰 園方:尊重大家意見」,可見網路上有相當的討論。
2018《時間仍然繼續在走》或許才是三十年來的萬芳,《萬芳30你的30,_______你今天有沒有來》更像是三十年後的現在的萬芳。
《印記/迴盪/詩篇》基本上是展出2010年代以後的作品。我對莊普最早的印象是他從1980年代使用至今的蓋章技法,第一區就可以看到四幅;另外後半展區有四幅割、摺紙的作品,這兩種技法應該是他的創作裡具代表性的,讓平面作品沒辦法單純地用繪畫概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創作,描述偶遇故友心情的詩。當你與故人重逢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分享六首以好久不見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說到元衛覺醒,大家先想到的必是跨越時代的經典歌曲〈夏天的風〉,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如盛夏般在時光裡重複年輕,儘管每年夏天如約而至,但重複的四季更迭,卻無法再現同樣的年少無畏,這時就要提起同樣收錄在2005年《幸福下載》專輯的另外一首歌〈你好嗎〉。
在上一集分享公視播出的電視劇版本的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 》。你可以從這首歌裡感受到歌手林佑嘉的演唱,他用直述歷史的方式唱《一把青》的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公視播出的電視劇《一把青》的主題曲:《看淡》。
Thumbnail
40字內成一首歌是什麼樣的概念?…… 齊豫較偏流行曲風的《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有一首和「小孩」羅紘武難得的對唱曲88’〈一面湖水〉:「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那麼說我枕畔的眼淚就是掛在你心尖的一面湖水 一面湖水」,王新蓮47字詞大約15秒可以朗誦完畢,但還不能入列。潘越雲新
不知格友會不會在某個時間,會特別的想起曾經在生命中的過客呢? 高雄下雨了,下到心好阿雜,下到過客似乎特別的想念起某個人,於是從YouTube Music找了張惠妹那首“不像個大人”一再的重覆播放° 會知道這首歌是朋友推薦給過客的,聽完之後心裡超有感觸的,從此就愛上這首歌,當我想起某人,就會想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潘越雲的 "一次幸福的機會" 世上的遺憾,本來就很多,幸福或悲苦,都只能淡淡地接受。 因為,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總有某些時空下,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 人生,就是一場悲壯的獨行。途中相遇的幸福,分離,本該是微笑輕嘆置之,卻忍不住需要一首歌的溫柔,紓解一下胸中的塊壘。 然後,還是獨行。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7RSUG1zib0  這首《倆忘煙水裡》是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尾曲。   由霑叔作詞,顧嘉煇先生譜曲,是當年膾炙人口的劇集,當然,這首曲子也成為當年的大熱。   啊?   問我怎麼放這首?而不是香港精神《獅子山下》?   
  若說一首歌,曲是皮,那詞就是骨了。   前幾天看見脆友介紹的「如髮」正是香港著名填詞人--周耀輝的作品,故事是講述一名雛妓過盡千帆,最後,走上了青燈古佛為歸屬。   空靈,雅緻。   話不多說,就來聽聽這首盧凱彤與麥浚龍的歌曲。   噢,個人偏心,所以只放盧凱彤現場版,請不要揍不專業介
Thumbnail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裏逢。風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蛩。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是唐代詩人戴叔倫所創作,描述偶遇故友心情的詩。當你與故人重逢是怎樣的心情呢?今天分享六首以好久不見為名的歌曲
Thumbnail
說到元衛覺醒,大家先想到的必是跨越時代的經典歌曲〈夏天的風〉,歡快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歌詞,如盛夏般在時光裡重複年輕,儘管每年夏天如約而至,但重複的四季更迭,卻無法再現同樣的年少無畏,這時就要提起同樣收錄在2005年《幸福下載》專輯的另外一首歌〈你好嗎〉。
在上一集分享公視播出的電視劇版本的片尾曲《天上的男人 地上的女人 》。你可以從這首歌裡感受到歌手林佑嘉的演唱,他用直述歷史的方式唱《一把青》的故事。我想跟大家分享公視播出的電視劇《一把青》的主題曲:《看淡》。
Thumbnail
40字內成一首歌是什麼樣的概念?…… 齊豫較偏流行曲風的《有沒有這種說法》專輯,有一首和「小孩」羅紘武難得的對唱曲88’〈一面湖水〉:「有人說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那麼說我枕畔的眼淚就是掛在你心尖的一面湖水 一面湖水」,王新蓮47字詞大約15秒可以朗誦完畢,但還不能入列。潘越雲新
不知格友會不會在某個時間,會特別的想起曾經在生命中的過客呢? 高雄下雨了,下到心好阿雜,下到過客似乎特別的想念起某個人,於是從YouTube Music找了張惠妹那首“不像個大人”一再的重覆播放° 會知道這首歌是朋友推薦給過客的,聽完之後心裡超有感觸的,從此就愛上這首歌,當我想起某人,就會想
聽著許美靜的《城裡的月光》,自然而然浮上心頭的卻是歐陽修<采桑子>的「猶似當年醉裡聲」。 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裡,總會有幾首當時熟悉、動聽,促動你心弦的歌伴著你。前幾天,小女提到她要去參加梁詠琪的演唱會,那是她高中時伴隨著她的歌手,梁的「膽小鬼」和「短髮」是我在師院早期帶學生去集中實習時,有兩年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潘越雲的 "一次幸福的機會" 世上的遺憾,本來就很多,幸福或悲苦,都只能淡淡地接受。 因為,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總有某些時空下,沒有人不是一座孤島。 人生,就是一場悲壯的獨行。途中相遇的幸福,分離,本該是微笑輕嘆置之,卻忍不住需要一首歌的溫柔,紓解一下胸中的塊壘。 然後,還是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