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1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過年村里的一些習俗(一)

靈感一來,順手寫的一些藏頭詩。
靈感一來,順手寫的一些藏頭詩。
寫在前面:
想來記錄一下,每年過年村莊裡的一些日常,再不寫的話,我可能會逐漸忘記這些瑣碎的習俗或者以後年長一代的過世後,和我一樣世代的大家都不太會拜拜了,所以趁現在記得多少,記錄多少,算是一種文化傳承吧,也給後代子孫做個保留和參考(?)

故事要從我的村莊說起,雖然常在文章中提及多次了,避免萬一有新的讀者來看(並不會有),還是簡單說一下。
我從小到大生長的環境,就是一座位在台灣最南邊縣市的客家小鄉鎮中的其中一個村落,而所屬的鄉鎮是位在「六堆文化」中屬於中堆(共有前後左右堆、中堆再加上先鋒堆,合稱六堆)的位置;換句話說,就是我在客家村長大的、受客家文化洗禮,但我的客家話(四縣腔)比閩南話說的還爛就是了。
p.s:關於六堆的由來: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詢維基百科,有詳細的歷史介紹,我就懶得複製貼上來了,要不然有空可以來屏東參觀一下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總之就是在那個可怕的戰爭殖民年代,平民百姓為了守護家鄉而勇敢地組成的民兵。(所以說,人類的末日,可能真的會被人類自己害死,為了利益,自相殘殺啊!)
**
說完了背景,要正式開始了。打我出生有記憶以來,每年除夕的下午二點,全宗族的大大小小都會帶著豐富的供品、牲禮(我們家是一整隻煮熟的雞)和金香紙燭、鞭炮來到宗祠來,向祖先賀年和祈福。而且我們一定會等到全員到齊,才能開始向祖先團拜,不可以先來先拜的那種,所以那種遲到的就很討人厭。(全世界就等你一個!)
當然在除夕之前的小年夜,會派一個人去整理一 下祠堂,再把春聯、紅紙那些貼起來(大部分是我老爸在弄)。
除夕下午二點,成員到齊後,會有一位長輩帶領其他人拿著香站在眾多的先祖面前開始念祈禱詞,祈禱詞是用客家話念的,內容大概就是感恩這一年來先祖的庇護,也希望新的一年也可以繼續庇護我們後代子孫。
關於拿香數量的話,也不知道是不是習俗的一種,反正就是打從我有記憶以來,都是父親拿來好幾炷香一起點後,再來分給老媽、我和弟弟,而我和弟弟、老媽一人一支香,爸爸則是二支以上。
總之帶頭的長輩和眾多列祖列宗心靈交流(念祈禱詞)完畢後,大家就可以一起鞠躬拜拜了,拜完後,老媽、我還有弟弟就會把香教給老爸,老爸就會把香插在供奉祖先的大香爐上面。
接著各自的成員可以斟第一輪酒(我們是用米酒)在五個塑膠杯上(通常杯子是擺放在供品和牲禮前)。斟酒的順序,是先從中間的杯子倒,再左右兩邊、再再左右兩邊,就完成第一輪斟酒。(第二輪和第三輪斟酒也是同樣以上的順序)
第一輪斟酒完後,就可以開始燒紙錢。根據老爸說法,有些人是再第三輪斟酒完後才燒,因為我們人數眾多,相對紙錢也多,所以在第一輪斟完酒就開始燒紙錢了。
部分的紙錢和鞭炮,有些紙錢已經折一折拿去金紙桶開始燒了。
等到第三輪斟酒完後,就可以開始在祠堂的廣場上放鞭炮了,因為這時候所有的紙錢差不多都要燒完了。
當然在燒這些紙錢、放鞭炮的空檔時間,就是婆婆媽媽、叔叔伯伯、大人小孩開始互相聊八卦、聊是非和假關心真比較的宮鬥場合(不好意思,過年時《甄環傳》看太多了,笑)。說實話,這場合是我最討厭的,有時候會故意不想去拜祖先,就是想避掉這些無聊長輩的比較,大部分都是婆婆媽媽愛比較(所以才說宮鬥場合),父輩的只聊村庄廟裡新的一年活動,要不然就是誰誰誰現在活得如何(也是愛八卦)。如果我有跟老爸去拜的話,就是在那邊安靜乖乖地當個可愛的透明人。
有時候,會有一些不請自來的舞龍舞獅團闖進(?)我們的祠堂廣場,說好聽一點就是討個熱鬧吉祥、沾沾過年的喜氣;說難聽一點,就是變相地跟我們要一點紅包錢。(通常是老爸給那些舞龍舞獅的人紅包錢,因為老爸是管祠堂錢的會計)
等到鞭炮放完後,差不多整個拜列祖列宗的儀式也要告一段落了,要離開收拾供桌上的供品前,要先跟列祖列宗的神主牌拜拜,知會祖先說:我們拜完要準備回家了喔,感謝新的一年繼續庇護我們。
這樣的舉動,就像我們去拜訪久違不見的親戚朋友時,要離開前,會禮貌地知會一下主人家,表示我們要離開了,感謝你們的招待或者明年在來訪的意思。(以上這幾句話是我個人主觀的見解,不代表整個祠堂宗族成員的見解)
所以知會完祖先後,就可以開始收拾供品準備回家囉,等待半夜子時第二輪的「奉阿公」(客語)宗祠祭拜。
*因為要介紹的習俗太長,所以下集待續(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