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避免不了的儀式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些事情,抖一下,就能包容了。這是 Will 的作品,歡迎訂閱、轉發、回覆、支持。
台北市景福宮一隅
過年,伴隨很多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大家都這樣做的事情。我稱呼這些事情叫做儀式感。
包含我昨天想要去走春、走廟,到了家附近的土地公廟—傳統土地公廟也是求財—門庭若市,應該是我過年檔期,目前為止去過人最多的地方。
我以前對於拜廟、走春這件事情,實際上真的是沒有太多的感覺,也不覺得一定要自己去做。可能是因為與十三月亮共時訊息頻率共振,反而對於有種想要為自己做點什麼,這時候就是儀式感出場的好機會。〔大年初一的共時訊息,請參考:今年是適合許願的一年。〕
買供品、納香油、補財庫,在寺廟裡面,各種可能性都存在。人有些時候,總是想要為自己做點什麼 ,那時候走一趟廟,我覺得是很棒的選擇。

家的儀式感

然後,昨天在餐桌上,我看著每天都會有新的菜,伴隨上一餐、上上一餐留下的剩菜,雖然今年年菜採用外購的方式,已經少了很多,但每次都有個兩三盤輪流上場。
我說著:「每次都有新的兩、三盤,然後又伴隨著舊的兩、三盤。這樣要吃到什麼時候?」我爸回應著:「過年本來就是這樣。」
我停了一下,想著這句話,然後悠悠地回覆:「過年其實也可以選擇不要這樣。」
身處一個很傳統的父權、客家文化的家庭之中,爸媽從小到大就提供了很多儀式,小時候都覺得好像應該這樣做,伴隨年紀的增長,忽然覺得怪怪的,然後就要花很多時間去把,釐清怪怪的地方,然後再拿掉這些硬生生被培養起來的習慣。
例如,我們家對於「叫人」這件事情,非常看重。誰回家了,晚輩一定要給長輩一個稱謂,晚輩回家了也要給長輩一個稱謂。總覺得,叫一聲代表我們心裡還有尊親關係,還能理解長幼有序。
我始終不解,尊重不是一種放在心裡,比呈現在外在更加重要的事情嗎?
漸漸的,有點懶得維持這樣的儀式感,久而久之好像也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還有許多如果這樣,就該那樣,後面不必然有邏輯。
印象最深刻的有一次,我洗好澡頭髮濕濕的時候,拿著包巾裹在頭髮之上,走出浴室。我爸瞬間暴怒,嘶吼:「給我拿掉!」當下我一頭霧水,想著是發生什麼事情,要這樣大怒。
我爸繼續用高分貝的音量解釋:「家裡是有人怎麼了嗎?幹嘛要包白頭巾在頭上!」
無法形容,那個時候我心中的震撼!完全不懂,這兩件事情到底是如何連結一起。
直到現在的每一天,我爸仍堅守許多儀式感,而父權的家庭中,大家多少給予了一定的尊重。

有容乃大

廟內超級多人,讓我回想起有一段時間,對於宗教這件事情,我的心情是充滿複雜跟矛盾的。
一方面加入了一個信仰組織,提醒我們不要亂拜宗教,只能夠拜師父,裡面說了很多理由,我覺得聽起來都非常的合理,充滿了一套邏輯,又能夠帶來希望。
隨著沒有繼續在同個信仰之中,後面幾年自己也還是受著這樣的邏輯影響,直到這兩天,忽然發現「宗教」、「信仰」、「民俗」這件事情,根本不是這種具有排他性的說法。
有容乃大,才是真相吧!
真實的修行、實修應該是不斷拓展我們的彈性,讓人可以有更多的包容力,透過認識,有機會看到不同的面相,產生更多的選擇。
而不是排他的,真實的強大是因為我們對每個情況了然於心,而不是刻意不看、批評那個不在我們掌控的情況。
多年來,傳統的道教信仰,佛教的修行傳達,都在告訴我們這件事情,人間卻出現許多「說法」與派別,來提出不同的觀點。但想想,實際站回到每一個廟宇之中,重新體會,原來「包容」是這的啊!
今天就先跟大家講到這邊,歡迎訂閱,下次見!
🏠未來六米主理人👨🏻‍💻Will,我在這裡✏️寫作,您的訂閱📥就是最大的支持:
💰週一:下班後的創富人生【訂閱電子報
☕️週二、五:身心茶水間【訂閱電子報
🍳週六:週末加餐【訂閱電子報
內容創作平台:vocusMattersMediu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 Will 的作品,歡迎訂閱、轉發、回覆、支持。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覺得今年的元旦跟新年接得好近,加上剛好都有連假,多出了許多時間,可以做一點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有會飛的掃帚、魔杖、移動的階梯,還有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也不能忘記送信的貓頭鷹。
用公式來培養自己的信念系統,這是 Will 的作品,歡迎訂閱、轉發、回覆、支持。 除夕,今天早上起床沒有特別想到要寫什麼,多思考了一下,原來是生活中有太多事情需要紀錄,但是我還沒有好好記錄下來。 這幾年,我陸續遇到一些內心強大的人,不管是在職場上看到的景況,或者是所學習的老師,都讓我甚為感佩。
今天是小年夜,每一次講到一個節日的時候,大家是否有思考過,時間是怎麼被制訂出來的? 不管你是用拳頭的指節或者手指來幫助記憶,總是會在第四根算到小拇指時,像折返跑一樣,七月跟八月都在同一個點上。 直到現在,我始終不懂,人性希望規律的生活之下,卻每一天都依循一個沒有規律性質的日曆。 參考資料:
適逢假期,這兩天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兩部日劇《勿說是推理》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是一次上架完成,所有追了六集,勿說是推理則是現正熱映中,所以期待每週一的跟播的推出。結果,一集的日劇,就推翻那朗朗上口二十年的一句話。其實會對這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勾起了心中許多的回憶。事情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情緒
把自己看到跟理解的事情重新梳理一下,歡迎訂閱!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最近跌幅蠻大的,但我仍然看到許多人信仰十足。為了不要讓自己錯亂,我必須要寫一篇文章,當作跟自己的對話也是一段記錄。 在講述之前,我想要說一個想法:「如果今天加密貨幣的變現能力跟方便性提升,加密貨幣就不是貨幣,是一種資本市場的產品。」
這是 Will 的作品,歡迎訂閱、轉發、回覆、支持。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覺得今年的元旦跟新年接得好近,加上剛好都有連假,多出了許多時間,可以做一點跟平常不一樣的事情。有會飛的掃帚、魔杖、移動的階梯,還有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也不能忘記送信的貓頭鷹。
用公式來培養自己的信念系統,這是 Will 的作品,歡迎訂閱、轉發、回覆、支持。 除夕,今天早上起床沒有特別想到要寫什麼,多思考了一下,原來是生活中有太多事情需要紀錄,但是我還沒有好好記錄下來。 這幾年,我陸續遇到一些內心強大的人,不管是在職場上看到的景況,或者是所學習的老師,都讓我甚為感佩。
今天是小年夜,每一次講到一個節日的時候,大家是否有思考過,時間是怎麼被制訂出來的? 不管你是用拳頭的指節或者手指來幫助記憶,總是會在第四根算到小拇指時,像折返跑一樣,七月跟八月都在同一個點上。 直到現在,我始終不懂,人性希望規律的生活之下,卻每一天都依循一個沒有規律性質的日曆。 參考資料:
適逢假期,這兩天花了一點時間看了兩部日劇《勿說是推理》與《新聞記者》,新聞記者是一次上架完成,所有追了六集,勿說是推理則是現正熱映中,所以期待每週一的跟播的推出。結果,一集的日劇,就推翻那朗朗上口二十年的一句話。其實會對這特別有感覺,是因為勾起了心中許多的回憶。事情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情緒
把自己看到跟理解的事情重新梳理一下,歡迎訂閱!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最近跌幅蠻大的,但我仍然看到許多人信仰十足。為了不要讓自己錯亂,我必須要寫一篇文章,當作跟自己的對話也是一段記錄。 在講述之前,我想要說一個想法:「如果今天加密貨幣的變現能力跟方便性提升,加密貨幣就不是貨幣,是一種資本市場的產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研究所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某些「自嗨型碩博士生」。他們往往口若懸河,和同儕或指導教授討論時,總能滔滔不絕地展現看似豐富的知識面,彷彿已經對某領域有了全方位的掌握。然而,一旦有人稍微深入追問:「你所引用的文獻出處是什麼?」或者「你提到的理論依據有文獻支持嗎?」對方便開始支支吾吾,
Thumbnail
《各種悲傷》不刻意強調一切終將雨過天青,而是用溫柔的文字接住這些角色(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困境,承認這一些並不是非得要導正的病,而是它們就是「存在」了,一時解決不了,那就放著吧。
Thumbnail
原本是日本 UNIQLO 集團的二兒子柳井康治所推動的「The Tokyo Toilet」東京公廁計畫,想說要拍個廣告,怎知就這麼拍出一部《我的完美日常》電影。由德國電影大師文·溫德斯執導,監製之一的高崎卓馬是日本知名廣告公司電通的創意總監,演員役所廣司還因此片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殊榮。
Thumbnail
有一個人,他並不怎麼喜歡廟會相關活動,又可能多少有點排斥,追求理性的他,從沒有認為自己會跟廟會活動有所相關。 這一天,他遇上了一個對自己生活至關重要的貴人,這個貴人家裡卻常與廟會活動捆綁在一起,就這樣,在沒有明確拒絕的狀況下,他就走上了第一次的活動。 這類型活動還是講究該有的陣型跟儀式的,從沒參
上一篇我也許是用詞不當,因為離上帝最近的時候,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憂鬱症發作,那時只會祈求度過難關又或者毫無知覺, 小時候,我在鄉下信道教的文化家庭長大, 說來不信怪力亂神,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我們終究還是吃東方飲食習慣東方文化,不得不說那廟宇裡的對於一般人還是有一點效果, 我小時候總是被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研究所的學習與研究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某些「自嗨型碩博士生」。他們往往口若懸河,和同儕或指導教授討論時,總能滔滔不絕地展現看似豐富的知識面,彷彿已經對某領域有了全方位的掌握。然而,一旦有人稍微深入追問:「你所引用的文獻出處是什麼?」或者「你提到的理論依據有文獻支持嗎?」對方便開始支支吾吾,
Thumbnail
《各種悲傷》不刻意強調一切終將雨過天青,而是用溫柔的文字接住這些角色(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的困境,承認這一些並不是非得要導正的病,而是它們就是「存在」了,一時解決不了,那就放著吧。
Thumbnail
原本是日本 UNIQLO 集團的二兒子柳井康治所推動的「The Tokyo Toilet」東京公廁計畫,想說要拍個廣告,怎知就這麼拍出一部《我的完美日常》電影。由德國電影大師文·溫德斯執導,監製之一的高崎卓馬是日本知名廣告公司電通的創意總監,演員役所廣司還因此片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獎殊榮。
Thumbnail
有一個人,他並不怎麼喜歡廟會相關活動,又可能多少有點排斥,追求理性的他,從沒有認為自己會跟廟會活動有所相關。 這一天,他遇上了一個對自己生活至關重要的貴人,這個貴人家裡卻常與廟會活動捆綁在一起,就這樣,在沒有明確拒絕的狀況下,他就走上了第一次的活動。 這類型活動還是講究該有的陣型跟儀式的,從沒參
上一篇我也許是用詞不當,因為離上帝最近的時候,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憂鬱症發作,那時只會祈求度過難關又或者毫無知覺, 小時候,我在鄉下信道教的文化家庭長大, 說來不信怪力亂神,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我們終究還是吃東方飲食習慣東方文化,不得不說那廟宇裡的對於一般人還是有一點效果, 我小時候總是被
這講的不是權勢和財富,重點是生活習慣。當然,富與貴也有關係。一個耕讀的家庭跟政治家族,難免會有點格格不入! 有位朋友是很傳統的台灣家庭,他兒子喜歡上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結婚了!我的朋友覺得這媳婦很好,但是就會有一點隔閡。比如除夕時,她會煑上一桌菜,但是拿香祭拜祖先時,她就立馬失踪了!雖然說拜祖先,